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

2024人权蓝皮书 | 周伟 彭毛才旦:2023年国家反网络暴力的新进展

2024-12-10 09:22:01来源:仁之言作者:周伟 彭毛才旦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2023年国家反网络暴力的新进展

周伟 彭毛才旦

摘要:2023年,为加强网络暴力的治理,颁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和《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等7件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发布了若干典型案例,网信、公安等部门开展了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完善了网络暴力治理的制度建设,加强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预防、纠正和制止网络暴力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保护。但同时,也存在网络暴力治理的法律实施机制有待优化,国家机关协作执法专业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加强反网络暴力的执法协作能力,强化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措施,有效降低网络暴力对个人权利的侵害。

关键词:反网络暴力 网络治理 人权保障

一、 2023年国家反网络暴力的新进展

(一)国家反网络暴力的制度进展

第一,国家完善反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则体系。2023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发布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完善了反网络暴力的法律措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网信部门是反网络暴力的主管机关,规范了反网络暴力案件的行政执法、监督等事项。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突出问题。7月5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在规范“自媒体”行为与信息来源标注等多方面涉及反网络暴力信息要点。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了网络暴力信息的法律概念和反网络暴力法律法规实施的主管部门。

8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了网络侵权信息举报程序处理机制,建立了网络暴力信息举报快速处置通道。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的司法解释文件,明确适用反网络暴力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界限,涉及罪名的适用标准、法律责任,以及从严、从重处罚的司法政策,采取了“概括+列举”的方式明确了网络侮辱、诽谤犯罪的公诉标准。

10月16日,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行政法规,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国家新闻出版、电影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此外,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七起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加强了反网络暴力的司法能力建设。

第二,各地健全反网络暴力的法律实施体系。2023年,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明确禁止网络暴力,倡导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一是针对网络用户倡导文明互动。二是明确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三是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实施欺凌行为等。

(二)实施反网络暴力法律规定的实践进展

第一,网信机关开展反网络暴力的专项执法行动。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多次涉及网络暴力治理的“清朗”专项行动。甘肃省网信办、上海市网信办等部门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整治网络暴力。

第二,公安机关开展整治网络暴力执法行动。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截至2023年12月22日,共查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110起,刑事打击112人,行政处罚96人,批评教育472人,指导重点网站平台阻断删除涉及网络暴力信息2.7万条,禁言违规账号500余个。

第三,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犯罪行为。2019年至2023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侮辱、诽谤罪的犯罪嫌疑人213人,起诉涉嫌侮辱、诽谤罪的被告人415人,批准逮捕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嫌疑人1.5万余人,起诉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被告人3.6万余人。截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案件1万余件。

第四,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发布反网络暴力典型案例。2023年8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一批涉网络暴力典型案例。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黄某诉项某名誉权纠纷案”的典型案例,涉及反网络暴力下的名誉权纠纷问题。这些案例统一了人民法院审理反网络暴力案件的司法尺度,增强了社会反网络暴力的法律意识。

二、 反网络暴力社会共治存在的挑战

第一,亟待健全网络暴力治理的法律制度。专门性法律规则的缺位是网络暴力治理面临的首要困境。我国目前缺乏专门性治理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规则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规范虽涉及了网络暴力行为的规制,但是相关规范较为分散,尚未搭建起完善、系统的网络暴力治理规则框架。

第二,反网络暴力主体责任与协作能力有待加强。由于网络暴力发生具有多样性,相关规范性文件针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各项要求尚不足以遏制网络暴力发生。此外网络暴力治理涉及多部门职权范围,需要由相关执法、司法机关和网络平台等共同推进。

第三,反网络暴力执法专业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网络暴力的有效治理依赖于主管部门的执法专业能力。相较于实践中多发的网络暴力信息,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专业能力建设还有待完善。

三、 完善反网络暴力社会共治的建议

一是制定专门的《反网络暴力法》。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规定,根据相关部门的实践经验,制定《反网络暴力法》,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定义、行为类型、适用范围、法律责任等内容。实现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有效衔接与跨部门法的系统化治理。

二是健全反网络暴力社会共治监管制度。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赋予网络服务提供者一定的网络处置权限,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网信部门、公安部门等的联合协作执法,加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反网络暴力执法的效率。

三是强化反网络暴力的执法队伍建设。优化反网络暴力治理的司法、执法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依法严厉惩治网络暴力案件,贯彻落实网络暴力从严处罚精神。加强宣传反网络暴力的法律知识,消除部分人认为的“法不责众”错误倾向。

来源:《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24)》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