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边员赛力克的巡边护边故事
赛力克是新疆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人,从小就看着父辈们日复一日地巡边护边,那份责任与荣耀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虽曾外出闯荡,但最终还是回到这片他出生的地方,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边员,一守便是十多个春秋。
“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给红其拉甫边防连做向导,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校门口执勤20年,每天往返路口上百遍
身穿辅警制服,手持指挥棒,徐国荣细心地观察着校园周边的交通动态。从2004年起,作为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北山中队辅警,徐国荣就在杭州西湖小学校门口执勤点维持早晚高峰交通秩序。这个宽约26米的路口,他平均每天要往返上百遍,细心地引导家长、学生过马路,确保人身安全,指导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确保交通通畅。
这里是珠峰独一家
这个派出所的海拔大约4500米,常年高寒、缺氧,紫外线极强。这里的民警,平均年龄只有31岁,他们每年要巡逻120余次,每次约50公里,守护着每一寸土地。
-
滇池之畔,小渔村的华丽蝶变
彩色的房子错落有致,水田、池塘环绕在村子四周,大片的芦苇摇荡多姿,各种鲜花竞相绽放,村里有咖啡吧、餐厅、书吧,还建有帐篷酒店……走进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小渔村民小组,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迎面展开,华丽蝶变的小渔村令人赞叹。
在岗巴拉山脚下江塘村感受普通村落的和美幸福
金秋时节,从拉萨市向西南一路沿着拉萨河、雅鲁藏布江岸行驶,河谷中绵延数十公里的人工林由绿渐黄,灿灿金黄与蓝天碧水描摹出一道高原壮美秋景,如此美景一直延伸到岗巴拉山脚下的山南市贡嘎县江塘村。
回到村里当"篾匠" 90后女孩带动村民富起来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村的90后女孩刘霞冰,曾在外地工作多年,8年前返乡传承竹编技艺。开网店、做直播、改技术、增创意……在她的带动下,灵山竹编从单打独斗走向产业集聚,越来越多农户重拾竹编手艺,实现就业增收。
天雄村成“草莓村”
在广元,一群来自杭州建德的果农,带动当地村民共同种植草莓、发展生态产业,助力当地村民探索出一条生态致富路。
-
遗体整容师李青:为生命画出最美的休止符
遗体整容师,在普通人心中是一个既特殊又神秘的职业。他们用双手还逝者安详的面容,为生命画出最美的休止符。安徽省淮北市殡仪馆高级遗体整容师李青坚守殡葬一线,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8个年头。
“Z世代”健康照护师:老少同频温暖生命
送水、洗漱、体温监测、居室通风……在“95后”健康照护师柏金杰的工作日志上,记录着每天需要完成的超过30件小事。“对于评估老人的精神状态、健康状况来说,每件小事都需用心。但最重要的还是沟通,对心理的护理是健康照护师最特别的职责。”
“每天看不到孩子和老人,我放心不下”
每天与老人拉家常、聊生活、听意见;穿梭在孩子们中间,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伸出双臂把他们紧紧抱在怀里;每天提前上班,坚持夜间查房,逢年过节干脆就住在院里……2020年担任院长以来,郭海强一直坚持这样的工作节奏,“每天看不到孩子和老人,我放心不下。”
内蒙古西部乡村幼儿园变迁记
1985年出生的卢鹏翔,目前就职于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她工作的第一站是距该旗50公里的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幼儿园,这是一座典型的乡村幼儿园。卢鹏翔至今忘不了首次去纳林希里幼儿园的过程。
-
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线见闻
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社会治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越来越多的“民声”促进了“民生”,越来越多的“民意”变成了“满意”,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一次又一次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西藏拉萨纳金路北社区:小巷子里的民族大团结
马东地尼的牦牛肉店开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纳金路北社区的主街上。围绕这条长645米的街巷,共有156家商铺。纳金路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晋美次仁回忆说,这里过去是遍布“洽玛”(一种草,可用来编扫帚等工具)的郊野高地,人们把它开垦出来,逐步建起房屋并成立社区。今年6月,社区主街被正式命名为“洽玛岗路”,以纪念这片土地的历史。
四川成都高新区:小院议事厅解急难愁盼
一个个小院议事厅的建成投用,让更多声音被倾听、意见被重视,实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显现,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湖北来凤:妇女小组助力基层治理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三胡乡胡家沟社区,踏着欢快的鼓点,一群学生在身着土家族服装的妇女们引导下,自觉围成一圈,单摆、顺拐、跷脚、转身、摆手……艺术化演绎挖地、撒种、插秧、纺纱等动作,生动再现土家人集体劳作的场景。
-
基层警务插上智慧翅膀
“通过市局研发的‘社区通’APP,打通警格网格,集结各方力量,把群防群治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协力化解矛盾纠纷,共同为百姓提供帮助。”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梅江派出所民警胡韬深有感触,“有了大数据和科技支撑,基层警务工作更快更高效,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法理情”结合 纠纷早化解
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怎样讲好“法理情”,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让群众满意?记者采访一位专职调解员、一位农村民警、一个社区工作室,记录他们化解纠纷、守护平安的故事。
重罪改判轻罪,能否申请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关于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主要依照的是“冤狱赔偿”原则,意思是有判决确定当事人无罪后,才会进行赔偿,而重罪改轻罪后当事人仍然还是有罪的,这种情况目前不在国家赔偿范围内。
扎根社区服务群众 片警老杨4年写下84万字工作日志
4年,几十个本子,84万字,这是民警老杨在一个老旧小区写下的工作日志。2020年,江西省崇仁县公安局民警杨少斌来到巴山派出所,成为一名片警。4年来,老杨一头扎进辖区的鑫海名居小区,调解矛盾、治理环境、服务居民……小区面貌为之一新。
-
意大利七旬老人徒步丝路 见证“一带一路”成果
2022年4月26日,携带一个背包、手持两根登山杖的卡马罗塔从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出发,开启了总里程2.2万公里的旅途。
多为地球种下一片绿
徜徉其间,樟子松、油松、杨树、杨柴、花棒等千万株草木仿佛向她招手冲她乐:“你好啊,殷玉珍!”这片殷玉珍倾注了39载光阴打造的“绿色王国”里,每一株草木既是她疼爱的孩子,也是她知心的老友,更是扎根在毛乌素沙地上与她并肩战风斗沙的卫士。
把八十二年前感人故事讲给世界听
2022年,习近平主席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伊斯梅尔长期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写作以及译介工作,30多年来,他通过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以及写作、演讲等方式,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他参与翻译的《西游记》《庄子》《孟子》等中国典籍,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力。去年6月,由于在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伊斯梅尔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