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边员赛力克的巡边护边故事
赛力克是新疆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人,从小就看着父辈们日复一日地巡边护边,那份责任与荣耀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虽曾外出闯荡,但最终还是回到这片他出生的地方,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边员,一守便是十多个春秋。
“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给红其拉甫边防连做向导,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校门口执勤20年,每天往返路口上百遍
身穿辅警制服,手持指挥棒,徐国荣细心地观察着校园周边的交通动态。从2004年起,作为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北山中队辅警,徐国荣就在杭州西湖小学校门口执勤点维持早晚高峰交通秩序。这个宽约26米的路口,他平均每天要往返上百遍,细心地引导家长、学生过马路,确保人身安全,指导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确保交通通畅。
这里是珠峰独一家
这个派出所的海拔大约4500米,常年高寒、缺氧,紫外线极强。这里的民警,平均年龄只有31岁,他们每年要巡逻120余次,每次约50公里,守护着每一寸土地。
-
唉!过去的灵潭村被称为“泥”潭村 嗬!现在的灵潭村那可真是“灵”了
说到灵潭村贫困的具体原因,吴沁蔚告诉记者,除了所处的客观环境,还与村民观念赶不上发展变化有关。他举了几个例子:譬如,过去村里一直种水稻,收益上不去。农技人员手把手教大家种沃柑,可到了要疏果的时候,技术员磨破了嘴皮子,村里人就是听不进去。说果子结得少了怎能不赔钱?!再譬如,村里有400多年做腐竹的传统,政府想挖掘工艺,引导村民发展腐竹产业。可群众还是提不起兴趣,有人说不如打工挣钱来得快。
“从细节着手建设美丽乡村”
在立岗镇,黎伟的名气不小。在星光村长大,又走出乡村考上南开大学,在天津港做国际贸易,创办互联网企业。大家都以为他会留在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黎伟却选择回到星光村。
浙江舟山庙后村创业者徐蒙磊:“整个村子好了,大家都能受益”
在庙后村,庭院火锅店内的大红灯笼格外醒目。这家火锅店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旺季时每天要请五六个村民来帮忙,还会定期收购村民们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进了‘帮帮车间’,家里多了一个人挣钱”
缝纫机“哒哒”作响,20多台机器整齐排列,女工们手脚麻利地操作着,针线在布料间穿梭……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镇的一间“帮帮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发往浙江义乌的童装订单。34岁的马发英一边检查服装缝制质量,一边指导新来的工友:“这批订单要得急,大家注意针脚要密实、袖口要对齐。”
-
“90后”返乡青年:点亮乡村儿童的快乐生活
2014年,胡廷枫从福州大学毕业,随后在福州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受她的言传身教,我一直有着回乡创办一个公益教育平台的念想,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子女及双职工子女等青少年群体。”胡廷枫说。2016年,他回到家乡屏南县,开展家教帮扶,第二年创办了“善课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专职社工11人。
外卖小哥洪成木把百余名走失者送上回家路
近6年来,洪成木已经帮助了154名走失者回家。他说:“这是举手之劳,也是爱心接力,期待更多人加入寻人志愿者的队伍。”
幸福院里话幸福
对洛桑老人来说,村里的幸福院是他的另一个家。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锡钦乡,一座二层小楼里,老人们在共度悠闲时光。
助困难大学生走上人生新起点
在长沙理工大学,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一对一帮扶,还能申请一次性求职补贴。AI面试实训亭里封闭演练,结构化问题模拟现场应答;打造生涯探索与规划、就业形势与求职心态调节、就业信息搜索与管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精品课程……这些对他们来说很有针对性。
-
“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实事”
白竹村,位于湘桂边界,海拔870米,四周群山起伏,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曾经,白竹村仅有一条硬化路,其余尽是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漫天的泥巴路。莫日发初来时,“去村里最远的梨子坪,面包车半道陷在坑里”,对于当时的窘境,他记忆犹新,“赶圩的村民路过帮我推车。他们问我是不是从城里来,我说‘村里出来的,往后有啥难处,尽管跟我说’。”
侗寨鼓楼里的村民议事会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智团鼓楼,夜晚游客逐渐散去。“游人少了,按照既定方案,咱们集合开会。”管班(类似村民小组组长)陆辉文发出通知。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肇兴侗寨共有仁、义、礼、智、信5座鼓楼,历史悠久,既是社交娱乐的空间,也是村民议事会商的场所。
干部群众昂扬展风貌,东城居民惬意享安居
5月13日下午,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东城区委网信办主办的“东城有约·网络正能量”主题征集展示活动总结分享会在“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召开。 分享会上,相关负责人对活动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得优秀作品奖的文字组、图片组、动漫音视频组、网络宣传活动组、账号或专题专栏组等5个类别的45件作品颁奖,并为本届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网宣员获奖代表颁奖。
新疆七旬老党员:用百本日记记录村子半个多世纪变迁
在新疆且末县兰干村,77岁的玛依木妮汗·托乎提戴着老花镜,坐在自家葡萄架下的椅子上,翻开第101本日记本写起来。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在纸页上,映照着她布满皱纹却带着笑意的脸庞。这些写满时代印记的日记本,不仅是她个人的精神财富,更成为记录兰干村半个多世纪变迁的“活历史”。
-
检察建议“治愈” 视障人士过马路恐慌
一条视障人士的热线诉求,催生了一份检察建议,撑起了特定群众权益的“保护伞”。近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履职下,石景山区首个智能化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安装成功,视障人士过马路不再恐慌。
聚焦法治建设 筑牢平安基石
枫桥镇的家家户户都有小板凳,老民警们坐下来,和老百姓像家人一般交心。
“卓吉”检察官的守护与担当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检察院,记者探访了以“卓吉”命名的未检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2020年8月组建的,其工作理念是“用爱温暖、法护明天”,曾获得“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荣誉称号。
甘孜康定姑咱法庭“六维工作法”创新护“未”新模式
为守护“青少年如穗茁壮成长”,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姑咱法庭结合辖区实际,依托本土“和”文化,以红色精神为舵、法治为舟,精心打造“红色贡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通过“青穗向阳六维工作法”(“一个基地”“二支队伍”“三个保护站”“四类机制”“五大团队”“六种宣教模式”)深度融合家事矛盾化解与未成年人保护,为青少年如穗成长保驾护航。
-
印尼减贫,学了中国哪些经验?
为帮助贫困人口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印尼政府2022年11月推出“群岛经济英雄计划”,旨在帮助受援助对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截至2024年4月30日,该计划使超过2.5万人不再依赖社会援助。政府还推出人民商业信贷项目,通过发展小微型商业企业促进贫困者创业,印尼10多家银行加入该项目。截至2024年10月,项目已发放贷款近247万亿印尼盾,2025年前两个月又发放28.7万亿印尼盾贷款。
“村民们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清晨,阳光洒在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上。微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湖边,乌干达布伊奎镇逐渐从静谧中苏醒过来。不久前,在中国企业帮助下,这个小镇终于摆脱了“守着大湖缺水喝”的困境,实现了自来水入户,镇上5个村庄800多户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我真切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关怀”
“中国医生就像天使一般,我很高兴自己现在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巴基斯坦国家心脏病研究所的病房内,8岁的女孩阿夫拉·阿米尔向中国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新春走基层|“三代”外籍医生的中国春节
今年85岁的莉莉娅,是大庆眼科医院的外籍专家,1998年在哈萨克斯坦退休后来中国就业。在大庆工作和生活的20多年里,莉莉娅记忆中只错过一个中国年,接触到的不少病例是她特殊的春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