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边员赛力克的巡边护边故事
赛力克是新疆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人,从小就看着父辈们日复一日地巡边护边,那份责任与荣耀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虽曾外出闯荡,但最终还是回到这片他出生的地方,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边员,一守便是十多个春秋。
“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给红其拉甫边防连做向导,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校门口执勤20年,每天往返路口上百遍
身穿辅警制服,手持指挥棒,徐国荣细心地观察着校园周边的交通动态。从2004年起,作为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北山中队辅警,徐国荣就在杭州西湖小学校门口执勤点维持早晚高峰交通秩序。这个宽约26米的路口,他平均每天要往返上百遍,细心地引导家长、学生过马路,确保人身安全,指导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确保交通通畅。
这里是珠峰独一家
这个派出所的海拔大约4500米,常年高寒、缺氧,紫外线极强。这里的民警,平均年龄只有31岁,他们每年要巡逻120余次,每次约50公里,守护着每一寸土地。
-
家门口修路 脱贫户增收
作为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今年以来,榕江县获得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386万元,实施项目9个,带动务工9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800余万元。这些项目由各村申报,再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审批。除了道路等产业配套,还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全部完工预计将吸纳务工18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000余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生态改善了,阿克苏的苹果更甜了
雨后的果园,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青红相间的苹果挂满枝头。这片曾经“连草都长不出来”的400亩戈壁荒滩,如今在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口中,已成为让他引以为傲的“绿色奇迹”。
打造乡村共富圈
走进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绿意盎然,果园采摘、民宿休闲、儿童游乐……丰富的业态,吸引了不少游客。
唉!过去的灵潭村被称为“泥”潭村 嗬!现在的灵潭村那可真是“灵”了
说到灵潭村贫困的具体原因,吴沁蔚告诉记者,除了所处的客观环境,还与村民观念赶不上发展变化有关。他举了几个例子:譬如,过去村里一直种水稻,收益上不去。农技人员手把手教大家种沃柑,可到了要疏果的时候,技术员磨破了嘴皮子,村里人就是听不进去。说果子结得少了怎能不赔钱?!再譬如,村里有400多年做腐竹的传统,政府想挖掘工艺,引导村民发展腐竹产业。可群众还是提不起兴趣,有人说不如打工挣钱来得快。
-
中国拉萨SOS儿童村的“格桑妈妈”:24年守护 用爱筑起温暖的家
中国拉萨SOS儿童村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于2001年6月2日开村,是民政部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中国第九所儿童村,旨在收养社会上失去双亲又无亲友抚养的孤儿,并使他们重获母爱,得到家庭的温暖。
徐军:凝集爱心让孤困儿童向善向好
全国劳动模范徐军是山东省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7年来,他带领服务团探索“扶心、扶志、扶智、扶技”帮扶模式,结对帮扶6400多名孤困儿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徐爸爸”。
“90后”返乡青年:点亮乡村儿童的快乐生活
2014年,胡廷枫从福州大学毕业,随后在福州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受她的言传身教,我一直有着回乡创办一个公益教育平台的念想,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子女及双职工子女等青少年群体。”胡廷枫说。2016年,他回到家乡屏南县,开展家教帮扶,第二年创办了“善课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专职社工11人。
当好残疾人的贴心人
扎根黄柏村7年,张海的心和基层群众贴得更近了,也为他日后开展助残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思路。2021年6月,回到恩阳区残联后,张海结合驻村经历,推动恩阳区18个镇(街道)309个村(社区)建成了以村医为村级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的残疾人服务网络,打通了恩阳区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
-
“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实事”
白竹村,位于湘桂边界,海拔870米,四周群山起伏,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曾经,白竹村仅有一条硬化路,其余尽是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漫天的泥巴路。莫日发初来时,“去村里最远的梨子坪,面包车半道陷在坑里”,对于当时的窘境,他记忆犹新,“赶圩的村民路过帮我推车。他们问我是不是从城里来,我说‘村里出来的,往后有啥难处,尽管跟我说’。”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围坐小板凳 议出幸福事
晚风徐徐,落日余晖照着村口的老槐树。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涧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西北角的“老槐树”议事点,一场热闹的“老槐树议事会”正在进行。
侗寨鼓楼里的村民议事会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智团鼓楼,夜晚游客逐渐散去。“游人少了,按照既定方案,咱们集合开会。”管班(类似村民小组组长)陆辉文发出通知。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肇兴侗寨共有仁、义、礼、智、信5座鼓楼,历史悠久,既是社交娱乐的空间,也是村民议事会商的场所。
新疆七旬老党员:用百本日记记录村子半个多世纪变迁
在新疆且末县兰干村,77岁的玛依木妮汗·托乎提戴着老花镜,坐在自家葡萄架下的椅子上,翻开第101本日记本写起来。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在纸页上,映照着她布满皱纹却带着笑意的脸庞。这些写满时代印记的日记本,不仅是她个人的精神财富,更成为记录兰干村半个多世纪变迁的“活历史”。
-
河南安阳:“法官有约”解民心结
“法官有约‘约’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司法为民的责任与诚意;‘解’的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老百姓心里的疙瘩。
聚焦法治建设 筑牢平安基石
枫桥镇的家家户户都有小板凳,老民警们坐下来,和老百姓像家人一般交心。
检察建议“治愈” 视障人士过马路恐慌
一条视障人士的热线诉求,催生了一份检察建议,撑起了特定群众权益的“保护伞”。近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履职下,石景山区首个智能化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安装成功,视障人士过马路不再恐慌。
“卓吉”检察官的守护与担当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检察院,记者探访了以“卓吉”命名的未检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2020年8月组建的,其工作理念是“用爱温暖、法护明天”,曾获得“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荣誉称号。
-
坦桑尼亚小伙菌菇棚里的中国“幸福草”
晨雾尚未散尽,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北郊的一片土地上,一排排青绿的草丛挂着露珠,满目生机。“这不是普通的草,它叫菌草,来自中国。”29岁的乔尔·比索马俯身穿行于草丛之间,仔细观察着这些他亲手种下菌草的生长情况。
医者仁心 跨越山海
“亲爱的中国医生,谢谢你们!”接受先心病手术后,8岁的巴基斯坦儿童安纳亚扬起稚嫩的脸庞,对来自中国的医学专家团队这样说道。
印尼减贫,学了中国哪些经验?
为帮助贫困人口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印尼政府2022年11月推出“群岛经济英雄计划”,旨在帮助受援助对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截至2024年4月30日,该计划使超过2.5万人不再依赖社会援助。政府还推出人民商业信贷项目,通过发展小微型商业企业促进贫困者创业,印尼10多家银行加入该项目。截至2024年10月,项目已发放贷款近247万亿印尼盾,2025年前两个月又发放28.7万亿印尼盾贷款。
“村民们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清晨,阳光洒在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上。微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湖边,乌干达布伊奎镇逐渐从静谧中苏醒过来。不久前,在中国企业帮助下,这个小镇终于摆脱了“守着大湖缺水喝”的困境,实现了自来水入户,镇上5个村庄800多户居民喝上了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