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民警与“外来妹”的爱心情结

来源:《人权杂志》作者:鞠九江 苏维维 王桂兰 王俊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江苏省如皋市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可是这里有一群从重庆、四川、贵州等地远嫁而来的“外来妹”,她们过着少则三五年、多则三十年的无“户口”、无身份证的生活,成为无法享受当地教育、医疗、社保等保障的“黑户”,甚至出门买车票、住旅馆都困难重重……

民警与“外来妹”的爱心情结

鞠九江 苏维维 王桂兰 王俊

  2013年2月2日上午10时许,在江苏省如皋市柴湾镇双龙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金色阳光洒满院子,女主人邵林芳笑容满面地从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户政科科长许丽华手中接过梦寐以求的崭新户口簿。她连声道谢:“你们为我迁来户口,今后孩子上学不用愁了,丈夫外出务工方便多了,从此我也告别了‘外来妹’称呼,今后的日子更踏实了……”

  邵林芳是2011年3月该市公安局开展“为无户口‘外来妹’送温暖”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两年来,当地民警先后6次背起行囊,远赴10个省72个市、县,行程3万多公里,到“外来妹”原籍查找户口迁移有效证据,已为316名无户口“外来妹”成功办理了落户手续,使她们甩掉了 “黑户”帽,其他100多名“外来妹”户口的迁移手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查办理中,从而打造了如皋公安“爱心户口、一本情深”的特色品牌。

如皋市公安民警赴重庆山区“外来妹”家中外调。

  全警走访,社情民意放心头

  如皋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县(市)、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是一个拥有145万人口的县级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外来长期定居人口近两万人。根据社区民警及村干部提供的情况,市公安局梳理后发现,由重庆、四川、贵州等地远嫁而来的无户口“外来妹”达497人,她们最长的已在此结婚生子定居生活了30年。按现行规定,公民迁移户口,须由本人或者户主持有效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外来妹”成“黑户”一般有几个原因:第一,在原籍从未登记过户口;第二,在原籍虽有户口,但因长期在外已被注销;第三,在原籍有户口,因种种原因无法回原籍迁移;第四,在办理户口迁移过程中,迁移手续遗失。这些“外来妹”大多无法提供原始的户口证明材料,她们落户难上加难。

  “我们村里有几个外地嫁过来的村民,有的都20多年了,生的孩子将近20岁了,到现在她们的户口还没有迁进来,村里面临拆迁,没有户口的外来媳妇涉及到的拆迁补偿问题、拆迁后的落户问题无法落实……”

  “外来媳妇的户口不迁过来,我们没有办法帮她们办理农保,她们也不能享受本地的优惠政策……”

  “时至今日”,柴湾派出所所长朱敏建说,“回想起2010年年底人口普查时村干部的上述话语,心里仍然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那一次的人口普查,村干部向他反映,村里不少远嫁而来的“外来妹”户口一直没有迁入本地,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存在诸多不便。“其实何止是不便,没有户口就没有身份证,也不好办暂住证,意味着是‘黑户’,该享受的政策享受不到,即便打工也未必有工厂愿意招收。”朱敏建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市公安局户政科。

  “民生无小事!”这是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户政科科长许丽华的第一反应。全市随即开展的“全警大走访”活动中搜集的社情民意印证了许丽华的判断:“外来妹”成“黑户”现状及急需迁入户口的呼声反映了遗漏在农村的一大块户籍缺口。2011年3月,一场覆盖如皋大地的“为无户口‘外来妹’送温暖”活动在全市开始了。

如皋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户政科科长许丽华(中)为“外来妹”发放户口簿。

  排忧解难,勇挑重担不畏惧

  “外来妹”原籍在哪里?嫁到本地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不能落户?活动伊始,这些疑问让公安民警感到相当棘手。然而,困难面前,民警们无一人打退堂鼓。他们跑乡镇,进农户,与分布在市各乡镇的497名无户口“外来妹”挨个儿见面,逐个儿建档。对自愿申请、法律手续齐全、本人符合户口迁移规定的“外来妹”,警方简化程序,直接办理户口迁移;对因路途遥远、家庭困难等因素而造成无法回原籍获取迁移手续的,警方通过网上核查和与原籍地派出所联系,通过函调、传真等方式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宁可自己苦和累,不让一人疏与漏,”这是许丽华回应无户口“外来妹”的承诺。经过梳理,许丽华发现未能从网上查到人口信息的“外来妹”还有200多人。她们原籍远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偏僻山区,通信不畅,无法与原籍地派出所取得联系,为数不少的“外来妹”甚至连原籍地名都说不上。

  一边是已落户“外来妹”的千恩万谢,另一边是无户口“外来妹”的急切期盼,许丽华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她说:“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找到解决的办法。”许丽华面对着一块又一块“难啃的骨头”,提出了一个想法:“集中外调,奔赴无户口‘外来妹’原籍所在地,为她们查找户口迁移有效证据。”当许丽华将这个想法告诉同事时,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赞同。尽管他们清楚,这是一场肩负重任的“持久战”,但个个都心甘情愿挑重担。为了获取“外来妹”原始的有效户籍信息,由治安大队户政科牵头,挑选了4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分成两组,远赴外省市外调,查找信息,收集证据,尽最大努力帮助“外来妹”解决落实户口难题。

如皋市公安民警在外调时帮助“外来妹”张建妹(右)找到了失散15年的母亲(左)。

  跋山涉水,爱心户口有归宿

  “我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取回的不仅是‘外来妹’落户的有关手续,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关爱责任。”许丽华说。

  家住重庆市武隆县的陈秀,28年前在表哥的介绍下,嫁给如皋市下原镇胡某为妻。如今,孙女都上小学6年级了,只会写自己名字的陈秀却一直未与家人联系过,她对老家现在的情况一无所知。2011年7月,下原镇派出所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做陈秀户口落户的工作。

  迁入户口,必须回到老家重庆办理迁移手续。一提起户口要落户,陈秀泪如雨下。她说,快三十年了,对老家早已模糊不清,根本就不记得老家的境况,陈秀只记得老家在重庆武隆的一个山沟里,至于父母是否健在,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她一无所知。

  骄阳似火的七月,许丽华和同事携带重庆市地图远赴陈秀的老家武隆县。为了查找陈秀户籍证明材料,他们翻越了8个山头,当到达山坡上的派出所时已近下午4点。她们顾不得休息,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不仅找到了陈秀的原始户籍材料,还在当地民警的引导下来到陈秀的老家。

  三间破旧低矮的土坯草房,屋内冷清清的,没有一样家用电器,这便是陈秀的老家,贫穷落后的窘境令人心酸。当许丽华说明来意时,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忽然“哇”地一声嚎啕大哭。原来,快30年了,陈秀的母亲和家人都以为陈秀已离开人世,没想到,失散28年的女儿终于有了音讯。

  许丽华当场拔通了陈秀的电话,这对骨肉分离的母女终于在分离28年后第一次通上了电话。电话这头,妈妈泪水滂沱,电话那边,女儿抽泣不断……临别时,许丽华悄悄地从自己口袋里取出500元钱塞给陈秀的母亲,但这位贫穷而坚强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肯接收,后在村干部反复劝说下,她才接过了这笔钱。“你们帮我找到了女儿,还给我费用,我,我咋办哩?”老人激动得语无伦次。“大娘,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是应该的!”许丽华安慰着老人。

  “我的老家到处都是山,民警同志为了帮我查找户籍档案,爬了很多山、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如今,我正式落户如皋了,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摆脱了28年“有名无份”困扰的陈秀从民警手中接过户口本,感激涕零。

  手持红本,跪地感谢好民警

  四川省万源市的苏某,20年前嫁到如皋市下原镇曙光村,因在迁移户籍过程中意外将迁移证丢失,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她还是个“黑户外来妹”。为了帮她圆上户口梦,2011年5月下旬,如皋市公安局户政科两名女民警踏上赴四川外调的旅程。

  到人烟稀少的山区出差外调,是个既苦又累的活儿。女民警们进入四川万源,满眼尽是悬崖峭壁,偶尔还会遇见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险情。 “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尽快完成任务!”她们手攥着手,相互激励。经过16个小时的艰难攀登,她们终于来到苏某户籍档案存放地的那家派出所。这家坐落在山坡顶上的派出所,储藏室内近千本档案堆得像小山。她们翻阅查找了7个多小时,终于如大海捞针般地发现了苏某的原始户口档案。

  6月4日下午,当苏某从如皋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科民警手中接过红色户口本时,激动的泪花顺着脸颊汩汩而下,她以农家人最直接最平普的方式“啪通”一声下跪在地,连叩几个响头:“感谢好民警,感谢党和政府……”

  像这样跪地谢恩的场景,很多基层派出所的民警也经历过。10年前,搬经镇龙桥村的严某去常州经商,与安徽籍打工妹沈某相识后同居。他们未婚生子,忙于生意的严某不得已将儿子送回老家,跟随奶奶一起生活。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对夫妇早已将迁移户口、给儿子补登户口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直至去年8月孩子到小学报名时才发现,没户籍办不了学籍卡。

  严某夫妇急得团团转,他们连夜赶到搬经镇派出所求助。值班的副所长宗建华热情接待了他们,并承诺尽快办理。而严某一家三口,母子俩人一个户口没有迁入,一个户口没有登记,当务之急先要解决孩子户口问题。接下来数日,宗建华走村窜户了解情况,为其孩子办理了户口登记。而为沈某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成了一大难题。从小离家的沈某说不清自己是安徽哪里人,在宗建华的再三启发下,她才凭儿时的一点记忆说“好像是安徽芜湖的”。宗建华当即通过全国人口信息大平台查找,一无所获。2012年9月底,他踏上了赴安徽寻找沈某户籍之路。

  宗建华在安徽历时五天,翻山越岭,足迹遍布芜湖17个乡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警方支持下,他不仅找到了证明沈某出生地的依据,还帮她与表舅相认。

  “活菩萨,活菩萨,我们遇到了活菩萨!”苏某夫妇拿着户口簿情不自禁下跪谢恩。宗建华扶起他们说:“不必介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的职责!”

“外来妹”邵林芳喜领户口簿。

  结对帮扶,涓涓暖流润心田

  “大姐,最近工作顺心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我们提出来。”

  “顺心得不得了。有了如皋户口,喜事接二连三,农保社保办齐了,前段时间进厂打工,厂里还帮我办了工资卡,工资月月往卡里打,眼瞅着日子越过越好,开心哟!”

  这就是民警与该市柴湾镇志勇村28组“外来妹”张群的对话。三间平房,七尺寒舍,是张群一家人的栖身之所。家境虽不富裕,但张群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外来妹”嫁到如皋,大部分家庭条件都不算好,尽管户口问题解决了,但一时还难以改善她们贫穷的生活状况。于是从2011年下半年起,该市公安局户政科再次打破常规,建立了为“外来妹”送温暖长效机制,发动基层派出所民警上门“认亲”,结对帮扶,送钱送物,以缓解“外来妹”家庭的生活困难。两年来,公安民警对经济困难的“外来妹”家庭开展走访慰问近300人次,捐款总额达10多万元。年终岁末,市公安局户政科还邀请10户特困“外来妹”家庭上门做客,大家就像亲人似的围坐桌旁,喝茶聊天,嘘寒问暖。“这个冬天不觉寒冷!”做客的“外来妹”说。

  最近,在如皋市公安局启动的新一轮“贫困‘外来妹’帮扶仪式”上,又有10名民警与10名特困“外来妹”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该市公安局长成明表示,力争在2013年底为余下的181“外来妹”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在两年时间内引导和帮助贫困“外来妹”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从而进一步丰富“爱心户口、一本情深”的如皋公安特色品牌内容。

  (鞠九江系《南通日报》特约通讯员)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