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失足青少年的权益问题与维护对策

来源:《人权杂志》作者:鲜开林 李雷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失足青少年既是特殊的受害者,又是特殊的危害者。失足青少年群体,是值得全社会特别关爱的特殊群体,失足青少年的权益,是值得全社会特别关注和维护的特殊权益。

  根据研究的定性需要,我们将失足青少年界定为25周岁以下的“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特殊群体,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而被人们歧视的特殊群体。由于失足青少年的特殊经历,他们基本的、正当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损害,特别需要全社会维护和关爱。

  一、失足青少年权益问题的受损表现

  1.角色文盲化——生存发展难

  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益。失足青少年却因无知失足而导致其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维继。河南省夏邑县“90后”少年小帅(化名),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异,小帅为生活所迫到县城打工,后来却沉迷网络游戏,挣点钱就去网吧,时常旷工,多次被老板解雇。2011年12月25日小帅因上网受到奶奶的数落,一怒之下,竟然用毒药将年近八旬的奶奶毒死。大部分失足青少年都跟小帅一样有辍学的经历,受教育年限较少,文化层次较低,没有固定的工作,生存都是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如此境况令失足青少年重返社会后的角色更显尴尬,在社会中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另外,社会中还存在一大批潜在的失足青少年,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至24岁的青少年因肄业、辍学及其他原因未完成学业的共计44万多人,15至24岁的文盲人口达80万之多。①没人知道这120多万人中还会出现多少个“小帅”,怎样才能确保这120万人能够重回学校沿着正常的人生轨迹发展,这是整个社会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技能脆弱化——劳动就业难

  劳动就业权,是人最基本的生存发展之道。失足青少年却因失足,往往导致技能脆弱化,劳动就业更加困难。由于受人口增长、金融危机等问题的多重影响,就业问题已是很多国家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虽然一直在各方面加强就业保障力度,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成为“四大民生问题”之首。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失业人口有211万多,其中16至24岁的失业人口有70万,约占失业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②失业人群正呈低龄化、低学历、低技能趋势,而失足青少年恰恰是这“三低”中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进入工读学校的失足青少年在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相比于在少管所的青少年要好一些,就业情况也相对好些。现阶段我国少管所对失足青少年进行的劳动改造中,文化知识的学习较少,提供的技能培训种类单一,而且技术含量过低,面对残酷的就业现状,若没有特殊照顾,失足青少年相较于同龄孩子竞争力明显不足。虽说法律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失足青少年,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办法判定用人单位是否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差别对待,也不能强制企业接纳他们。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接纳失足青少年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以各种理由拒他们于千里之外。失足青少年就是在这样的现实矛盾中陷入失足——失学——失业这一恶性循环之中。技能的脆弱化更加使得失足青少年劳动就业难上加难。

  3.人际边缘化——获得尊重难

  人格尊严权是做人的基础权利,然而,失足青少年导致起码的人格尊严都难以维护。温州市的四名少年,小张、小蒋、小马、小武(均为化名)有的刚毕业无所事事,有的辍学在家,他们因精神空虚,整日混迹于网吧、迪吧等场所,渐渐地他们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所谓的“老大”,就投靠他想找条出路,结果,四名少年受“毒老大”的蒙骗,充当了贩毒工具,最终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惨重代价。顶着“失足”这个标签回到社会的青少年,难免会招来别人的鄙夷,无法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建立新的社交圈子,社会普遍存在的排斥心理,将他们推到了社会的边缘。青少年正是处于梦想多、理想大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会中有作为,有价值,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不少失足青少年重新回到社会,承受着他人的冷眼和歧视,在复学、就业、婚恋等各个方面遭受不平等的待遇,他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享受权利、机会和就业平等,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使失足青少年往往破罐破摔,没有勇气和信心重新做人。

  4.影响负面化——健康成长难

  健康成长权是青少年发展权的重要内容。然而,失足青少年却因失足,社会影响恶劣,健康成长十分困难。2012年12月31日烟台三名未成年人在某居民楼过道故意放火,造成三死一伤的惨剧,对于放火的原因,三名少年直言不讳为了取乐,填补内心的空虚。开始他们以上网玩游戏打发时光,后来发展到以点火取乐。据三人称,他们点过多次火,但都侥幸没有酿成火灾,每次点火看到有人来救火时,他们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扭曲变态的心理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极大伤害,最终也害了他们自己。2012年5月昆明一名少女在步行上学的路上失踪了,后在一防空洞发现女孩烧焦的尸体。手段如此残忍,行凶者竟是15岁男孩,当审问他为何会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花季少女下此毒手时,他的回答却让人大跌眼镜:“我就想绑架一个本地人,看看警察会不会去找”。上述案件均对社会及他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影响极其恶劣,这样的失足青少年即便有机会重新回归社会,他们当初的极端行为已经烙印在很多人的心里,很难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来自社会多方面的质疑,加上自身心理发育不健全,样的失足青少年要健康成长难上加难。

  二、失足青少年权益问题的维护对策

  1.法规保障维护

  1)健全失足青少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健全失足青少年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关法律,是维护失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首先,应从制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民事特别保护制度入手,如制定以监护制度为核心的家庭法律制度、以监护代理制度为核心的学校法律制度、以国家保障为核心的行政法律制度。其次,以维护失足青少年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专门针对青少年特别保护的刑事法律制度,应当尽快制定独立的青少年刑法、青少年刑事诉讼法等,切实改变目前诸法一体的现状。最后,进一步细化有关法律条文,明确实施细则。健全各类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针对失足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法律规范。立足对失足青少年的权益保护,细化失足青少年回归后的帮教、复学、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条文,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完善相关法律的监管机制,明确规定侵犯失足青少年合法权益应受的处罚。

  2)完善失足青少年权益保障的司法程序

  根据我国失足青少年问题的现实情况,切实制定出符合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完备的青少年司法制度,是对世界青少年司法政策的真诚应答,也是我国青少年司法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现代青少年司法程序应当尊重青少年的权利主体地位,坚持立足于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和未来发展,重视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抛弃“罪与非罪”的分类,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以教育、感化、挽救青少年为目的,最大程度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结合我国司法情况合理建立青少年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其次,构建以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专门立法为特征的独立的青少年司法制度。遵从《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将少年利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利益,以健康培养青少年为目的,把对青少年犯罪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向多元化发展。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的功能,全方位、多层面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教育、矫治和挽救。在全社会构筑挽救、保护失足青少年的体系,尽可能减少司法干预,避免将青少年贴上“犯罪”的标签。最后,构建失足青少年回归后跟踪帮扶救助体系,真正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针对失足青少年的维权机构,回归后的失足青少年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相关青少年保护机构要履行各自的职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失足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3)加大失足青少年权益保障的执法力度

  加强失足青少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首先要发挥司法机关的监督职能。司法机关要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定期的回访,了解社区、街道、学校、社会各界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情况,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履行责任的部门,要予以督促,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其次,要保障失足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持久、长效、有序地运行,司法和行政机关、青少年维权组织,共青团组织、街道社区、学校、家庭等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所有负有维护失足青少年权益的部门、单位、组织直到家庭。最后,要提高执法者的素质,法律制定出来以后要靠执法者去实施、去行使、去保障,执法者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失足青少年的切身利益,执法者要提高对失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认识,认清维护失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增强执法者的责任心,切实把维护失足青少年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来完成。

  2.社会保障维护

  1)完善社区街道安置

  社区街道有责任也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安置、帮教失足青少年,帮助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首先,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民委员会要协助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做好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失足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用发自内心的关爱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帮助引导他们重新做人,顺利回归社会。其次,社区街道等要安排专人定期对失足青少年家庭进行回访,了解失足青少年回归后的各方面情况,有问题及时与司法机关等沟通。最大程度地解决失足青少年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再就业,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援、法律援助等。最后,在社区、街道等设立针对失足青少年的心理及法律相关的援助中心,在失足青少年在心理、生活、维权等方面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援助中心应是一个专门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保护机构,工作人员要敞开关爱之心,相信失足青少年,接纳他们,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艰难之旅,帮助他们获得一种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2)加强学校社会接纳

  失足青少年的保护和维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依靠任何单方面的力量都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首先,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应当尊重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即便是有缺点、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要耐心教导,加强管理,不得有任何歧视,更不得随意开除学生。其次,要继续办好工读学校,注重对失足青少年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为之后重归社会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治疗和纠正学生不良心理,让失足青少年被扭曲的心灵逐渐康复,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走上生活的正途。最后,全体社会公民应该给予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的失足青少年多些宽容,多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重生的机会,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在合情合理的限度内择优聘用,为失足青少年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照顾,帮助他们再就业。各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失足青少年自主创业。

  3)健全社会机构救助

  只有在全社会健全青少年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失足青少年这部分特殊的群体。首先,要增设青少年救助机构,对无家可归的失足青少年和社会闲散的流浪青少年,加强救助,避免他们混迹于社会上的不良场所。救助机构要为他们提供维持基本生存的物资,帮助他们解决未来的生计问题,对年龄过小的孩子可以为其寻找适合的寄养家庭。其次,对那些因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破裂而得不到家庭温暖和父母之爱的失足青少年,应给予特别的关心、教育和保护,要加大政府对这些问题家庭的责任引导和家庭监护干预力度,将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置于法律的有效监督之下。最后,加大对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援助力度,号召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经济支持,尤其要对因为天灾人祸、下岗失业等特殊情况而造成的异常贫困家庭,建立制度化、法制化的救济途径,确保这些家庭的孩子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享受到义务教育。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平等地享受应有的社会、经济及文化权利。

  3.家庭关爱维护

  1)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抚慰失足青少年心灵,帮助失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推动力和催化剂。首先,家长要为失足青少年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心理气氛,建立畅通无阻的对话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学会宽容、感恩、倾听和沟通,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失足青少年在和睦的氛围中倍感温暖、幸福和愉快。其次,父母要给失足青少年足够的归属感,让他们时刻能够感受到被关爱、被需要、被尊重,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最后,父母要发自内心地关爱、鼓励和帮助失足青少年走出心灵的阴霾,只有让失足青少年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孩子才可能成为有爱心的人,有良知的人,才可以最终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2)强化父母关爱抚养

  首先,家长应该抽出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失足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时修正和引导他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做失足青少年人生道路上的参谋和向导。其次,家长要革除“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等旧观念,树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新观念。要做到宽严有度,既不骄纵放任,也不随意施压,理性施爱,要重视与青少年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与其建立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和谐关系。最后,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以养成青少年的良好习惯、品德、意识和价值观为主要教育内容,引导失足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重视青少年的品德培养,重视德行教育,注重身心的健康成长,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把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3)提高家长素质修养

  父母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家长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和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育人功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凡事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最后,父母要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失足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时刻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悲喜突变,能够做到处变不惊,遇事沉着冷静,以顽强的毅力来面对挑战。

  4.健康人格维护

  1)疏导失足青少年心理

  心理疏导是帮助失足青少年养成健康人格的基础。首先,设立专门机构,派专人负责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选择品行端正、生活安定、热心帮助失足青少年的人承担疏导任务。从事心理辅导的人员要有耐心,能细心地诱导和教育,触动失足青少年的心灵,促其改变,在疏导的过程中要尊重失足青少年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全发展,以便失足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其次,找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感化点”以便“对症下药”。根据不同失足青少年的不同心理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因人而异地展开心理咨询和疏导。找出不同失足青少年内心的问题根源,运用各种技巧和矫治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和办法,逐渐改变原来偏差、极端的思想与行为,最终使失足青少年能够顺利完成社会化,今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自我调节,从容面对。最后,成立专门的服务中心,为青少年提供持久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工作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专业技能,要有热情、诚恳、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可以招募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热心志愿者,为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支持。

  2)抚慰失足青少年心灵

  心灵的抚慰是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首先,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家长,都要与失足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平等互信关系。确保失足青少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向他人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帮助,而不是将情绪一味憋在心里直至扭曲病态。其次,作为心灵的净化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热心、诚心、细心地做工作,以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失足青少年心灵的创伤。用真情打开失足青少年的封闭内心,让孤寂的心灵得到体贴和关心,使他们扭曲的心灵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懂得珍爱自己,关爱他人。最后,要经常鼓励失足青少年,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多加鼓励,对他们遇到的挫折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确保失足青少年能够逐渐平复扭曲受伤的心灵,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最终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健康地成长。

  3)匡正失足青少年人格

  良好的人格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健全失足青少年的人格,首先失足青少年要经常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督促,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进行自我疏导,从而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强失足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人生观教育,注重挫折教育,做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抵御不良风气、不良群体的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失足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懂得自重自爱,克服自卑,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不断加强自我人格完善,养成良好的德行和行为习惯,努力成为身心健康、有益社会的青少年。

  (鲜开林系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人权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雷系东北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EB/OL]。

  ②数据来源同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