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用生命守护生命 用真情铸就大爱——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发生在雅安监狱的那些事

来源:《人权杂志》作者:王小兵 鄢华举 傅少华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伴随着来自地底让人揪心的轰鸣,大地开始了可怕的颤栗,四川省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强震的冲击波袭来,位于震中的雅安监狱因为人员密集、场所特殊,立即面临抢险救灾与安全稳定的双重考验。抢险救人刻不容缓!

  地动山摇之际的生死守护

  地震突然来袭,在五监区,正在值班的副区长吴春林第一时间冲进监舍,迅速组织监内服刑人员按照疏散演练方案撤离。监区楼房的砖块和物品纷纷垮落,但吴春林丝毫没有畏惧,紧急组织服刑人员疏散。这时,有服刑人员见情况危险,对他说:“警官,危险,下楼吧!”并试图拉着吴春林离开监舍。吴春林推开服刑人员,“你们没走完,我是不会走的!”说完又继续组织疏散,直到确认所有服刑人员都安全撤离后,吴春林才最后一个离开监舍。监区监控影像真实记录了这一切。

  在特警队,教导员方志荣在震后第一时间向队员下达命令:“马上组织巡逻,首先抢救伤员!”第一个目标是一监区,因为那里监管条件简陋,老弱病残人员较多。他们赶到时,人群正在疏散,特警队队员挤进监舍,发现一人手捂着头躲在床下,组长王冲过去拉起那个服刑人员就往外走,其他特警队员立即手牵手围成了一个通道,很快就把这名服刑人员送了出来。这名服刑人员叫邓彬(化名),地震发生时正在监舍休息,刚要起身往外跑,天花板上的石膏板被震得直往下掉,其中一块砸在他的后脑勺上,吓得他赶紧钻进钢架床下躲了起来。

  在三监区,地震发生时,整个监区都颤抖了起来,铁栅栏吱吱嘎嘎怪响,楼里不时传来玻璃碎落的声音,墙面上的瓷砖不断剥落掉到一楼的平台上。年仅24岁的三监区民警陈晨距安全通道仅一步之遥,但他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全,而是临危不乱,大声呼喊着楼内的服刑人员迅速从监舍安全通道疏散。由于残存通道积水,有服刑人员在撤离时摔倒,他一个箭步冲过去,用单薄的身体挡住后面的人潮,将摔倒的人员扶起,并大喊“不要慌,镇定。”当大部分服刑人员撤离到楼下安全地带后,陈晨又不顾余震的危险,跑上二楼和三楼,“还有没有人?”边喊边清查每间监舍。在确认服刑人员都已安全撤离后,自己才撤离监舍楼。事后当笔者问他为什么不怕时,他说:“在那种情况下,本能让我这么做,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正是因为这些监狱民警在灾难来袭的危急时刻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以生命守护生命,才使监狱的全体服刑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安全有序地疏散到空旷地带,创造了人员密集的监管场所无一人死亡、无一服刑人员脱逃的奇迹。

  重灾之中彰显责任与使命

  大灾来临之时,身处灾区,个人、单位、亲人、家庭遭受的苦难同时向民警袭来。

  地震发生,正在二监区值班的教导员徐照华立即命令:“按预案组织疏散!……”2分20秒,二监区所有值班民警和服刑人员全部安全撤离。这时,他才突然想起了住在芦山县苗溪基地73岁的母亲,他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可是打不通,又试图联系基地那边的朋友和以前的同事,但都失败了。心急如焚他流下了眼泪。30个小时后,当他得知母亲与邻居一起住在帐篷里并一切安好时,惊喜的泪水又模糊了双眼。

  四监区民警周椋皓,地震发生后一直在监区值班,6天后才回到芦山县人民医院看望地震中受伤的妻子。当他看到父母和儿子都已住进帐篷,生活也都有着落时,他放心了;当他在医院看到妻子身边有无数志愿者和医生护士悉心照顾每一位病人时,他更放心了。安慰完家人,周椋皓马上又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在家多呆一会儿时,他说:“相比而言监区更需要我。”

  责任,来源于忠诚,内化于心后,就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一种行为习惯。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二监区民警彭文强、艾家佳、徐阳就从家里赶回了监区;一小时后,另外20名民警也陆续赶了回来;2小时后,监区全体民警到齐,连正在家里休假的、正在生病住院的也赶了回来。仓促之中,他们有的穿T恤,有的穿短裤,有的穿西装,有的穿拖鞋,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监区。每一个赶回监区的民警,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有没有人员伤亡?”在得知没有人员伤亡时,民警们才长舒了一口气。

  多措并举,促进监狱安全稳定

  灾难发生后,面临监舍受损、断水、断电、断气等问题,服刑人员思想波动大,恐惧、焦虑、慌乱等情绪需要及时疏导化解。为此,监狱抗震救灾指挥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服刑人员情绪,促进了监狱安全稳定。一是应急演练,强化意识,确保有序疏散。面临频繁的余震,启动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全体民警、服刑人员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二是大灾过后防大疫,确保全员身体健康。三是采取各种辅助手段,稳定服刑人员情绪。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关爱、弘扬正气”三项活动。监狱邀请了四川大学周鼎博士等知名专家学者进入监区为服刑人员开心理疏导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四是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化解服刑人员消极情绪。五是拨打亲情电话和发送亲情短信,消除服刑人员恐慌心理。一名服刑人员在电话里对亲人说:“监狱是最安全的地方,警官时刻和我们在一起,保护我们!”

  (王小兵系本刊记者)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