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法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06年12月,成立之初以国际公法专家队伍为核心。根据学校研究中心由二级学院管理的模式,中心行政管理挂靠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在校领导和科研处的协调之下,中心在华东政法大学内部的横向协作得到了扩大,宪法学、法制史、法理、刑事侦查、军事法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成为中心的顾问或主力成员。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人权与人道法的研究、建言和传播,培养在人权和国际人道法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中心主要负责人
姓名:何勤华
职称: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宪政、人权研究、法理、法制史、儒学与法律文化等
职务:华东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法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市法学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姓名:管建强
职称: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人权研究、国际公法、国际人权法、人道法、军事法/承担《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双语)课程的教学、研究
职务:华东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毅军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国际人道法传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
姓名:张磊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权研究
职务:华东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东政法大学老师正在教授国际人道法课程
三、人权研究成果
中心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他们在多个领域人权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朱应平教授为例,他的研究成果包括:
1.论文:
(1)《澳大利亚普通法的人权保护研究》,《上海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澳大利亚高等法院是如何运用宪法保护人权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宪政手稿》2005年第2期;
(3)《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从行政保护开始》,《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两重审查基准在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中的运用》,《法学》2006年第3期;
(5)《城乡子女应享有平等受教育权》,《检察日报》2006年5月29日;
(6)《澳大利亚宪法》“非歧视条款”的适用及其启示,《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7)《北大限制小学生团体参观涉嫌歧视》,《检察日报》2006年7月31日;
(8)《美澳两国平等权宪法保护比较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年第6期;
(9)《新中国以来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变迁及评析》,公丕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卷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澳大利亚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研究》,《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11)《作为默示性宪法权利的隐私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2)《默示性受审判权研究》,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3)《默示性迁徙自由的宪法学解析》,载《求是学刊》2008年第2期;
(14)《论宪法对高校招生地域名额分配的规制》,载《浙江学刊》2010年第1期;
(15)《论宪法政策对民生的保障》,《求是学刊》2010年第6期;
(16)《上海地方性大学招生调研报告: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载张千帆、曲相霏主编:《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17)Religious Freedom and its Legal Restrictions in China,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11.3;
(18)《论宪法保障民生的路径》,《江淮论坛》2012年第1期;
(19)《行政法视野下的教育公平》,《教育督导与执法》2013年第2期;
(20)《以宗教信仰自由助推社会正能量》载《学习论坛》2013年第4期。[page]
2. 著作:
(1)朱应平著:《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朱应平著:《澳大利亚宪法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3)朱应平著:《澳美宪法权利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版;
(4)朱应平著:《宪法中非权利条款的人权保障功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
(5)《比较宪法—案例与评析》(上下册),张千帆、朱应平、魏晓阳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朱应平撰写33万字。
(一)平时人权与战时人权两个领域的研究拓展,国内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结合研究;
长期以来,中心的专家跟踪研究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争讼问题,并在第一线从国际法的角度给民间对日索赔运动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建设性咨询意见。研究日本政府具体的反论,撰写有针对性的法理论文,发表在中国和日本的媒体、杂志上。考虑到广义的人权包括平时人权和战时人权, 2006年,在华东政法大学建立了人权与人道法研究中心。
加拿大历史维持会组织加拿大教师来华东政法大学人权基地学习历史和基本法律
中心建立后,华东政法大学的人权基地成为每年加拿大历史维持会组织加拿大教师学习历史和基本法律的学习基地,寄希望加拿大教师推动加拿大各个省份的历史教科书保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暴行的历史,以及在课堂上讲授在中国见学的体会。
中心与红十字会委员会亚洲代表处合作每年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国际人道法国际执法培训研讨会
其次,中心还与红十字会委员会亚洲代表处合作每年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国际人道法国际执法培训研讨会;而且学校在2012年6月与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国际人道法传播中心。
(二)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积极地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推动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的发展;
(三)开设人权法课程、国际人道法课程培养人才为抓手。人权法教学体系化(本科、研究生都有);
(四)研究队伍:多专业、多部门,以及老中青结合。[page]
五、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目标和保障条件
(一)中心自建立以来,在行政管理上一直挂靠在国际法学院,是一个以学术研究、授课、交流、传播和建言献策为主的平台。中心根据不同的学术活动内容,召集不同的专家参与活动。未来的目标是培养人权法的硕士研究生。
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培养精通人权法、国际人权法的专业人才。形式要件:设立国际人权法专业的硕士培养点,待时机成熟,可设立国际人权法的博士点。
(二)实现目标的措施和保障条件
1、华东政法大学在法律学院方面具有宪法、法理等方面的人权法专家,刑事司法学院具有青少年犯罪问题、国际刑法问题的专家,而国际法学院的公法教授则擅长于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法。
2、2013年底,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了军事法研究中心,自2014年9月起,军事法专业的硕士生将入学学习,其中的一个方向是国际人道法。
华东政法大学具备招收国际人权或人权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相关条件,是一个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国际人道法的硕士已经招生,国际人权法硕士招生也为期不远。
3、人权研究和教育是政策性、思想性很强的领域,要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人权智库建设,在突出和强化中心的国际人道法研究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话语体系,传播人权文化,开展人权对外学术交流等,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学术养料。
4、为更好地推动本中心的发展,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在组织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题研究、人权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国际交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事情有待于探索和深化。所幸,华政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而且校级领导也承诺愿意积极支持。这是我们实现目标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