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李云龙 钱镇:儒家文化与人权发展

2014-11-26 11:44:59来源:中国人权网作者:李云龙 钱镇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一、长期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东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算起,儒家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了2500年。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儒家思想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性力量。它规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方向,影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深深地沉淀在中国人民思想意识的深处,代表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思想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包容性。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是儒家文化的突出特点。儒家思想本身就是在总结和吸收夏、商、周各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坚持用传播和解释前人思想的方法发挥自己的观点。儒家这种独特的治学方法使它不排斥其他文化。在犹太文化受各主要文化排斥和孤立的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友好地接待了古代犹太人的国家。在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的中国,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世界性的宗教都得到了发展。这在充满宗教战争、教派残杀和宗教敌对的古代世界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它在中国的影响超过了许多中国思想流派。中国是世界上佛教徒最多的国家。儒家文化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儒家和世界四大宗教同源于亚洲,它们都要回答人们面临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问题,指出消除罪恶、达到幸福的途径。它们在伦理道德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主张爱、宽容和仁慈,把帮助他人作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儒家文化吸收了世界上和历史上各个方面的优秀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儒家思想之所以2000多年历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儒家思想是开放的。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儒家思想以新的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儒家早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本主义思想,到今天就发展为走群众路线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深化了儒家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我们今天提倡“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儒家没有关于科学的论述,但它并不排斥科学。儒家思想完全可以容纳现代科学。同样,儒家没有直接提出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这些近代观念,但它可以把这些观念包容近来。毛泽东提出的“民主集中制”、“人是最宝贵的财富”等观点就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儒家思想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体系,包含大量进步的内容,其中的许多观点同现代人权思想不谋而合

  儒家的中心概念是“仁”。在汉字中,“仁”是由“人”字和“二”字组成的。两个以上的人构成了社会。“仁”是处理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人们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克己爱人”等儒家名言表达了“仁”这个概念的精髓。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仁”的具体说明。从根本上说,儒家“仁”的观念同现代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基本人权的思想是一致的。

  儒家强调,个人要根据“忠、孝、友、悌”的观念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国家的关系。对朋友和兄弟要友爱,对父母要尽孝,对君主要忠诚。儒家要求个人对家庭、他人、社会和国家都能做到无私奉献,即“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这就是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道理。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制社会,家族代表着集体,君主代表国家。儒家的忠、孝、友、悌观念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爱国家、爱集体。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

  儒家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本主义思想。儒家主张“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主张“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主张“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的重要性,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这些思想同现代民主观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儒家文化强调“民以食为天”,重视农业生产,主张通过扩大耕作面积、抑制商业手工业活动的方法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儒家要求给每个人都提供合适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儒家的理想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大同社会里,“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思想可以看作是现代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萌芽。

  儒家文化强调“和为贵”,要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它推崇稳定与均衡,主张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在当今时代,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和谐与和平。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当代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启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都要和平共处,不能以武力解决问题;要相互理解,要善于吸取对方的优点。只有相互理解,各种文化之间才能相互交流,才能相互补充和丰富。 

  三、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压迫下,儒家文化经历了种种磨难,在逆境中艰难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传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代。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继承儒家文化的有益内容,剔除其不合乎时代潮流的东西,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不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的精华是它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倾向。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力保存和弘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含,使它们恢复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比如,儒家“天下大同、世界为公”的政治理想,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重新发掘和整理这种理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十分有益。又比如,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把个人的道德磨练、私人生活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这对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比如儒家的“见利思义”观念,要求人们不要片面地、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利益,而要遵循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则。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再比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秩序中的一个存在,自然本身是一个生命体,所有的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儒家文化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这同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完全契合,且有更宽广和深刻的哲学视野。再比如,儒家的“仁者爱人”观念,要求人们用宽阔的胸怀对待他人,帮助他人。再比如,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认为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虽然应该和谐相处,但不能丧失各自的独立性。这种思想至今仍然可以作为指导人与人关系以及国与国关系的原则。

  儒家思想对于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从工业文明中产生出来的现代文化,由于过分强调个人权利,轻视社会责任,已经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社会凝聚力下降的恶果。重视社会责任的传统儒家思想,恰好可以弥补现代文明在这方面的缺陷。《世界人类责任宣言》高度评价了儒家思想对人类未来的意义,认为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这也符合《世界人权宣言》努力维持权利与义务间平衡的原则。

  (李云龙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钱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