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维护人权与世界和平:中国的卓越贡献

来源:《人权》2015年第6期 作者:张晓玲 刘沛恩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内容提要:70年前,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这场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战后,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越来越重视以法治保障人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为国际人权与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和平权 人权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美好的理想。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之后,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更加迫切。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和平与人权关系密切。那么,如何认识和平与人权的关系?怎样看待中国在维护人权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贡献?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和平:从人类的愿望到人类的权利

  人类渴望和平,但战争从未停止,在过去有历史记录的3421年中,只有268年没有发生过战争,①但人类从未停止追求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制定的《国际联盟盟约》把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其宗旨,提出了维护和平的重要原则,要求会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这是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维护和平而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第一次尝试。

  1928年由63个国家参加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②是第一次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动国家政策工具的国际公约,宣布战争为非法,明确规定禁止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经历的最大浩劫,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二战”后,国际社会痛定思痛,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1945年,联合国宣布成立,并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确立为主要目的之一。《联合国宪章》序言开宗明义地说:“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宪章第一次把和平与人权问题相联系。“人权”一词在《联合国宪章》中出现了七次。《联合国宪章》第一条把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人权并列为联合国的三大宗旨。联合国建立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机制,联合国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一系列国际法原则,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维护和平、促进人权的重要指南。

  197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为社会共享和平生活做好准备的宣言》,第一次明确把和平确立为人权,宣布“个人、国家和全人类都享有过和平生活的固有权利”,“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不分种族、道德观念、语言或性别,均享有过和平生活的固有权利。尊重此项权利,正如尊重其他人权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和一切国家(不论大国还是小国)在一切领域获得进展的必要条件。”

  1984年,联合国大会专门通过了《人民享有和平权利宣言》,进一步强调了作为人权的和平权的神圣地位,指出,“全球人民均有享受和平的神圣权利”,并指出“军备竞赛,特别是核领域的军备竞赛,以及根据现代科学原理和成就发展的新型武器和武器系统,正在威胁着世界和平”;“认识到在核时代里建立地球上的持久和平是人类文明得以保存和人类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该宣言进一步规定,“维护各国人民享有和平的权利和促进实现这种权利是每个国家的根本义务。” ③

  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55/282号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把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决议中指出:“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该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包括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在“二战”后短短的几十年里,和平从人类的愿望上升为人类的权利,反映了人类对和平与人权内在关系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在今天这个并不太平的世界里,人类对和平的追求更加迫切。

  和平与人权的内在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权是和平的基础。《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指出:“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对人权的无视和污蔑已发展成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于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为使人类不致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对暴政和压迫进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权受法治的保护。”

  和平离不开人权,对人权的漠视是战争的根源。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蔑视人权的国家必然会轻易发动侵略战争。德意日法西斯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肆无忌惮地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严重地威胁人类生存、摧残人类文明。正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促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和平与人权的密切关系,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在全球确立了人权的崇高地位,促进和保护人权被确定为联合国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指导原则,并建立了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第二,和平问题是人权问题。战争是对人的生命、尊严、财产和环境等基本人权最野蛮的侵犯和最严重的破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罄竹难书、令人发指的罪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人权的胜利!这一胜利对人权价值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和火深刻地警示我们,人权与和平密不可分。人类仅有和平的愿望不够,必须把愿望上升为神圣的权利,用权利来保护我们的和平生活,防止战争悲剧的重演。和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把和平诉求上升到人权的地位,是建设和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和平权作为第三代人权的重要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重视,和平权的保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今天,联合国正是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高度来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以人权的方式来预防冲突、促成冲突各方达成和平、维持和平及创造让和平延续发展的环境。比如: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通过紧急或长期行动保护并改善相关的人权,赋予人们维护自己的人权及提出申述的权利;推进国家政府及其他国家机构履行人权义务,维护法治,并通过法律和司法改革、安全部门改革和监狱制度改革加强对人权的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必然会创造一个永久和平的新世界。

  第三,人权保障需要以世界和平为前提。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是人类共享人权的基本前提。今天,要和平已成为人类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但是,局部战争与冲突仍不时发生,一些人竟然不承认“二战”侵略历史,甚至为侵略战争翻案,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活动、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冲突不止,这些都对人类的和平和福祉构成严重的挑战。

  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后,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更加迫切,普遍认识到,离开了人权,就不会有和平;维护和平,就是维护人权。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维护人权,这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民族共同努力、艰苦奋战的结果。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万众一心,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在中国开始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突袭,建立了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的抗战,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长达14年,付出了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的惨烈代价。

  中国抗日战场成为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焦点之一,抗日战争的成败,亦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④中国始终是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打乱了法西斯的全球战略,为盟军各个击破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战遏止了日本“北进”与“南进”。中国主战场牵制了日本超过60%的陆军、40%的海军,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太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⑤

  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1941年美国参战之前,中国已独立抵抗日军数年。法西斯轴心国从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开始,陆续签订了一系列“互相援助和合作”的协定,为的是进一步勾结,寻求战略上的协同配合。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表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并未达到其预期效果,特别是德、日两国之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持久抗战,始终牵制日本陆军主力,阻挠了日军“北进”的计划,也遏制了其“南进”步伐,使其无法同德军进行联合军事行动,从而粉碎了德国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会师中东的计划。1941年5月27日,罗斯福高度评价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他说,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本来今天已经接近完成,是中国壮丽的防御战粉碎了轴心国相互配合的计划。⑥中国抗战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最为重要一点在于,中国人民在极端的艰苦条件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粉碎了日本企图短期内征服中国、控制亚洲的计划,这极大地延缓了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实质性建立。

  长期以来,中国抗战的作用和地位,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承认。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在其著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指出:“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要正确看待那段历史,“必然要承认中国是战时同盟国四大核心国之一,与美、苏、英三国地位同等”。⑦

  同时,中国的持久抗战,迫使日本放弃侵苏的计划,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创造了条件。虽然德国在1941年6月发动了对苏战争,并不断敦促日本配合在远东对苏动武,但日本始终未能举兵。日本不能配合德国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战拖住了日本,打乱其计划。中国的抗战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本军队,保证苏英集中力量对付德国。英国二战老兵协会秘书长、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兵巴茨表示,在“二战”中,中国的作用有目共睹,中国军队有效抵挡住了日本法西斯发动的强大攻势,从而缓解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压力,使英、法、美等国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希特勒的军队。如果日本很快占领中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形成合力,“二战”的结果将不可想象。“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太大了。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参战和有力抗击,历史将会改写。” ⑧

  再者,中国抗战以巨大代价保证了盟国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为反法西斯战争全胜奠定基础。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采取的“先欧后亚”的战略,各方都给予高度评价,而美国之所以能顺利实施这一方针,与中国抗战的顽强坚持分不开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对这一战略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中国人民在几乎毫无外援、武器装备奇缺、生存环境恶劣、长期受到日本主要进攻的状况下持续坚持,毫无气馁退让。实践表明,“先欧后亚”的战略实施的过程,也是中国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过程。

  (二)中国抗战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0年,德意日三国订立《三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立即提出以中、美、英三国结盟来对抗日本,虽被拒绝,但中国的建议推动了美、英由绥靖转向抗衡。1942年,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反侵略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终于建立。联盟建立后,中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维护团结,同时,中国对美、英、苏的分歧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和巩固。

  (三)中国抗战直接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曾经对苏支援,并曾直接派兵入缅甸与盟军共同作战。同时,中国战场还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后方基地和军事情报基地。

  关于中国对苏直接支援。苏德战争爆发第二天,毛泽东就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支持苏联人民的正义立场。1931—1937年,中国在日本入侵及其艰难的形势下,一直同苏联保持贸易关系,为它提供各种物资,出口了数量巨大的矿产品和畜牧农产品。

  关于中国入缅甸共同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席卷了东南亚,盟军在这一地区接连失利。1942年1月21日,丘吉尔在一封电报中指出:“缅甸如果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⑨在此情况下,英国请求中国派兵支援。中国在国内抗战正处于极端困难状况下,仍以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等部约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紧急入缅甸支持英军作战。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中,先后投入30多万兵力,历时3年多,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为东南亚人民的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后方基地和军事情报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成为盟军对日的空军基地和盟军太平洋战场反攻和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中国为美国提供所需空军基地、第一线野战机场及地勤人员。为了修建和保护机场,中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军民还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至1945年春,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达70余名。中国共产党还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资料提供给苏联,当中共中央得到希特勒将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时,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转告在延安的苏联情报组。苏德战争爆发后,苏方曾以伏罗希洛夫的名义致电朱德总司令表示感谢。

  (四)中国的抗战精神属于世界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⑩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感染了世界人民,具有世界意义。70多年前,中国在与对手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未曾折服,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打败了侵略者。这种伟大精神,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同样鼓舞了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懈奋斗。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说,“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最好应该提醒自己: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⑪

  (五)中国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组织创建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中国是联合国最早的倡导国之一。1943年,中、美、英、苏在莫斯科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要在战后建立国际组织。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橡树园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交《国家组织宪章基本要点节略》,对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宪章全面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七项补充建议,其中三点被采纳。中国还坚定地站在弱小国家立场上,要求联合国反对殖民统治,实行民族平等及民族自决原则。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召开,中国成为轮值主席之一,为《联合国宪章》制定作出积极贡献。同年,中国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开始履行责任。中国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为世界经济新秩序建立不遗余力。⑫

  三、中国在当代对保障人权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合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留下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古训。儒家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主张“非攻”。老子的反战思想尤为突出,他认为,“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这些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铭刻下中国古人追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超过两万人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但从未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展现的是中华灿烂文明和先进科技,留下的是和平与友谊。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明显地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骄傲到不屑于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尽管中国发生过很多战争,但中国人天生是爱好和平的。” ⑬

  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改善周边关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1955年,这五项原则被写进了万隆会议联合公报。中国一直以来始终不渝地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竭力打破意识形态的隔阂,积极发展与各国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中国宪法,表明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决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探索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人权事业与和平事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重视人权保障,2004年,我国《宪法》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以宪法为依据,中国加强了有关人权保障的立法工作,建立了基本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政治权利保障制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制度,制定了两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些文件既是中国政府在人权领域作出的庄严承诺,又是在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规律重要探索基础上的系统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丰富民主形式,不断保障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2014年,在依法治国方略确立17年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揭开了以法治保障人权的崭新篇章。今天,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一个以法治保障人权的中国,一个稳定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就是中国对世界人权与和平的巨大贡献。

  在国际上,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国家。中国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迄今批准加入了27个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提交履约报告。

  中国根据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援助。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563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减免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380笔,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12万人次,累计派出2.1万名援外医疗队员和近1万名援外教师。中国积极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并已承诺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输华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⑭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推动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

  从1990年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累计向联合国30多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说:“中国的维和人员表现出了极强的敬业精神、职业水平和严明的纪律。他们圆满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快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⑮

  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支持联合国倡导的防扩散活动,认同核武器国家尽早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中国始终将军队的数量和规模控制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限度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多次主动采取单方面的裁军行动。2015年9月3号习近平主席再次宣布中国裁军30万。

  中国为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形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中国同12个陆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处理同邻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建设性姿态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尽最大努力维护南海、东海及周边和平稳定。中国通过开展双边合作并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⑯

  中国在国际反恐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其他国家军队、或单独在内地举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反恐”演习,再次表明了中国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和态度,向世界宣示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77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⑰ 2015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中再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和世界人权事业。

  在当今国际社会,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Abstract:70 years ago,China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allies,won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anti-fascist war。China 's Anti-Japanese War is par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the key battleground in the eas.In the last 14 year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Chinese have paid the cost of 35 million casualties,with more than 60% of the Japanese army and 40% of the navy.The allies played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ole in the combat.The Chinese people,for the victory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made the arduous struggle and thus great contribution.After the war,as the world 's most populous developing country,China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ule of law and protection of the human rights,adheres to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always acts as a staunch force in maintaining the world pea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and mak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ause of peace.


  (张晓玲,中央党校政治学法学教研部副主任、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刘沛恩,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中国方正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7页。

  ②《巴黎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哥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为何,只能用和平的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是在国际法上第一次明确宣布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

  ③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zh/events/peaceday/index.shtml,2015年10月15日访问。

  ④参见彭训厚:《历史的告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与总结》,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⑤参见《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7月27日。

  ⑥《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_08/31/content_14102716_1.htm,2015年10月20日访问。

  ⑦同注⑤。

  ⑧《中国抗战居功至伟——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载《中国日报》,2015年7月9日。

  ⑨《八年抗战中的蒋介石》,载人民网,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2/231962/15877336.html,2015年10月20日访问。

  ⑩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

  ⑪同注⑤。

  ⑫参见胡德坤、韩永利、彭敦文:《中国抗战与世界历史进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⑬罗素:《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

  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

  ⑮《中国为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常任理事国》,载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0911/20/content_1469666.htm,2015年10月20日访问。

  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

  ⑰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8日。

  (责任编辑叶传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