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水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助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为统揽,努力打造民族经济新引擎,取得了民族经济融合发展新成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彭水概况
彭水位于重庆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置县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是黔中文化和盐丹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苗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苗族人口达34.73万人,占总人口的50%。境内拥有乌江画廊、阿依河、摩围山、蚩尤九黎城、郁山古镇等精品景区,先后摘获“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等殊荣,被网友称为“中国爱情治愈圣地”。此外,彭水还是全国烤烟基地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县、全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全市现代草食牲畜基地县、全市森林资源大县,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打造民族经济融合发展“三大”新引擎
引擎一——以文旅商旅融合为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化。将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打造,深入实施全民兴旅战略,仅2015年就完成涉旅投入25.4亿元、同比增长61%,“一线四区”布局初步成型。持续举办系列节赛活动,有序推进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地产开发进入新阶段,全年接待游客1269.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40.2万人次、进入景区游客160.8万人次、境外游客5602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6亿元、增长56%。
引擎二——以清洁能源和特色产品加工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推进产城融合,扎实抓好市场开拓,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入园企业38家、规上企业13家,标准厂房使用率超90%;100亿级太极水健康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太极水实现年产值2.8亿元,推动清洁能源、特色产品加工、生态农林资源精深加工、特色轻工四大产业集群提速发展。
引擎三——以烤烟、薯业、畜禽为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设立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扶持烤烟、薯业、畜禽养殖等产业,产业发展“一区二带十基地”不断巩固拓展。引进年加工薯条1000吨的红薯加工项目1个,先后承办全国、全市薯业发展大会,郁山、岩东、鞍子3个乡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1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彭水,30余家传统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拓展了网上业务。
助推少数民族脱贫攻坚
我县紧扣“2017年越线、脱贫、摘帽”目标,围绕“以贫困群众为中心、贫困村为重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党的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完善形成了“1+6+4”工作推进体系、“1+3+10”政策支撑体系、“6个1”驻村帮扶体系,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2015年有序推进扶贫项目1762个,7万余名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增收,搬迁扶贫9875人,医疗救助扶贫716人,教育资助21928人,就业扶贫1790人,6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40123名贫困人口实现越线达标。
“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
壮大生态产业——发展烤烟、红薯、畜禽等10亿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健康食品30亿级、清洁能源30亿级、特色轻工15亿级、建材10亿级等优势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提速旅游开发——推动阿依河、蚩尤九黎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乌江画廊、摩围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鞍子苗寨、周家寨等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促进文旅融合,加强历史文化挖掘、传承、保护与开发,统一规划恢复一批古镇、古村和古迹,着力打造具有彭水特色的系列文化旅游品牌。
限时精准脱贫——扎实推进“六大扶贫工程”,不断提高扶贫脱贫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完善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合力打赢限时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全面实现越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