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授 陈·巴特尔 (赵一帆 摄)
全世界共有约3亿土著人,分布在70多个国家,使用4000种不同的语言。自十五世纪末欧洲国家发起殖民运动以来,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国内外移民的出现,导致这些国家原住民及少数民族人口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他们的语言、文化及其传统知识都濒临消失的境地。语言是人类彼此交流的工具,是促进认知发展的媒介。对于民族而言,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特有的世界观、哲学、文化与思维方式,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语言与教育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仅是完成教育、教学过程的媒介,它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正规教育对语言的保持、发展和消亡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是人权的重要议题,涉及母语的语言人权既包括对一种或多种母语的认同权,又包括用一种或多种母语作为媒介进行教育和公共服务的权利。无论是世界性人权宣言,还是各种人权国际公约,都把不同语言的群体和不同群体的语言做为人权保护的对象。针对原住民、少数民族语言消失和弱化的现象与趋势,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母语教育差别权利的维护与保障。萨米人是欧洲唯一的原住民和最大的少数民族,挪威萨米人口约4万人,占总人口的0.9%。在欧洲主体民族到达北欧之前,萨米人就在这里生活了近万年,欧洲主体民族的陆续到来,迫使萨米人迁徙到北极圈附近。伴随欧洲人的到来,基督教开始在萨米社会里传播。18-19世纪,欧洲人发起针对萨米传统信仰-萨满教的“灭巫”运动,强制实行宗教同化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一百多年,萨米语言文化经历“严冬”期,挪威当局实施严厉的“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挪威化政策,萨米语得到歧视,学校里不准讲萨米语,萨米儿童不得与父母家人用母语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世界原住民运动的影响,跨北欧四国的“泛萨米”运动兴起。挪威等国反思过去的同化政策,实行利于萨米语言文化复兴的差别权利保障政策。成立萨米议会、颁发《萨米民族法》和《萨米语言法》、在中小学开设萨米语言课程,从立法、组织、经费、监督等方面,切实保障萨米人的母语教育差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