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 玛丽·安·葛兰顿 著,刘轶圣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书 号:978-7-5620-7004-7
内容简介:
1947年初,应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的要求,一群杰出人士带着对于两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的恐惧,共同起草世界上份“国际权利法案”。美国战时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中国外交家张彭春、法国法学家勒内·卡森、黎巴嫩哲学家查尔斯·马利克以及联合国人权司司长约翰·汉弗莱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引领各国代表群策群力,克服政治、文化、宗教与意识形态上的诸多差异,把握短暂的时代机遇,终制订出了一份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标准。
目 录:
1. 张彭春与那伟大的一代人(中文版序)
6. 致 谢
8. 序 言
第一章 渴望自由
第二章 主席夫人
第三章 万事开头难
第四章 穷尽所有权利
第五章 哲学观调查
第六章 通宵达旦日内瓦
第七章 风暴眼
第八章 巴黎之秋
第九章 各国都有话说
第十章 不容断章取义
第十一章 坚 冰
第十二章 围绕“普遍性”的论争
尾 声《宣言》今日
附 录
1. 1947年6月秘书处草案(汉弗莱草案) /
2. 1947年6月经卡森修订的草案(卡森草案) /
3. 1947年6月经人权委员会全体代表修订的草案 /
4. 1947年12月人权委员会草案(日内瓦草案) /
5. 1948年6月人权委员会草案(成功湖草案) /
6. 1948年12月第三委员会草案(第三委员会草案) /
7. 1948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 /
注 释
索 引《雅理译丛》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