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说人权》>报道

专访汤姆·茨瓦特:中国人权事业值得国际社会更广泛的支持与认可

2016-10-23 15:43:00来源:中国人权网作者:田广山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跨文化人权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接受中国人权网专访。中国人权网记者耿祎菲 摄

  10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权网对本次研讨会进行独家报道。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中外人权对话与交流,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外国政党、政府、议会、非政府组织、智库和媒体机构的沟通交流和务实合作,创建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权对话与合作平台,人权进步和人权理念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10月22日,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跨文化人权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在人权领域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理应得到国际社会更广泛的支持与认可。
 
  中国人权网:长期以来,中国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中国的努力和成就一再被西方社会忽视。对此, 您在“通过遵行开展的竞争:中国如何在人权立场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一文中做出阐释,请您分享您的主要观点。
 
  汤姆·茨瓦特:正如文章所说,我确信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权理论层面,中国著名学者张彭春曾在《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谈判中引入儒家哲学;此外,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启发作用。这些哲学观点反映了中国的人权理念。在人权实践层面,中国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过去的几十年,中国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地区减贫并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在人权领域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为了赢得国际社会更广泛的支持,中国可以从八个方面展示其与国际人权机制的兼容性,包括注重道德规范、尊重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集体权利与个人权利、权利与责任、国家促进与保护权利、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对话机制等。中国的人权理念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认为在促进和保护人权问题上并无统一模式可循,而应尊重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处理人权领域的分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必要起草一份人权领域的道德规范。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理念具有相似性,中国人权领域的道德规范或将有助于构建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模式,促进国际人权理论的发展。
 
  中国人权网: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您怎样看待这种差异?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如何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汤姆·茨瓦特:这是非常值得一提的话题。每一个非政府组织都应在自己所属社会体系中运作。在西方国家,社会制度要求非政府组织采取与政府相对立的立场;而在中国,我认为非政府组织要通过与政府协作的方式,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

10月22日,“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图为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跨文化人权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作大会发言。中国人权网记者田广山摄

  中国人权网: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时刻见证了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做出的贡献,即欧洲的启蒙运动和《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如今,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借助中国梦,中国有可能实现对世界人权发展的第三次贡献。对此,您有何看法?
 
  汤姆·茨瓦特:这个话题很有意义。我由衷地赞赏并相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这一理念。中国在积极与世界分享自身人权理念的基础上,做出了更为自信的决策,这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同时也符合全球利益。中国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贡献、张彭春在《世界人权宣言》谈判中的贡献、中国在减贫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成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的努力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在人权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和取得的巨大进步。时至今日,西方社会理应正视中国的人权成就;而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肩负着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权理念和人权实践、争取更广泛的人权立场支持的重任。
 
  中国人权网:作为跨文化人权中心主任,请您介绍一下跨文化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及重要性。
 
  汤姆·茨瓦特:跨文化人权中心成立于2014年,共有五位主任,我是其中之一,另外四位来自中国和非洲。这一机构聚焦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人权事业,推动其发展,促进其人权理念与人权实践得以在国际人权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0月22日,“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中国人权网记者田广山摄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