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中国人权讯息(2016年9月-10月)

来源:《人权》2016年第6期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中国人权讯息

(2016年9月-10月)

  9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二年。根据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18个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南京、杭州、福州、厦门、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西安。

  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白皮书约13,900字,除前言外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不断健全人权司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程序、努力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执行力和切实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

  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并宣布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的主要成果,是当前国际发展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三大领域的17项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已经全面启动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工作。该国别方案包括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机遇和挑战、指导思想及总体原则、落实工作总体路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方案等五部分,将成为指导中国开展落实工作的行动指南,并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落实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9月23-24日,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在拉萨举行,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十多个援藏省市的代表就各自扶贫援藏经验、做法进行交流,研究部署“十三五”扶贫援藏工作,并与西藏各地市受援方签署扶贫援藏协议,西藏的扶贫开发攻坚正式步入一个全新阶段。

  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配合管理的意见》。意见共24条,主要包括加强社区矫正适用前的衔接配合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交付接收的衔接配合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的衔接配合和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的衔接配合管理等四部分内容。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行动计划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牵头编制,确定了2016-2020年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目标和任务。行动计划分为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特定群体权利,人权教育和研究,人权条约履行和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和监督等部分。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完善讯问制度,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健全当事人、辩护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论辩护权、申请权、申诉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有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依法保障辩护人会见、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辩论辩护等权利,完善便利辩护人参与诉讼的工作机制。

  10月10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6)》(人权蓝皮书)正式发布。这是中国人权研究会自2011年以来连续出版发行的第六部人权蓝皮书。蓝皮书由1篇总报告、17篇专题报告、2篇调研报告和案例研究等组成,总计30万字。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公布。该方案指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方案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方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具体举措:一是进一步拓宽落户通道;二是制定实施配套政策;三是强化监测检查。

  10月13日,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安全、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基本建立,“住、行、医、养”等环境更加优化,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老年宜居环境理念普遍树立,老年群体的特性和需求得到充分考虑,形成人人关注、全民参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老年人保持健康、活力、独立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保障、社区支持、家庭氛围、人文环境持续改善。

  10月16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共同主办“2016扶贫日减贫发展论坛——残疾人精准扶贫”平行论坛。论坛的主题为“激发信心、凝聚力量”。本次论坛介绍了当前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形势和当前残疾人精准脱贫的有关工作情况。目前,要认识到残疾人具有特殊比较优势,扶持得当,可弥补劣势转化为脱贫优势;要注重发挥残疾人的比较优势,在精准扶贫战略中扬长避短,既要坚定其脱贫的信心,发挥其长处,因人施策,又要在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给予更多的关照、关爱和扶持;要充分挖掘残疾人脱贫解困典型所表现出的优秀品格,残疾人成为脱贫解困的楷模,能够起到常人起不到的感召和带动示范作用。

  10月17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人权宣传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人权自信,进一步做好人权宣传工作,展示好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讲话指出我国人权实践已进入新的阶段,人权进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要大力宣传中国人权理论和人权发展道路,宣传中国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中国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丰富实践,宣传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不懈努力,宣传中国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开展人权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加强合作传播,把中国的人权故事讲生动讲精彩。要积极开展中外人权对话与交流,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外国政党、政府、议会、非政府组织、智库和媒体机构的沟通交流和务实合作,创建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权对话与合作平台,不断提升我国人权进步和人权理念的国际影响力。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六部分:减贫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维护特定群体权利、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合力推进减贫事业和减贫进入攻坚阶段。

  10月17日-19日,2016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高级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性器官捐献与移植会议。会议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成就,就器官捐献与移植政策法规、死亡判定、器官分配等有关问题开展国际交流和探讨。

  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做出部署。规划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障权益、机会均等,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优化布局、面向基层,开放便利、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老年教育法规制度逐步健全,职责明确、主体多元、平等参与、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老年教育基础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注支持老年教育、参与举办老年教育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10月20日,国务院公布日前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该规划指出,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10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英国、荷兰、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南非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为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加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建言献策。本次国际研讨会,共设六个单元议题:人权观和人权事业;联合国的人权机制;国际条约及其实施机制;发展与人权;妇女、儿童、老年人与人权;社会治理与人权。

  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信访工作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月25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5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举办。80多位与会人士分别来自中国政府各相关部委、联合国驻华系统及国内外学术界。研讨会围绕“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回顾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和“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展望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多边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会议还就中国政府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

  10月2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就任康复国际主席。张海迪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康复国际世界大会闭幕式上发表就职演说时表示,世界上有10亿残疾人,他们及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善生存状况,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人获得康复、教育、就业的机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张海迪表示,担任康复国际主席意味着新的使命和责任;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共享、融合,意义深远;未来四年,要遵循康复国际《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根据康复国际《2017-2021年战略规划》,将康复国际的工作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紧密结合,为落实与残疾人相关的目标而努力。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高度评价张海迪就任康复国际主席,一致认为,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的高度认可,并对她引领康复国际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意见要求,科学界定“三权”内涵、权利边界及相互关系,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

  (叶传星整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