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残障人口超过85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残障群体。在198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残障儿童所接受的义务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特殊教育,另一个是融合教育。中国式融合教育可以追溯到随班就读项目的开展。通过实施一些重要的有关残障法律促进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199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2017)。
本文先介绍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职能,然后详细展示残障儿童在中国接受的义务教育形式,加上我个人参与的有关中国残障人士的活动以及我的看法。在本文最后讲述了我个人在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的个人经历。
通过讲述我的故事展现了我的成长经历,在听人家庭长大,在随班就读环境里受教育成长,现在在出版社工作。从这个角度去看我的故事并建议早期儿童教育对每个残障儿童是最重要的阶段,早期教育做好了就能接受好的教育,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在社会中和在学校中的无障碍环境对每个残障儿童或残障人士是至关重要的,能确保每个人能过好小康生活。
一、 背景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残障人口超过85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残障群体。自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起,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和教育的改革。在这个时期中,教育上的改革大大地影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通过实施一些重要的有关残障法律促进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199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2017)。
二、 正文内容
本文先介绍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职能,然后详细展示残障儿童在中国接受的义务教育形式,加上我个人参与的有关中国残障人士的活动以及我的看法。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张海迪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于2014年10月6日当选康复国际主席(2016-202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简称中国残联。下设有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这5个协会组织。具有“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开展各项业务和活动,直接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6年12月13日在联合国正式通过,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内容全面的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公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07年3月30日,中国签署《残疾人权利公约》。作为缔约国,中国政府于2010年8月31日向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递交首份履约报告。
根据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87年到2006年,残障人口的数量变化从5164万增长到8296万。0-14岁残障儿童人口数量是下降的,从817.36万减少到387万,其中6-14岁残障儿童人口从625.26万减少到246万。从1987年到2006年,60岁以上的残障老人从2051万快速增长到4416万。换句话说,在将近20年,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数比1987年调查时该年龄段残疾人数增加了2365万,相反的是,残障儿童人数呈减少趋势。这些数据表明,在这20年快速发展中,生活条件好了,医疗设备提高了,教育环境提供机会多了。
2.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
在198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残障儿童所接受的义务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特殊教育,另一个是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就是为残障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的特殊学校,并满足每个残障儿童的需要。例如,在北京有4家聋校为聋童提供义务教育。
就融合教育而言,在1980年代出现的随班就读项目,就是为残障儿童提供一个与非残障儿童一起读书学习并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随班就读项目的开展可以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那时,只为三种类型的残障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
1987年在黑龙江省海仑举办了第一个随班就读项目,那里有85位听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然后,徐百伦建立了“金钥匙视障儿童教育研究中心”,成功地在山西、江苏、河北、黑龙江、江西和北京等地施行。
中国式融合教育可以追溯到随班就读项目的开展(贺,2016)。近几年来,中国积极地与世界交流,包括加强融合教育,要跟得上全球全纳教育趋势。在1990年代,1993年的哈尔滨宣言和1994年在西班牙会议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这两个宣言都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会议。在哈尔滨会议中,有一位中国学者把全纳教育的概念介绍给中国特殊教育领域的学者。西班牙会议让全球的关注点放在了残障儿童的全纳教育。
在中国,为残障儿童提供的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残障儿童受教育的人口逐年呈现增长趋势。例如:接受义务教育的视觉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各个增长率从42.9%到79.07%,从45%到85.05%,从59.09%到80.36%。
3.残障儿童的早期儿童教育
在早期儿童教育的领域中,中国政府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表现出强烈的共同决心,决心为残障儿童提供并提高服务支持力度。就聋童而言,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每年在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北京有两个早期康复机构,一个是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另一个是北京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随后,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成功地在其他27个省份建立,比如安徽,重庆,福建等。除了省级的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很多民间的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在当地为聋儿建立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机构数量呈增长趋势,到2015年底就有了961家。
4.为中国残障人士举办开展的活动事件和我所参与的活动
在中国,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要举办开展两个重大活动事件:一个是全国助残日,从1991年起每年5月第3个星期,另一个是全国爱耳日,从2000年起每年3月3日。为了提高公众对残障的意识,全国助残日在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里面有明确规定。全国爱耳日在2013年成功地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并且规定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
例如,我在北京联合大学读本科时,2005年参加过第6个全国爱耳日和第15个全国助残日。在第6个全国爱耳日3月3日,我作为聋儿青年志愿者代表,和更多的青年志愿者一起决心为全国各地的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聋儿提供更好的帮助。随后,在第15个全国助残日5月15日,我接受过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泽群的采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放,讲述了自己成长和在随班就读中读书学习的经历,是为了让聋儿家长和聋儿老师教授们增加对聋儿早期教育康复的自信心,也是为了引起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2010年,为了庆祝首届特殊教育文化节,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庆祝第20个助残日。在那里,我跟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分享了自己受教育成长的经历,包括自己在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的学习经历。今年,我同样参与了有关残障人士的活动,比如2017年3月3日,第18个全国爱耳日,我在厦门心欣幼儿园和当地聋儿家长分享我的语言康复经验,并讲了如何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读书学习,直至在高等教育取得最高学历博士学位。
除了全国助残日和全国爱耳日,还有一些为聋人组织的活动和聋人文化事件。在中国社会,聋人文化凝聚力越来越强大。自从手语舞蹈《千手观音》在雅典和北京残奥会表演过,越来越多的中国听力正常的人正在学习中国手语。《千手观音》舞蹈由21个聋人演员舞动着42只手并化为一身,在佛教里通常以42只手代表千手。手语主持人曾经和这个手语舞蹈一起表演过,给观众带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和视觉美感。近年来,几乎每一个大学都有手语的社团,参加手语社团的人学会并会使用基本的、常用的手语词语。
三、我对教育、就业和无障碍环境的生活经历
1.教育经历
1984年我出生在北京,我父母看到我的降临非常高兴。过了几个月,我持续发高烧,当时只有打针的办法能治疗高烧。当打完庆大霉素消炎针,高烧停了,但是我两耳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失聪了。这突然的消息对我们全家来说是灾难的,我父母很震惊。他们很难接受我耳聋的现实,经常带我去看医生,很多大小不同医院都跑遍了。我试过针灸和气功,吃过很多不一样的中药。
在我5岁的时候,我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买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助听器。那是盒式助听器,长得像有两个线的小盒子。过了一年之后,我来到北京第一聋校,和聋童在班里一起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学习如何发音和讲话。我记得,我们上午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训练,下午进行小组学习。放学后,我父母接我回家,晚上按照老师教的课程按部就班地辅导我说话。日复一日,我在学校努力地和老师学习说话,在家刻苦地和父母一起练习说话。经过一年高强度的听力语言训练,我在班里成为了最优秀的学生。
在进入普通小学之前,我父母挣扎了一段时间,思考我应该去什么形式的学校,是接着在聋校读书呢,还是在普通小学受教育呢。当他们决定我去普通学校,我就在我家附近的小学开始读书了。
我记得第一天上学我哭了。一切对我来说很新,没有一位聋童伙伴,没有一位教过聋童的老师。我虽然坐在班里的第一排中间位置以便于我看老师口型,我使劲并用尽全部力气去看不同科目的老师的嘴巴并适应老师口型,不过我仍然跟不上各个科目老师所讲的课程内容,比如语文、数学、自然、美术、体育等。
第一天的课全部结束后,我父母接我回家,关心地问我在学校怎样,他们心里很明白普通小学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我当时的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向父母讲述学校情况,也无法描述学校的情境。我父母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让我画一画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指物(比如课本之类的)的方法让我表达自己的困惑,然后他们明白了我为什么哭了。我父母顺便就教我学会说一些汉语名称,比如教师,同学,课程等词语,就这样我就学会了新词的表达方式。
第二天,我父母去我的学校找我的班主任老师咨询。我的班主任很热心,表示在学习上很愿意多多帮助我。一方面,我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解释我的耳聋情况并让他们明白我听力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我的班主任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向班里同学讲解我耳聋的情况,之后我的同班同学就对我很友好。从此之后,我在学习上的种种障碍消失了。在班里,我的同班同学很乐意借给我课上的笔记,和我说话时很注意面对面的交流。我的班主任每天不辞辛苦地详细记录每堂课的内容。我的任课老师也愿意花时间再教我一遍,比如在下课的时间。
放学后,我父母很仔细地看班主任记录的笔记,就很了解学校在一天中教了什么科目及其知识内容,然后他们辅导我并检查我哪些知识点是明白的,哪些知识点是不理解的。我不仅要完成老师在学校布置的作业,而且要求我做课外作业,目的是让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要想创造出一个方便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学习环境,我从个人经历的角度上想和你们一起分享几个重点。第一,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残障儿童开始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要主动地建立关系并且要保持良好下去。每个残障儿童的家长需要讲出您自己孩子的残障情况,并且让学校校长、老师、同学知道残障儿童的状况和特征。第二,每个残障儿童的父母必须意识到孩子残障状况,对家庭及生活方方面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定考虑清楚。另外家长应该对儿童的残障状况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满足孩子的需要。
2.就业经历
下面我要讲的是我的第一份职业。在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完成学业并取得最高学历博士学位之后,我在中国一边找工作一边思考我的职业规划。找了一段时间,我得到了一份在五洲传播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至今为止,我已经工作两个月多了,发现自己现在的职位非常适合我。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每个同事非常欢迎我的到来。我上班坐的位置朝向办公室门口,以便于我利用视觉优势去观察来这个办公室的人的口型。如果找我有事情的话,我能大概明白环境发生的意思。
我单位上级领导平等地对待我,大家和我也平等地融合地一起工作。我有什么问题,我的同事们很热心地解答。我和两名同事一起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她们在我的工作上提供了很多帮助。其中一位是带我的老师,她告诉我如何开始做编辑工作并给予指导和建议。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帮助,她在生活方面为我提供了帮助。我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我的同事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我的午饭,我很感动。
另外,我觉得自己能够平等地参加开会。每次开会之前我能收到会议的大纲简要,在会上我能看着别人记的笔记,同时看着幻灯片。他们提供给我幻灯片和会议记录。会后,我的同事愿意把笔记借阅给我看并一一讲解,让我明白更多的会议内容。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尽快地适应下来并安稳地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很喜欢我的第一份职业,也非常喜欢这个友好的、温馨的、平等的、包容的工作环境。
3.无障碍环境的经历
在第三个故事中,我想分享的是无障碍环境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便利措施。今年年初我从英国回来,我就用我的残疾人证在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比如说出去玩,去图书馆,去公园等等。的确如此,我的残疾人证在北京为我提供了很多便利。当我用公交车的时候,免费上下车,每个车站的报幕有中英文的形式,通过字幕我就知道到达目的了。当我去公园、博物馆、艺术馆的时候,我可以在入口处出示我的残疾人证就能免费进入。当我去图书馆办卡的时候,用自己的残疾人证办理手续费,很便宜。当我平常去电影院、剧院的时候,用自己的残疾人证购票享受半价。
当我去外地旅游的时候,我在火车站或机场向工作人员出示自己的残疾人证,我就可以走绿色通道享受更好的服务。例如,我记得今年一月份,从英国飞到北京,我坐的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登机之前,我向工作人员解释我耳聋的情况,他们很热心地为我提供帮助。在飞机上通过看视频就很详细地知道安全讲解,那里有中英文字幕,还有手语,做的很棒,体现了一种无障碍语言环境。他们也注意和我要面对面地说话,让我了解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服务周到。
除此以外,我了解并知道其他的便利措施。比如说,聋人现在可以开车并且就地免费停车。还有视障人士免费使用地铁,很多有了导盲犬指引他们走路。从这点来说,无障碍环境对我而言是会越来越好的,享受可获得的服务,的的确确为我提供了一种便利的生活方式。
四、结论
通过讲述我的故事展现了我的成长经历,在听人家庭长大,在随班就读环境里受教育成长,现在在出版社工作。从这个角度去看我的故事并建议早期儿童教育对每个残障儿童是最重要的阶段,早期教育做好了就能接受好的教育,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在社会中和在学校中的无障碍环境对每个残障儿童或残障人士是至关重要的,能确保每个人能过好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