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首届“南南人权论坛”——“ 南南国家教育权的保障”分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首届“南南人权论坛”8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中国、尼日尔、柬埔寨、荷兰、非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40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南南国家教育权的保障”这一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一致认为,“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欲求个人发展和民族进步,就必须重视教育,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障公民教育权的充分行使。期待在联合国和各主权国家的努力下,公民的教育权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读书的机会,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出彩的可能。”
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苏丽文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把自己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三年称为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见证了中国农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的蓬勃发展,并强调,“今后在讨论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时候,不应空谈大的创新和项目等,而是要从实际做起。”
来自非盟委员会人权高专办事处的巴马奇•科斯•涛在会上讨论了教育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需要把教育放在中心位置,各国都在努力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非洲也是如此。在非洲,我们正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度,争取为非洲培养更高级别的技术人员和知识人才。”
来自世界银行教育局的哈里﹒帕齐诺对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对世界教育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积极建言表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系统并没有中国的高效,教育也没有中国做得这么好,所以中国可以在教育方面更多地跟‘一带一路’国家分享经验。”
中国外交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勃在发言中强调,“没有文化,对于个人而言就意味着没有未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优质的教育提升全民素质,这个国家就很难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可以在很多方面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启发。”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讨论中提出,“儿童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南南儿童权利保障合作,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童成长环境,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夯实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王训练在发言中,以中国地质大学与纳米比亚开展教育交流为例,生动地讲述了南南国家教育合作的精彩故事,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落实到有现实意义的合作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