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韩大元: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深化依法治国进程

2017-12-21 16:33:08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大元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把人权的法治保障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与重要内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权法治化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以客观的事实,总结了过去五年人权的法治保障领域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人权法治保障精神。

  《白皮书》提出的人权的法治保障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即人权法治保障的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人权法治保障的综合性

  在过去的五年,在人权的法治保障领域,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与人的尊严理念。基于法治所体现的平等、自由、公正与人的尊严等价值,在人权保障体系要法治化,通过法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尊严的维护,使人权的法治保障成为一套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如人权法治保障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的各个环节,使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成为法治发展的总体价值观,落实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这种综合性也体现在人权发展的整体性思维与体系的平衡性,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推进人权事业,保持人权发展的平衡性与全面性,保持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民主权利、社会文化权利以及生态权利等一体保护。《白皮书》在谈到人权的法律体系时强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现人权法治化保障的前提与基础,在立法中重视不同领域的平衡发展,并健全特定群体权利保障,关注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以体现社会正义。

  在人权法治的文化建设方面,《白皮书》将建设法治社会作为人权法治化的社会基础,从宪法宣誓、国家宪法日以及人权观念的教育作为人权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特别是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开始培养国家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立了综合而有效的人权文化体系。

  人权法治保障的实践性

  《白皮书》在总结人权法治发展进展时,既概括人权法治保障的理念与观念的变化,同时强调以事实说话,以大量的实证资料,客观地观察实践中的人权状况。如在有效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部分,《白皮书》用丰富的统计数字介绍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展、坚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的具体情况,使经验的提炼具有说服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利是衡量一国人权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白皮书》列举了详细的数字,提出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等权利的具体保护情况,赋予人权的法治保障更丰富的内涵,凸现了中国人权的实践性,集中反映了人权保障的实践属性。

  这种来自于实践中的人权有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使人权从价值与原则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人们感受到的生活方式,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外,《白皮书》将人权保障内涵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如教育、就业、收入、环境污染、依法清理“散乱污”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等。《白皮书》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人权法治保障的开放性

  《白皮书》第八部分总结了中国促进全球人权法治建设中的经验与进展,体现了人权法治建设的全球视野。中国政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国际人权法治体系,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大力推进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中,积极从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体系中确立人权文化,扩大在国际人权舞台上的话语权,将国际人权话语的元素融入多元的价值体系之中,形成人权保障形式的多样性。为了推进国际和平,建立新的、公平的国际秩序,中国重视国际人权文书对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意义,以实际行动提升了在国际人权话语中的中国文化自信,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来自于中国的思考与经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韩大元,系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