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以来,多场以讨论人权事业未来发展为主题的盛会在我国接连召开。12月8日,汇集发展中国家智慧,共商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大计的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12月1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承办的“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研讨会又在羊城广州开幕。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国高校和人权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50余人齐聚广州,为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献策建言。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雁雄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人权研究和人权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加强人权研究机构建设,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先后设立人权研究机构。鼓励人权研究机构、人权研究工作者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人权话语权作出广东的贡献。加强与有关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共同推进人权教育培训工作。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大学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人权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希望人权研究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国人权研究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凝聚力量、凝练方向,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人权内涵,积极推进新时代法治的人权保障价值与人权的法治保障方式研究,为新时代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更好发展与全球人权治理的稳步推进贡献应有的力量。
与会代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权内涵”“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人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海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权理论的阐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仁、和理念,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人权积累的经验,吸纳人类文明进程的优秀成果,对当代国内国际面临的人权问题做出清晰回答,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人权保障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权保障主流化日益深入发展。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姬亚平认为,十九大报告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人权发展宣言书。他表示,十九大报告尽管从文字来看人权两个字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实际上从头到尾洋溢着人权二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如果说过去我们的人权保障更侧重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话,那么今后我们要更加重点发展的则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权。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夏长勇表示,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国家。这些成就不仅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巨大进步,而且也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足以载入史册。
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张万洪提出,展望未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都是让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切实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人权不仅是国家治理的目标,也可以成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让人权理念进入到政策、法律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用人权视角去看待发展中遇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行全方位改善。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忠夏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人权保护,虽侧重点不同但实质内涵相通,具体而言都是要构建国际人权沟通和保障机制,深化交流合作。国际社会应以发展权、和平权为核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努力。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曲相霏在发言中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强化人权保障的紧密联系。她表示,如果没有人权保障,就难以构建人类共生的命运共同体。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推进,国际人权治理将更加公正合理,各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充分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