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说人权》>报道

幸福茶馆里“下乡的味道”

2018-05-25 08:31:06来源:中国人权网作者:石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下党乡是宁德市最迟建乡的特困乡镇之一,因为“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曾被称为寿宁县的“西伯利亚”。

  建乡之初,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顶着炎炎烈日,步行三个多小时到下党乡调研,指导建乡工作。当时因乡政府无办公场所,习书记一行便在鸾峰桥上现场办公、午餐、午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相片,也留下许多美谈。

  下党乡下党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站在古老的鸾峰桥上,顺着山势环顾四周,山上的茶园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水泥马路两旁的路灯上挂着火红的灯笼,依山而建的民房保留着特色鲜明的土屋结构,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

下党村,满目青山绿水。(中国人权网记者 石坚 摄)

  在临街的“幸福茶馆”里,我们一边喝着凉茶,一边与村里的两位老人攀谈,听他们讲述下党乡的幸福嬗变。

  刘明华是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因为是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亲历者而小有名气,现在做着“难忘下党”主题馆的义务讲解员。他告诉我们,下党村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有着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现有茶园600多亩。但受制于交通瓶颈,下党村生产的茶青均价每斤仅为2元多,茶农靠种植茶叶根本难以致富。为进一步提升茶叶种植效益,下党村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植入“消费扶贫”理念,整合原来一家一户零散茶园,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以“每亩茶园年租金2万元”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目前已经有260亩找到茶园主,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茶园主每年每亩可获得100斤生态茶叶回报,茶农每年每亩茶园可增收4000元左右,村“两委”以茶叶加工包装费、管理费等形式可增加村财10万元以上。

  王光朝是当年习总书记“三进下党”时挑凉茶的村民之一,也是“幸福茶馆”的老板。他说,过去下党村没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茶青只能贱卖给外来的茶贩,茶农处在茶产业链末端,收入不高,影响了种茶、管茶的积极性,部分茶园抛荒。为破解这一困境,下党村采用股份制模式,创办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25%、管理人员占股60%、村民占股15%,投入180多万元,建成1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产房,进行茶叶加工生产。同时,组建蓉党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87户茶农签订保底价包销协议,确保入社群众收益稳定。2017年,茶青每斤从原来2.4元增加到10元、茶园收入从每亩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31户贫困户已脱贫,其中26户盖了新房。

  从刘明华的口中我们得知,下党村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制定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茶叶品质达到国家SC认证标准。还开发了可视化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茶园主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查看茶园种植管理情况,包括从生产加工到包装甚至到物流的每个环节。再有就是依托福建茶科所的技术力量,村集体每年投入10多万元,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和微生物防抗虫,从源头上保证了茶青的品质和产量。

  王光朝有家传的凉茶手艺,茶馆现在经销的就是与他茶馆同名的手工茶,说到村里茶叶等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他告诉我们,为了使下党的生态农副产品卖得出、卖得好,驻村干部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一是建设扶贫定制农产品O2O平台,通过“互联网+”,将贫困村的产业扶贫与大众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实现其他农产品扶贫开发模式的科学复制;二是利用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的电视云商城、微商城和淘宝、京东、亚马逊、有机厨房网等专业平台,指导帮助蓉党合作社建立线上销售网络。

“下乡的味道”已成为下党村、下党乡,乃至整个寿宁县的扶贫品牌。(中国人权网记者 石坚 摄)

  “私人定制”茶园这一新模式,植入“消费扶贫”理念,真正让大山中的茶叶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造福贫困茶农。2014年以前,下党村民人均年收入仅4200元,村财收入为零。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550元、村财收入达到23.3万元。

  “下乡的味道”对下党村而言,寄托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两位老人动情地说,这是一种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一种感恩,展示了下党人民脱贫致富路上“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

流淌着岁月感的鸾峰桥。(中国人权网记者 石坚 摄)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