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探析

来源:《人权》2019年第1期作者:柳华文 黄振威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内容提要:2018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宣言,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观和新时代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做了新的阐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在全面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中国人权事业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以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为路径,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也积极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各国人民更广泛地享有人权。

  关键词:人民 中国人权 人权治理 人权观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217A号决议在没有任何国家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综合性的人权文件——《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详细阐明了《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尊重和促进人权的规定,为整个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该宣言的通过,195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第423(V)号决议将12月10日确定为世界人权日,并邀请所有会员国和其他感兴趣的组织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庆祝这一天。

  2018年的世界人权日正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0周年的纪念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来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人权专家学者等约150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给会议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世界人权宣言》,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观和新时代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做了新的阐述。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当代实际相结合,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

  在贺信发表两天之后,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以下简称“新白皮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6天之后,在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也包含中国发展人权事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深刻阐述。“新白皮书”和重要讲话,再次阐明并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理念。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②,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原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4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创造了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新白皮书”特别指出:“40年来,中国总结历史经验,汲取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权发展理念,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以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为路径、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人权发展新理念。”③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正是践行这一新的人权发展理念取得的重要成就。该理念也必将指引中国人权事业继续前行,使之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拟结合上述贺信探讨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理念。

  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什么是人权?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考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直截了当地说:“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④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人权所作的定义。这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人权发展新理念对人权的定义,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初心。

  2015年10月12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⑤2015年10月29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入指导思想中的原则部分。⑥之后,习近平又先后在对财经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政法工作、环境保护以及防汛抢险救灾等领域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系统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他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⑦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发展问题的重要创新性理论,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明确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⑨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是该成果在人权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强调要把人民放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首位。2018年12月18日,在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83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提到3次,还有1次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谈到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时,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⑩。

  正如习近平在上述贺信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发展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⑪。《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申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提出要“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 ⑫。“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了党的第十五次至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所有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⑬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也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⑭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中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到2020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国真正践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发展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原则与精神。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的典型体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人权事业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程与《世界人权宣言》的逐步落实几乎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解决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权事业的巨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

  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改善是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国情,也是党和国家正确决策的社会现实背景。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测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中国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解决好百姓温饱问题,改善教育、医疗等民生指标的艰巨任务。同样,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测算标准,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在1995年成为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在2010年后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成为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在1990年尚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中国是唯一成功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国家。⑮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进步、变化之大,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道路的正确与成功,也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真正地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991年11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它强调实现充分人权是“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并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任务,明确地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⑯。邓小平高度肯定了该白皮书,他表示:“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一篇好文章”⑰。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其他一切人权均无从谈起,这是中国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在人权问题上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重要观点。⑱

  在国际社会,中国是旗帜鲜明倡导发展权的国家,也是发展权坚定的践行者和推动者。2016年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分享实现发展权的理念和经验,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⑲2016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贺信中强调:“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⑳习近平也曾多次在国际场合宣布一系列重大对外援助倡议和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2017年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国际人权体系。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心声,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也将进一步推动和引领国际人权事业朝着积极方向发展。[21]

  笔者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综合,是对人权的基于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阶段的本质性的认识。这两个概念超越了以往就个别权利进行列举和分类的定义方法,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人民大众的利益和呼声。每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保障需要得到保障,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和集体福祉的有机统一需要兼顾、平衡、推进和发展。生存权与发展权不仅涉及经济生活,同时还包括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不能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仅仅理解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为了提高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需要全面发展。

  生存权和发展权也是动态、发展的概念。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是在更新、更高层次上实现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任务艰巨,但是路在脚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长时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强调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并重,到2007年十七大时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兼顾,到2012年十八大时正式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再到2017年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抓住了在中国实现人权的关键,已经并将继续让人民得到切实的实惠,让中华民族进一步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并继续向强起来发展的伟大梦想。

  三、中国人权事业以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为路径

  中国人权事业依法推进,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司法的本质性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司法工作的根本目的。[22]在现行1982年《宪法》已有专章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修订和当下越来越接近完成目标的民法典的编纂都秉持了保障人权的法律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推进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是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有力保障。立法、执法和司法与社会发展同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制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国家突出民生保障,同时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律师制度不断完善,律师队伍迅速扩大,律师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逐步获得突破。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助推“阳光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的建设,有力促进了“阳光司法”,增加了司法的透明度,使我国司法公开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中国开展监察机制改革,重拳反腐,建设廉洁政府和风清气正的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通过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发展。例如,2013年12月,实施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在中国完成其历史使命,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予以废止。2015年8月,习近平签署国家主席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员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是40多年来中国首次适用特赦制度,彰显了法治、德治与人权保障的结合。2017 年 3 月 1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有效规范公权力的作用。中国人权保护的法治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3]

  坚持人权法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借鉴世界各国治理文明的结果,是中国总结自身历史和当代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须臾不可以动摇。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40年来,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他还提到,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正是中国特色人权法治保障事业的重要成就和显著特点。[24]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权事业的法治建设中已然涵盖了《世界人权宣言》与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的相关理念。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共参加26项国际人权文书,其中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6项主要人权文书[25],并通过吸收和转化的形式将国际人权标准纳入到国内人权法治的保障体系中。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法律的立改废工作,加快执法、司法机制体制改革,为尽快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积极创造条件。中国通过认真履行条约义务,主动参与国际人权规则与机制的创设,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与国际人权治理,强化了中国人权法治建设与国际人权标准的紧密联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26]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需要深刻领会并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人权发展新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倍加关注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保障、产权保护、安定有序、环境良好的美好向往,以满足人民对美好法治生活的向往为宗旨,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27]

  四、中国人权事业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

  人权是一个整体,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现行宪法时指出,我国宪法“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他强调:“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8]

  在坚持生存权、发展权为人权事业的重中之重的同时,中国的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坚持整体性推进。即,不仅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向来重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也包括西方国家传统上强调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甚至,中国对于和平权、环境权等学术界所讲的“第三代人权”也有充分的重视。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通过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国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持续好转,人民群众的环保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从1991年中国政府发布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到现在人权白皮书的发布已成为常态。白皮书对人权事业的总结、呈现和反映更加全面和具体。“新白皮书”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权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推进各项人权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机制不断加强……中国不断完善相关权利保障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特定群体创造了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机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29]

  从2009年开始,中国先后制定实施了三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5年,中国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导言部分明确提出以“协调推进,使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务实推进,把人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平等推进,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各项人权”为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将“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作为实施行动计划的目标。通过政府专门工作规划来推进人权事业的进步,使各项人权最大可能地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实现。有重点、有计划、立足国情渐进而且持续地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工程。

  中国人权事业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的实现需要立足国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并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权利。人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权属于人民,是所有人的权利。可以说,人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兼具普遍性和广泛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笔者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整合与协调各方的力量,既需要政府在立法、决策和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人权的主流化;也需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作用,推动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

  五、中国坚定不移推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世界人权宣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根据此宣言陆续制定多个人权公约。大量普遍性和区域性人权文件都强调以此宣言为基础。主权国家新近制定的成文宪法在不同程度上也体现了此宣言所包括的观念或相似的观念。据学者统计,有22部宪法明确涉及了《世界人权宣言》,至少有43部宪法明确受到了《世界人权宣言》的鼓舞,并经常引用宣言的语句。[30]在相当程度上,宣言代表了国际社会向往和追求人权的共同愿望。

  《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后的70年间,世界人权事业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进步,而70年后世界向何处去?这正是人们的追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31]全球人权治理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应该团结合作,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中国主张。

  “人类共同价值”是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基本价值原则,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32]早在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话中就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阐释。他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3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向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该理念提出后,先后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安理会等机构的多份决议,正在被国际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2017 年12月7日至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在致该届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愿与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4]。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共”字,清晰地表明,中国与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合唱”。

  在国际人权交流的过程中,人权进步的中国被世界寄予厚望。自2006年中国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国以来,在程序规则提供的所有机会中,中国均能顺利通过选举,2016年更是以高票当选,第二次获得连任。2018年11月9日,在中国参加第三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审议期间,来自120多个国家的代表对中国在促进人权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予以充分肯定,对中国选择符合自身国情和人民需求的发展道路和人权保障模式表示支持。[35]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发展峰会上的讲话指出:“回首过去……我们见证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面对着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我们既为11亿人民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在挨饿而深为担忧。”[36]在国际上,中国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支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开展多边努力,就是要努力发挥好发展中大国的建设性作用,促进国际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平和发展,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体现。

  六、中国人权事业需要不断深化人权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源于中国历史,立足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形成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享有如此广泛的人权。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体现在人权领域就是人权自信。中国人权事业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为中国人权理念研究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有利契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37]这是对中国人权研究工作者的重要指示与要求。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向巴平措认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们人权研究工作者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重要论述统一认识,引领行动,坚定人权自信,推动中国人权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更好地推进人权保障事业。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人权研究理论深度,坚持成风化人,加大人权教育宣传力度,坚持从容自信,拓展国际人权交流广度。[38]

  人权实践没有止境,人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虽然中国人权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实现更加充分的人权保障,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方面还有更多的期盼,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因素的影响,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传统和新型的挑战,特别是在相当程度上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科技等诸多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人权理论研究可以在提高认识、普及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升华理论等诸多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是中国人权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相关理论研究也应该体现中国人权事业和人权理论的重要特色。新理念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一方面,要坚定人权自信,结合中国人权发展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人权发展的新实践新认识,提炼出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人权概念、范畴和表述,努力建设富有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意义的人权理论体系。[39]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吸收和借鉴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优秀经验,积极促进人权领域的交流,在讲好中国人权故事,传播好中国人权声音的同时,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与方案。

  七、结语

  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都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当中,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尽管国内外有各种挑战,但坚持正确的人权观是国内和国际社会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0]。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以“中国梦”的提出为标志,将“发展梦”和“人权梦”推向新阶段。[41]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人权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重要特征,这突出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上。首先,它强调把人民放在首位。其次,它包括科学和丰富的具体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权核心概念;以此为基础,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以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为路径、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是人权发展理念包括的基本内涵,构成相互联系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2]。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人权事业是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宗旨与精神、落实中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治国理政宪法重要原则的生动实践。中国人权事业是世界人权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权事业与世界人权事业都是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宗旨与精神的生动实践,而且联系密切。

  根据十九大的规划,到 2020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4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了中国的未来愿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44]同注[24]。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新理念,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未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更加精彩可期。

  (柳华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振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习近平:《坚持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8年12月20日访问。

  ②参见习近平:《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载《党汇文史》2018年第6期,第1页。

  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载《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3日。

  ④同注①。

  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2015年10月12日),2018年12月20日访问。

  ⑥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载《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⑦《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8年12月20日访问。

  ⑧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

  ⑨参见姜淑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载《党的文献》2016年第6期,第26页。

  ⑩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⑪同注①。

  ⑫参见《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2页。

  ⑬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⑭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17 年12 月2 日。

  ⑮参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6》,中译出版社2016 年版,第iii页。

  ⑯参加李希光、郭晓科主编:《人权报道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⑰引自刘海年:《新中国人权法治60年》,载李林主编:《中国法治建设6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325 页。

  ⑱参见董云虎、常健主编:《中国人权建设6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2018年12月20日访问。

  ⑳《习近平致“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贺信》,2018年12月22日访问。

  [21]参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发展促进人权决议》,2018年12月23日访问。

  [22]参见公丕祥:《新时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理论指南》,载《法商研究》2019年第1期,第6页。

  [23]参见梁慧星:《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载《人民日报》,2017年4月13日。

  [24]参见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25]参见注③。

  [2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7]参见张文显:《中国法治 40 年:历程、轨迹和经验》,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年第5期,第14页。

  [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第136、140、141页。

  [29]同注③。

  [30]参见[荷]亨克•范•马尔赛文、[荷]格尔•范•德•唐:《成文宪法——通过计算机进行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236页。

  [31]同注①。

  [32]参见虞崇胜、叶长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第54页。

  [33]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34]《习近平致首届“南南人权论坛”的贺信》,载《人权》2018年第1期,第1页。

  [35]参见聂晓阳、施建国:《综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中国人权领域的进步》,2018年12月28日访问。

  [36]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5年9月27日。

  [37]同注①。

  [38]参见向巴平措:《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0日),载中国人权网,2018年12月30日访问。

  [39]参见黄坤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 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2018年12月30日访问。

  [40]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12月30日访问。

  [41]参见柳华文:《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9期,第22页。

  [42]习近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2018年12月30日访问。

  [43]参见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17 年12 月2 日。

  [44]同注[24]。

Abstract:On December 10,2018,Symposium on the 70th Anniversary of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the“Declaration”)was held in Beijing.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ent a congratulatory letter that highly appraised the Declaration and elucidated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China's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China has formed a new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the full way,and striving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national renewal.The cause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has focused on the rights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s the first priority.It follows the path of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It works to safeguar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which respects human values and dignity,and strives to promote the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China is willing to actively suppor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to promote the enjoyment of human rights by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责任编辑叶传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