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爱宁作题为《中国与国际人权体系:被动参与到价值实践》的发言。(摄影 贾璞玉)
6月21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奥中友好协会共同举办的“2019·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奥地利司法部举行。
外交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爱宁在“主题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权意义”作题为《中国与国际人权体系:被动参与到价值实践》的发言。
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体系实践主要归因于中国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国际人权体系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国内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人权观念和人权意识的普及和深入。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体系并非完全被动,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体系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国内政治选择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对人权的认识由形式上承认到价值上认同的重大转变。中国与国际人权体系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承认的过程,中国在接受、学习、内化既有国际人权规范,以既有国际人权规范调整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人权立场、人权观念和自身能力的不断增长影响着国际人权体系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