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奥中友好协会共同举办的“2019·中欧人权研讨会”6月21日在奥地利司法部举行。图为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作题为《论中欧人权观的视域分野、拓界、融合与交汇》的大会发言。摄影:贾璞玉
中国人权网 6月25日讯 (贾璞玉)主题为“东西方人权价值观比较”的“2019•中欧人权研讨会”21日在奥地利司法部举行。研讨会上,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接受中国人权网采访。
谈及中欧人权观的差异性,常健教授认为,中国和欧洲在人权观上有分歧很正常。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传统不一样。中国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一种从民族、国家的整体来保障民生的整体生存的文化;而欧洲,自近代以来,形成的是一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二是历史背景不同。欧洲在历史上很快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中国近代以来受到外来侵略,要反帝反封建。对中国来说,如果连民族的生存都保障不了个人的生存和人权就更谈不上。
分歧的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常健教授指出,我们不应该把分歧看作是一个消极的东西。分歧的存在反倒是新观念产生的动力。相反,如果大家完全一致,就不会有新观念产生。所以,中西或者中欧在人权观上的不同,如果能够积极对话、相互碰撞,就可能使每一种人权观,包括中国的人权观和欧洲的人权观,都能够各自拓展,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对话理解的过程中,在视域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一些共同交汇区域,达成一些共识。当然,即使是共识也是和而不同的,还是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这并非坏事,因为在这样的交流对话和碰撞中,人权观点也会不停地进步和发展。
新形势下,举办中欧人权研讨会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还有很重要的政治发展和国际战略意义。常健教授介绍说,中欧人权研讨会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五届。从理论上看,中欧人权研讨会是中欧人权专家间的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刺激大家相互提问题、相互解答,这种用自己的观点解答对方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视域拓展的过程,对于每一方来说都是自身人权观发展的过程,是学术发展、思想发展相互激励的过程。另外,从政治角度看,原来高喊人权口号的国家,例如美国,他现在的很多做法都违背了原来的主张。现在,世界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国际人权事业到底该往何处去,由哪些力量来加以推动。中欧在人权上的研讨对话,更多的是承担起推进世界人权发展的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