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中国人权信息(2019年11-12月)

来源:《人权》2020年第1期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中国人权信息

(2019年11-12月)
 
  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驻华系统和中国商务部在博览会期间联合发布《回顾与展望——中国与联合国减贫合作四十年案例集》,系统回顾了联合国和中国过去40年间在减贫领域的深度合作,总结了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

  11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8)》正式发布,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18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和成就。中国法学会已连续11年向国内外发布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报告。

  11月17-20日,中国新疆文化交流团先后访问卡塔尔、科威特,与两国各界代表进行交流,介绍新疆维护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以及反恐、去极端化斗争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11月18日,“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2019”在北京发布。指数显示,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31个省份排名整体稳定,呈现出东部地区较好、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有亮点的局面。这一指数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从儿童生活保障、关爱保护、教育发展、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等5个方面评价。

   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竞争,保护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司法保障。

  11月19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公益诉讼起诉人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诉被告瞿某某侵害烈士董存瑞、黄继光名誉权案,判令被告瞿某某立即停止侵害英雄烈士董存瑞、黄继光名誉权的行为,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该案系中国首例保护革命英烈名誉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案。

  11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和《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分学科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点亮儿童未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11个城市举办。象征儿童友好的蓝色灯光点亮了这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呼吁全社会坚守为儿童作出的承诺,为每一名儿童兑现他们的每一项权益。

  11月20日,民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切实做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11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印发《关于做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把保障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抓紧恢复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乡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公布。该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11月22日,司法部发布《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要求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激励优质律师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11月26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美国长期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严重阻碍妇女人权的实现》一文,揭露了美国不但至今仍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一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其国内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也日益恶化,严重阻碍了妇女人权实现。

  11月27日,联合国妇女署“2019点亮橙色16日行动启动仪式——平等的一代:反对性别暴力”活动在北京启动。今年的“16日行动”将主题与联合国妇女署的年度倡导活动“平等的一代”相结合,从反对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行为的视角来支持更为广泛的性别平等倡导。

  11月28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表声明,对美方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表示强烈谴责。

  11月28日,全国妇联发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十大案例,为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相关案件的审理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典型示范。

  11月29日,联合国亚太妇女权益审议会议通过《北京宣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亚太部长级宣言》。此次会议是亚太地区国家为纪念2020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而举办的区域筹备会议,也是对本地区妇女权益保障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的一次区域评议。

  11月30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四川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本届论坛围绕“新时代与残疾人美好生活”的主题,深入研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制度建设和残障社群治理。论坛探讨的主要议题包括“脱贫解困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与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残疾人服务与融合发展”“听力残疾人当前困惑与未来展望”“残疾学生高等教育融合实践”“社会企业助残实践与探索”等。

  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并举行“宪法e路行”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此白皮书是中国法院发布的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也是世界范围内首部介绍互联网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白皮书。

  1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了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要求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12月7日,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国际合作发展论坛的30多个国家10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

  12月8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主办,由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人权机制”国际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10余个国家的70余名国际人权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国际人权机制与全球人权治理”“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2月10-1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共同举办的“2019·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8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专家学者、驻华使节等300余人出席。与会中外嘉宾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并取得共识。与会嘉宾认为,南南人权论坛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和人权进步的重要平台,赞赏中国在促进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全球人权治理指明了方向。

  12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括多国前政要、驻华使节、企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在内的中外嘉宾,围绕“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12月18日,《汉藏双语诉讼法辞典》在青海省西宁市正式面世,这是一本汉藏双语法律专业书籍,填补了藏语诉讼法知识类图书的空白。

  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审理国家赔偿和办理司法救助有关情况,同时发布五件国家赔偿和五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12月20日,由中国友谊促进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去极端化——对话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60多位前政府官员、外交官、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残疾人省级政策创新指数报告》。报告从10个方面设定了40个评价点,对各省市区残疾人政策创新情况进行评价排名。

  12月26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金钱政治暴露“美式民主”的虚伪面目》一文,揭露了金钱政治是美国政治对立尖锐、社会撕裂严重的重要原因。

  12月29日,《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发布。该报告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主题,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及平衡指数。报告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07年的42.8上升到2017年的70.7,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382提升到75.5,残疾人生存保障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并废止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四条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据此实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12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该规则有大量涉及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内容,如明确了非法证据的范围,简化接待律师的程序;明确办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一般应当分案办理、分别起诉,不宜分案处理的,应当对未成年人采取快速办理等特殊保护措施;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以一次为原则,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监督。

  (王陈平整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