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9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会议采用“实体+网络”模式,来自中国、荷兰、法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就“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疫情下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保障”议题展开研讨。
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的“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首场会议,由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
与会专家认为,疫情面前坚持“生命至上”应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立场。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大元说,生命权与其他基本权利不同,生命是不可重复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应以生命权作为保障,构建一个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障生命的新的人权的文化形态。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皮特·佩维雷利(PeterJanPeverelli)就瑞典与中国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对生命权认知和保护的差异性作了比较分析。他认为,国际社会对防疫方式达成共识的首要基础是要在“生命”的文化价值观中求同存异,新冠疫情无疑是对跨文化交流的一次挑战。
“在以往的法律或者公约中,弱势群体的定义可能是孩子、老人、伤残人士,但在新冠病毒背景下,弱势群体则可能是医护工作者等。”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院荣誉院长克里斯蒂安·梅斯特(ChristianMESTRE)阐述了在疫情背景下对“弱势群体”的解读。他认为,对疫情防控中弱势群体的保护,必须重视其抵御侵犯能力的短板。若不能正确定位真正的弱势群体,那么就无法保障他们的医疗保健权和生命权。
“生命权是享有其他一切人权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一切可能救治感染者,保障人的生命权,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责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说,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权价值理念。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体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切,对人权保障和人类未来的关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