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特定群体权利保障”国际视频研讨会网络会场。图片来源: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和奥斯陆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系、日本立命馆大学生存学研究所、武汉东湖公益服务中心等机构合办的“疫情之下,没有孤岛——疫情防控中的特定群体权利保障”国际视频研讨会5月23日召开。来自中国、日本、英国、挪威、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研讨,100余人在线观摩。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不让一个人掉队:确保特定群体在疫情下获得公共服务”“让每个人享受到公平正义:预防和救济针对特定群体的歧视”“疫情下的工商业与人权、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等议题分享观点,交换意见。大家认为,在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探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如何保障残障人士、老年人、贫困或失业者等特定群体的权利,并就此开展国际交流与团结合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挪威奥斯陆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鲁尼·哈佛森指出,疫情给各类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并不均等,而是受到社会阶层、性别、残障等脆弱因素的影响,需要对特定群体进行更多的关心关爱和社会干预。英国利兹大学法学院教授杰拉德·奎因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重视残障与老年人的交叉议题,许多地方的残障人、老年人实际上遭受了不平等对待,尤其是在健康和相关服务方面。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长濑修援引欧美国家新冠感染死亡病例中老龄人占比过高的现象,阐释了老龄歧视的危害,并强调需要通过国际团结克服能力主义和老年歧视。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傅华伶指出,在疫情期间,社会组织、志愿者、商业机构都贡献了独特的力量,应该重视社会参与对于保护特定群体基本权利的作用,这是实现我们的权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强调,疫情不仅影响到个人权利,也是社会共同的挑战。为了获取抗击疫情的胜利,我们需要平衡法律、医学、科学之间的决策。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室胡仲明博士分享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为保障残障人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指出,张海迪主席代表中国残联和康复国际向联合国大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大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主要残疾人组织领导致信,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疫情期间残疾人照护和权利保护。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万洪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其所在机构与中国众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一道积极行动,通过与专家学者、志愿者、民间组织和残障组织紧密合作,在翻译防疫手册、制作手语视频、帮助聋人等方面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中心研究人员黄钟从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策略分析了一些企业的良好做法,亦即通过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来应对疫情带给底层工人的危机,提出全球领先企业要进行人权尽责管理,切实尊重工人权利。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中心秘书长周海滨分享了在中国与各地残联、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时留下的深刻印象,指出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在帮助残障人士的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彭芩萱认为,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时期,医疗资源极为有限,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如何对待非本国公民是一个普遍关切的问题,也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研讨会系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的“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视频研讨会的第三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