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信息
(2020年5-6月)
(2020年5-6月)
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
5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推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自1月25日以来习近平第10次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在关键节点对疫情形势作出重大判断,密集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5月7日,全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会同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包括开展落户安置行动、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安置手续、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摆脱生存困境等内容。
5月7日,中国残联公布2020年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提出今年主要围绕降低疫情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影响、全面做好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力度等做好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
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判处罪犯114,633人,收结案数同比2018年分别上升50.9%、43.4%。
5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招聘条件,不得设置指向性或与岗位无关的歧视性条件。
5月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的“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中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40多位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疫情下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保障”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本次研讨会是“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首场会议。
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5月13日,司法部部署在全国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活动,从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增强群众获得感等方面提出10项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习近平指出,要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习近平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5月16日起,各检察机关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按照每日346.75元计算。
5月1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合作”国际视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近30位人权领域的学者及官员,围绕“人权视野下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域外实践”“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5月22-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该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月23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和奥斯陆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系、日本立命馆大学生存学研究所、武汉东湖公益服务中心等联合举办的“疫情之下,没有孤岛——疫情防控中的特定群体权利保障”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日本、英国、挪威、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研讨。
5月3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和人权法律研究院主办的“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权观比较”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联合国人权高专办驻几内亚办事处、奥地利、荷兰、英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人权专家、官员参加了研讨。会议研讨的议题包括 “人权价值观与抗击新冠疫情”“人权保障与抗击新冠疫情”“人权文化多样性与团结合作抗击疫情”等。
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分别从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及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检察社会化建设等方面,展示了五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成绩。
6月3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加紧落实稳企业稳岗位各项举措,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双创”支持力度,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更大发展,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扎实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倾斜帮扶,为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此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全文约3.7万字,正文分为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部分。
6月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同主办的“公共健康危机中人权维护的国家职责”国际研讨会在线举行。中俄两国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线上研讨。本次会议是“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五场。
6月11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美式人权”危机》一文,揭露美国政府应对疫情自利短见、任性低效和不负责任,导致美国民众陷入深重的人权灾难。
6月1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遇警察暴力死亡所暴露的种族歧视等问题,这是应联合国非洲集团要求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支持人权理事会举行此次紧急会议。
6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着力破解限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发展的障碍,提升随班就读质量。
6月2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比例原则在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作用”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尼泊尔等国近40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分享各国防疫举措,围绕如何在人权保障和防控措施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诸多共识。此次会议是中国人权研究会“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六场。
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该决议倡导坚持多边主义,呼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应在人权领域开展真诚对话与合作,分享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加强人权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实现合作共赢。这是中国继2018年推动人权理事会通过“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后,第二次提出这一重要倡议。
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定义和范围,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的案件,明确规定应当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6月24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35,40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提高到60%以上。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4,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总支出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6月29日,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形成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
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王陈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