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司法部举行“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度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1月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严格招生管理,优化考生服务;要求有关地方完善高考报名政策,优化资格审核程序,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1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加强惩治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行为,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促进妇女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完善。
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该条例从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工资清偿责任、细化重点领域治理措施、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予以明确规定。该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1月9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发布15件食药监管执法司法典型案例,其中8件为食品监管领域案例,7件为药品监管领域案例。这15件案例均为2018年以来查办的案件。
1月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现役与退役衔接、优待与贡献匹配、关爱与管理结合、当前与长远统筹等原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优待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22至24批指导性案例,共27件案例,涉及知识产权、国家赔偿、执行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1月18-19日,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推动建立科学完备的市域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和公正权威的市域法治实施体系,完善市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
1月19日,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做好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认真研编涉未成年人保护案例。
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省武汉市等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李克强总理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当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对2019年底全国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超过1,000 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共1,113 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1月31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做好春节后错峰返程加强疫情防控等工作。
2月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部分省份因防控工作需要灵活安排工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加大对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及周边重点地区医疗防控物资支持力度。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月4日,中央网信办公开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
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
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确保重点企业用工、关爱重点地区劳动者等六个方面的就业工作举措。
2月6日,国家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进一步有针对性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有序做好恢复生产保障供应工作。
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意见指出,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依法严惩暴力伤医犯罪,依法严惩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诈骗、聚众哄抢、造谣传谣、疫情防控失职渎职、贪污挪用、破坏交通设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妨害疫情防控等违法犯罪行为。
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2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首批十个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月13日,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力以赴应对疫情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承担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以及执行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任务等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或者其他牺牲人员,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应评定(批准)为烈士。
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联合专家考察组由25位来自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中外专家组成。在华期间,考察组与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成员单位举行座谈,赴北京、广东、四川和湖北实地调研,全方位、深入了解全国和相关省市疫情形势、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社区(农村)防控、科研攻关等情况。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该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当前疫情形势,研究部署防控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月27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届会议期间,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边会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五位从事涉疆和人权问题研究的中国学者,分别从新疆的反恐、中国疫情防控等方面向与会者阐述中国人权事业的真实现状。
2月28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届会议中,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公使蒋端严厉驳斥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冰岛、卢森堡和个别非政府组织针对中国新疆、香港问题的错误言论。
3月2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届会议期间,由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喀麦隆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中国人权研究会共同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承办的“反恐和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行。与会各方深入交流了各国反恐和去极端化的成功经验,共商加强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3月2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届会议期间,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委内瑞拉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共同举办移民儿童权利研讨会。与会专家聚焦美国严重侵犯移民儿童权利问题,呼吁国际社会敦促美国遵守国际人权法义务,切实保障移民儿童基本权利。
3月2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次会议期间,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中国社会组织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同举办“中国民间组织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主题边会。多个国家常驻日内瓦外交官、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等参加了边会。
3月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就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提出八方面措施,其中包括对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工作补助、切实做好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伤害保障、改善城乡社区工作者防护条件、切实为城乡社区工作者减负减压、保障城乡社区工作者身心健康、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关爱慰问、开展城乡社区工作者表彰褒扬、加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等。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西部22个省区市所辖市(地、州、盟)、县(市、区、旗)设分会场。此次座谈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更好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以及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织密织牢社会安全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3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9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报告全文约2万字,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有名无实、经济和社会权利缺乏基本保障、少数族裔饱受欺凌排斥、妇女面临严重歧视与暴力、弱势群体处境艰难、移民遭受非人道对待、肆意践踏他国人权等方面,对美国侵犯人权的状况进行揭露。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联合中央宣传部等27个部门和单位开展30项具体行动,持续释放消费扶贫政策红利,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3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对进一步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依法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的意见》,提出六类可定罪入刑的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行为。
3月16日,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
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围绕应对疫情冲击全面强化稳就业提出一揽子相关政策。
3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公布。按照意见,法治乡村建设要着力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
3月24日,民政部发布消息,从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民政部等11个部门将在全国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行动内容涵盖开展救助寻亲、落户安置行动等多个方面。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倡议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呼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3月2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在推动农民工有序返城返岗就业的同时,促进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3月28日,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等八家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联合主办“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网上研讨会。30余所高校、党校、研究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30多名参会者进行了大会发言,参会者围绕“疫情防控中的生存权保障”“疫情防控中的知情权与表达权”“疫情防控中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疫情防控中的人身自由与权利平等”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3月30日,民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学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发现、报告和分类处置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确保这类儿童群体监护人在住院、隔离期间基本生活和照料照护得到基本保障。
4月1日,国家信访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信访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全力化解涉疫信访矛盾,积极稳妥恢复群众来访接待。
4月4日,清明节,全国各地举办活动,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因疫病逝的同胞。
4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致函第74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用事例和数据详细介绍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同国际社会合作情况。
4月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权影响问题举行非正式视频对话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在会上呼吁各方团结一致,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4月15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将为残疾考生提供包括“大字号纸质试卷”在内的12种合理便利,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的合法权益。
4月21日,武汉市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措施》,从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支持民办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提出司法审判工作中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举措。
4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印发通知,部署实施“6+1”劳务协作行动,从4月中旬至6月底,组织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六省市与湖北开展定向劳务对接。
4月23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入境人员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要求各地关注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期间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公安部共同制定的《关于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的意见》发布。
4月2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中国缔结、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生效。《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于2012年6月26日在北京缔结,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一项旨在保护表演者权利的国际版权条约。
4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要求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惩处危害校园安全、监护侵害、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犯罪,坚持依法从严提出量刑建议,积极建议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
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
5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推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自1月25日以来习近平第10次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在关键节点对疫情形势作出重大判断,密集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5月7日,全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会同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包括开展落户安置行动、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安置手续、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摆脱生存困境等内容。
5月7日,中国残联公布2020年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提出今年主要围绕降低疫情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影响、全面做好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力度等做好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
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判处罪犯114,633人,收结案数同比2018年分别上升50.9%、43.4%。
5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招聘条件,不得设置指向性或与岗位无关的歧视性条件。
5月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的“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中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40多位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疫情下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保障”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本次研讨会是“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首场会议。
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5月13日,司法部部署在全国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活动,从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增强群众获得感等方面提出10项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习近平指出,要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习近平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5月16日起,各检察机关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按照每日346.75元计算。
5月1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合作”国际视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近30位人权领域的学者及官员,围绕“人权视野下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域外实践”“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5月22-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该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月23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和奥斯陆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系、日本立命馆大学生存学研究所、武汉东湖公益服务中心等联合举办的“疫情之下,没有孤岛——疫情防控中的特定群体权利保障”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日本、英国、挪威、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研讨。
5月3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和人权法律研究院主办的“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权观比较”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联合国人权高专办驻几内亚办事处、奥地利、荷兰、英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人权专家、官员参加了研讨。会议研讨的议题包括 “人权价值观与抗击新冠疫情”“人权保障与抗击新冠疫情”“人权文化多样性与团结合作抗击疫情”等。
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分别从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及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检察社会化建设等方面,展示了五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成绩。
6月3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加紧落实稳企业稳岗位各项举措,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双创”支持力度,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更大发展,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扎实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倾斜帮扶,为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此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全文约3.7万字,正文分为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部分。
6月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同主办的“公共健康危机中人权维护的国家职责”国际研讨会在线举行。中俄两国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线上研讨。本次会议是“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五场。
6月11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美式人权”危机》一文,揭露美国政府应对疫情自利短见、任性低效和不负责任,导致美国民众陷入深重的人权灾难。
6月1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遇警察暴力死亡所暴露的种族歧视等问题,这是应联合国非洲集团要求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支持人权理事会举行此次紧急会议。
6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着力破解限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发展的障碍,提升随班就读质量。
6月2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比例原则在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作用”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尼泊尔等国近40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分享各国防疫举措,围绕如何在人权保障和防控措施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诸多共识。此次会议是中国人权研究会“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六场。
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该决议倡导坚持多边主义,呼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应在人权领域开展真诚对话与合作,分享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加强人权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实现合作共赢。这是中国继2018年推动人权理事会通过“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后,第二次提出这一重要倡议。
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定义和范围,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的案件,明确规定应当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6月24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35,40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提高到60%以上。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4,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总支出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6月29日,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形成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
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7月3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针对当代形式种族主义:疫情带来的挑战与各国应对”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南非等国家和联合国的近20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研讨。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召开的“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第七场。
7月5日,国务院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条例》共29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规范合同订立及资金保障,加强账款支付源头治理。二是规范支付行为,防范账款拖欠。三是明确建立支付信息披露制度、投诉处理和失信惩戒制度以及监督评价机制。
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指导纲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7月8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表声明表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有关规定,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于今日成立。驻港国家安全公署是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担负着监督、指导、协调、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在特定情形下依法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等重要职责。
7月9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严重歧视与残酷对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权”的伪善》一文,揭露了美国政府针对移民的宗教偏见、文化歧视、种族排斥呈愈演愈烈之势。在移民领域,美国透过极端排外主义政策压制其他种族,侵犯移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暴露出所谓“美式人权”的虚伪性。
7月10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针对改造项目内容,《指导意见》提出了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明确7项基础类项目和23项可选类项目,指导各地针对老年人多层次的改造需求,合理确定本地区改造项目内容,明确相应的补贴方式。
7月11日是第31个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主题为“终止新冠肺炎疫情:当下如何保障妇女和女童的健康和权利”。
7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条例》共7章41条,规定了代表和委员产生、选举实施、呈报审批、纪律和监督等内容,对于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新医改实施1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从2009年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下降到56‰,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逐步改善,居民就医负担有效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09年的37.5%降至2019年的28.4%。
7月1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人权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藏文化传承与宗教信仰”国际视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外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佛教研究发展趋势”等议题展开讨论。
7月1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聚焦52个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全力推动升学培训促就业和政策岗位促就业等5项重点任务落地,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尽早就业。
7月20日,公安部发布《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规定》完善了强制措施制度、受立案制度、侦查制度、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机制等刑事执法各个重要环节。此外,《规定》根据监察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等法律,明确了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完善了国际司法协助等程序。修改后的《规定》共14章388条,于9月1日起施行。
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提出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企业强化APP个人信息保护,及时整改消除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和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应用分发平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净化APP应用空间。
7月23日,国务院公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20年下半年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二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三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四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五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7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其中囊括了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领域的7条基本理念、13条基本知识和10条基本行为和技能。
7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加强民事检察监督 精准服务民企发展”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深圳市丙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被诉股东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抗诉案等4个有关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的指导性案例,为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提供办案指导。
7月30日,“中国新疆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图片展”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数十幅照片既介绍了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等情况,也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7月3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提高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等7个方面的举措。
8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四个方面政策措施,一是拓宽外出就业渠道,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强化平等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四是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
8月11日,由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健康权实现”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从理论、实践和展望等方面,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健康权的实现进行了交流。
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残联要积极组织残疾人代表开展体验活动,配合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工作”。
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印发《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办法》。《办法》共5章36条,包括总则、值班律师工作职责、法律帮助工作程序、值班律师工作保障、附则五部分。
8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和公安部印发《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等学校拟聘用人员应当在入职前进行查询。对经查询发现有性侵违法犯罪信息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得录用。在职教职员工经查询发现有性侵违法犯罪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其工作,按照规定及时解除聘用合同。
8月24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过联合专项行动,整治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打击取缔一批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8月25日,《生态环境部约谈办法》发布。《约谈办法》共26条,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部约见未依法依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未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相关企业负责人的约谈情形、约谈准备、约谈实施和约谈整改等具体要求。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意见》从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具体适用和工作要求三大方面,用22个条文,对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
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8月31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收费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持续巩固教育乱收费治理成果,促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9月8日,“抓住数字机遇,共谋合作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方在会上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联合国官员、中外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互联网企业代表等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数据与供应链安全、全球数字治理进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9月8日,中德进行第16次人权对话。中方强调,当前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权利依法得到充分保障。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仅维护了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更有利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中方要求德方尊重基本事实,并恪守联合国宪章,特别是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德国国内存在的极右思潮、侵犯被羁押人权利、对警察执法监督不力、反恐中侵犯人权等问题表达了关切,希望德方予以重视和解决。双方均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必须坚持多边主义,继续推进联合国在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领域工作。
9月10日,司法部举行“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实施十周年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十年间,该项目共资助办结法律援助案件54万余件,其中民事案件占91%。项目为困难群众取得利益或挽回经济损失319亿余元,经费投入与回报比达1∶34以上。从项目受援对象来看,农民工援助案件占比最大,占总办案经费的52.4%;妇女家庭权益保护案件位居其次,占总办案经费的24.2%。
9月14日至20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注重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视频会晤。关于人权问题,习近平强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国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欧方能够解决好自身存在的人权问题。中方不接受人权“教师爷”,反对搞“双重标准”。中方愿同欧方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加强交流,共同进步。欧方坦承自身存在问题,希望同中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开展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差异和分歧。
9月16日,教育部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通过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激发地方和学校改革活力。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正文包含六个方面,涉及新疆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9月17日,中国残联发布《行动呼吁:赋能残疾妇女和女童,共创我们想要的未来》。该《行动呼吁》从残疾妇女和女童的生命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就业、家居家庭、参与公共事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落实建议。
9月17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5届会议期间,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喀麦隆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中国人权研究会共同主办“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线上国际研讨会,旨在搭建平台交流中外反恐和去极端化实践与经验,探讨中外反恐和去极端化实践如何有助于保障人权。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1.4万字,由前言、正文、结束语和附录4部分组成,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表。这是中国政府首部维和专题型白皮书。
9月19日,“2020年李步云法学奖颁奖典礼暨‘法治与人权’座谈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西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文正邦、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法学院教授汤姆•茨瓦特(Tom Zwart)荣获此奖。
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严肃思考: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习近平就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主持公道;二是厉行法治;三是促进合作;四是聚焦行动。
9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六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
9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入开展2020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该通知提出启动“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动员家庭成员等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加强防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知识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老年关怀版、一键进入的简约操作程序和便捷阅览界面等。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涉船员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施行。该司法解释共21条,对涉船员纠纷的船员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劳务情形下侵权责任的承担、工伤情形下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习近平就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二是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三是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四是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
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第二,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第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
10月7日,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分总则、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法律责任、附则,共5章38条。
10月13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再次成功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为2021年至2023年。
10月14日,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国家扶贫日系列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共包括产业扶贫论坛、扶贫用地政策论坛、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论坛、光明扶贫论坛、银行业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论坛、健康扶贫论坛、就业扶贫论坛等22场论坛。
10月16日,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于培训机构利用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法定权利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其中“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为新增章节。
10月18日,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该报告根据课题组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收集的24012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形成。报告显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司法文明平均得分为70分(满分为100分),比2018年提高0.7分。浙江省以72.5分排名第一。
10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及5个典型案例。该规定共4章23条,对听证的范围、听证会的类型、听证会参加人、听证会程序、听证费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10月24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具体内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申请签订医保定点协议,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
10月28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消除对儿童的暴力工作手册》发布会暨首届儿童友好伙伴论坛”在北京举行。该《工作手册》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介绍了针对儿童的暴力的一般形式、危害及性质,以及提高针对儿童的暴力的认识、应对和处理暴力的做法,同时介绍了支持儿童、家庭、学校、社区参与式预防和干预。
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全文共28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明确庭审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的条件、量刑建议的内容、量刑建议的方式。三是进一步明确量刑事实的调查取证以及量刑事实的调查核实,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四是进一步明确被告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让被告人、被害人参与到量刑当中来。五是进一步强化量刑说理,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意见》自11月6日起施行。
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退役军人保障法主要包括十一部分内容,对退役军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服务管理等作了整体设计和系统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规范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基础性法律。
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习主席指出,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并提出三点倡议:一、团结互助、共抗疫情;二、开放合作,共促复苏;三、秉持正义,维护和平。
11月13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权工作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正确看待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坚定信心、绵绵用力,不断提高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有效性,让中国人权故事传得更广更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的认同。12位委员围绕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话语体系、渠道载体、方式方法、责任主体等建言咨政。
11月13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21届缔约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选举2021-2024年度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委员。中国候选人、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成功当选。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1月17日至18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593个先进集体和1,907名先进个人。
11月19日至2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十三届少数群体问题论坛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论坛主题是“仇恨言论、社交媒体和少数群体”。中国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在论坛上介绍中国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政策实践,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打击仇恨言论。
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妇联、中国女法官协会联合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十大典型案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为家暴受害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示范和指引,倡导全社会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共识。
11月27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规范管理的通知》,旨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网课平台内容乱象,探索建立网课平台长效治理机制。
11月27日至28日,以“回顾·反思·展望”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暨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与妇女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女性·媒介·发展”“为女性提供平等优质的高等教育”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11月29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题,开设了“疫情之下残疾人保护专题研讨”主题活动,邀请来自基层的残疾人、社会组织代表与专家学者一起对话。论坛还设置了8个分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残疾人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新时代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健康与社会融合、残疾人就业支持与融合、新时代无障碍发展与社会治理、新时期残疾人体育合作与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11月30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北京举行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纲要》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主要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第七部分是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就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五个典型案例。《解释》主要对食品安全民事责任主体认定、赔偿责任承担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共14条,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12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9)》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12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全文共约4.6万字,内容包括前言,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关于政法领域改革,关于依法行政,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关于人权法治保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关于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结束语和附录等12个部分。
12月14日至15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以“推进全球减贫事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本次论坛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央广电总台、中国社科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12月15日,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北京发布。此次推出的23个典型案例来自20个省区市,内容涉及农村医疗、养老、教育、人居环境、政务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公共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八项重点任务。
12月17日,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塔博-姆贝基非洲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当代形式种族主义起源与应对”国际研讨会于线上召开。来自联合国、中国、荷兰等国家的近20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种族主义起源和如何应对种族主义两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12月1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权蓝皮书10周年暨中国人权理念、话语和理论”视频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有关人权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人权理论、人权表达、人权道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2月23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12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共5章52条,分总则、党员权利的行使、保障措施、职责任务和责任追究、附则五个部分。《条例》将党章规定的8个方面党员权利,进一步明确细化为党内知情权、接受党的教育培训权、党内参加讨论权、党内建议和倡议权、党内监督权、党内提出罢免撤换要求权、党内表决权、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申辩权、党内提出不同意见权、党内请求权、党内申诉权、党内控告权等13项具体权利。同时,划出权利边界,要求党员行使权利应当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等。
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共7章68条,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12月27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和文化体育等方面全面描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2月28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这是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相关内容的重要举措。
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年来25件国家赔偿典型案例,彰显国家赔偿制度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完善,对于规范公权力机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就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出四个方面23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