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信息
(2020年11-12月)
(2020年11-12月)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公布,第一次在全会文件中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在收入分配领域亮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根据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同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全文共28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明确庭审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的条件、量刑建议的内容、量刑建议的方式。三是进一步明确量刑事实的调查取证以及量刑事实的调查核实,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四是进一步明确被告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让被告人、被害人参与到量刑当中来。五是进一步强化量刑说理,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意见》自11月6日起施行。
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退役军人保障法主要包括十一部分内容,对退役军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服务管理等作了整体设计和系统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规范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基础性法律。
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习主席指出,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并提出三点倡议:一、团结互助、共抗疫情;二、开放合作,共促复苏;三、秉持正义,维护和平。
11月13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权工作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正确看待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坚定信心、绵绵用力,不断提高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有效性,让中国人权故事传得更广更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的认同。12位委员围绕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话语体系、渠道载体、方式方法、责任主体等建言咨政。
11月13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21届缔约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选举2021-2024年度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委员。中国候选人、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成功当选。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1月17日至18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593个先进集体和1,907名先进个人。
11月19日至2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十三届少数群体问题论坛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论坛主题是“仇恨言论、社交媒体和少数群体”。中国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在论坛上介绍中国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政策实践,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打击仇恨言论。
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妇联、中国女法官协会联合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十大典型案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为家暴受害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示范和指引,倡导全社会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共识。
11月27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规范管理的通知》,旨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网课平台内容乱象,探索建立网课平台长效治理机制。
11月27日至28日,以“回顾·反思·展望”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暨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与妇女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女性·媒介·发展”“为女性提供平等优质的高等教育”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11月29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题,开设了“疫情之下残疾人保护专题研讨”主题活动,邀请来自基层的残疾人、社会组织代表与专家学者一起对话。论坛还设置了8个分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残疾人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新时代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健康与社会融合、残疾人就业支持与融合、新时代无障碍发展与社会治理、新时期残疾人体育合作与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11月30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北京举行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纲要》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主要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第七部分是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就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五个典型案例。《解释》主要对食品安全民事责任主体认定、赔偿责任承担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共14条,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12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9)》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12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全文共约4.6万字,内容包括前言,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关于政法领域改革,关于依法行政,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关于人权法治保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关于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结束语和附录等12个部分。
12月14日至15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以“推进全球减贫事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本次论坛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央广电总台、中国社科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12月15日,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北京发布。此次推出的23个典型案例来自20个省区市,内容涉及农村医疗、养老、教育、人居环境、政务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公共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八项重点任务。
12月17日,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塔博-姆贝基非洲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当代形式种族主义起源与应对”国际研讨会于线上召开。来自联合国、中国、荷兰等国家的近20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种族主义起源和如何应对种族主义两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12月1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权蓝皮书10周年暨中国人权理念、话语和理论”视频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有关人权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人权理论、人权表达、人权道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2月23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12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共5章52条,分总则、党员权利的行使、保障措施、职责任务和责任追究、附则五个部分。《条例》将党章规定的8个方面党员权利,进一步明确细化为党内知情权、接受党的教育培训权、党内参加讨论权、党内建议和倡议权、党内监督权、党内提出罢免撤换要求权、党内表决权、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申辩权、党内提出不同意见权、党内请求权、党内申诉权、党内控告权等13项具体权利。同时,划出权利边界,要求党员行使权利应当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等。
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共7章68条,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12月27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和文化体育等方面全面描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2月28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这是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相关内容的重要举措。
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年来25件国家赔偿典型案例,彰显国家赔偿制度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完善,对于规范公权力机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就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出四个方面23项举措。
(王陈平 整理)
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全文共28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明确庭审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的条件、量刑建议的内容、量刑建议的方式。三是进一步明确量刑事实的调查取证以及量刑事实的调查核实,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四是进一步明确被告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让被告人、被害人参与到量刑当中来。五是进一步强化量刑说理,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意见》自11月6日起施行。
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退役军人保障法主要包括十一部分内容,对退役军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服务管理等作了整体设计和系统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规范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基础性法律。
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习主席指出,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并提出三点倡议:一、团结互助、共抗疫情;二、开放合作,共促复苏;三、秉持正义,维护和平。
11月13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权工作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正确看待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坚定信心、绵绵用力,不断提高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有效性,让中国人权故事传得更广更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的认同。12位委员围绕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话语体系、渠道载体、方式方法、责任主体等建言咨政。
11月13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21届缔约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选举2021-2024年度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委员。中国候选人、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成功当选。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1月17日至18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593个先进集体和1,907名先进个人。
11月19日至2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十三届少数群体问题论坛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论坛主题是“仇恨言论、社交媒体和少数群体”。中国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在论坛上介绍中国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政策实践,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打击仇恨言论。
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妇联、中国女法官协会联合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十大典型案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为家暴受害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示范和指引,倡导全社会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共识。
11月27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规范管理的通知》,旨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网课平台内容乱象,探索建立网课平台长效治理机制。
11月27日至28日,以“回顾·反思·展望”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暨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与妇女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女性·媒介·发展”“为女性提供平等优质的高等教育”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11月29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题,开设了“疫情之下残疾人保护专题研讨”主题活动,邀请来自基层的残疾人、社会组织代表与专家学者一起对话。论坛还设置了8个分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残疾人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新时代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健康与社会融合、残疾人就业支持与融合、新时代无障碍发展与社会治理、新时期残疾人体育合作与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11月30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北京举行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纲要》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主要从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举措;第七部分是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就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五个典型案例。《解释》主要对食品安全民事责任主体认定、赔偿责任承担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共14条,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12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9)》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12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全文共约4.6万字,内容包括前言,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关于政法领域改革,关于依法行政,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关于人权法治保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关于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结束语和附录等12个部分。
12月14日至15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以“推进全球减贫事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本次论坛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央广电总台、中国社科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12月15日,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北京发布。此次推出的23个典型案例来自20个省区市,内容涉及农村医疗、养老、教育、人居环境、政务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公共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八项重点任务。
12月17日,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塔博-姆贝基非洲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当代形式种族主义起源与应对”国际研讨会于线上召开。来自联合国、中国、荷兰等国家的近20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种族主义起源和如何应对种族主义两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12月1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权蓝皮书10周年暨中国人权理念、话语和理论”视频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有关人权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人权理论、人权表达、人权道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2月23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12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共5章52条,分总则、党员权利的行使、保障措施、职责任务和责任追究、附则五个部分。《条例》将党章规定的8个方面党员权利,进一步明确细化为党内知情权、接受党的教育培训权、党内参加讨论权、党内建议和倡议权、党内监督权、党内提出罢免撤换要求权、党内表决权、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申辩权、党内提出不同意见权、党内请求权、党内申诉权、党内控告权等13项具体权利。同时,划出权利边界,要求党员行使权利应当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等。
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共7章68条,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12月27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和文化体育等方面全面描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2月28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这是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相关内容的重要举措。
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年来25件国家赔偿典型案例,彰显国家赔偿制度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完善,对于规范公权力机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就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出四个方面23项举措。
(王陈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