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 、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卓越教授鲁广锦近日在重庆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欧洲国家在人权领域并非没有共同语言,而是有许多共同话题可以交流。
8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共同举办“2021·中欧人权研讨会”,在中国重庆和意大利罗马分设主会场。
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于2015年,至今已举办六届。鲁广锦说,其中四次在欧洲举行,两次在中国举行,分别讨论了儿童权利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残疾人权利保障、文明多样性与人权保障、东西方人权价值观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生命健康权保障等话题。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在促进欧洲和中国之间对“人权”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话题的认识和相互理解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鲁广锦说,因为文化背景、国情不同,中国和欧洲一些西方国家确实在人权方面有一些不同。在认识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相同”,可能会更有帮助。人权是具有普遍性的,同时也要符合国家的国情。在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起主导作用。在东方,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集体主义的人权观起主导作用。
中欧人权研讨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鲁广锦说,以前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多有不了解,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误解。在人权话题上与欧洲能不能交流,有哪些共同话语,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但通过六届研讨会的举办,“我们觉得完全可以交流,而且有很多共同话题”。第一届会议在法国举行,交流对象主要是法国专家;今年参会嘉宾来自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荷兰、俄罗斯等近20个欧洲国家,可见范围在不断扩大。
“我们想进一步打造好这一平台,有更多对中国人权感兴趣的欧洲人士和中国人权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的世界性人权问题一起交流。”鲁广锦说,实践证明交流就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交流就会产生一些共识。对抗是没有出路的,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要求。
本届研讨会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与生命健康权保障,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干事什亚米·普维马纳辛等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要将抗击疫情视为国际性问题,通过国际合作共克时艰。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有何启示?鲁广锦表示,疫情首先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和冲击。生命权保障是第一位的。疫情也是对人类的挑战,尽管人类文明已有巨大进步,但不是无所不能的。面对疫情,人类需要团结合作,需要充满信心去战胜困难。例如疫苗供应上,国际组织要发挥协调组织的作用,大国之间要加强合作,要加大疫苗供给能力。最后,他强调:“人权没有终点,需要不断进步、升华、提高、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