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美西方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根源与影响”边会22日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与会学者围绕“美西方国家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根源与影响”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根源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消除一切形式种族主义的可行路径。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美西方社会巩固、强化种族差异的社会认知系统,以文化差别为基础,借助社会精英的话语,具有强大的观念影响力。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马德普认为,种族主义在近代的出现与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但其主要的思想文化根源是个人主义。他进一步指出,经济个人主义、宗教个人主义、政治个人主义分别激励了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种族主义暴行、种族排斥和种族清洗等行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王伟在会上阐释了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结构演变,指出美国在种族主义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金字塔式种族主义结构以及“中心-边缘”式种族主义结构;美国历史上每一次种族主义结构的形成和转变都带有浓重的种族压迫和种族反抗色彩。
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政治学教授穆罕默德·奥克亚尤兹、博士生泽伊内普·德尼兹·森认为,一些种族主义的理论解释为实行特殊形式的现代种族主义铺平了道路,这种威胁趋势值得警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昱廷指出,美国不仅从未真正实现过种族平等,反而通过集体层次的种族化和种族壁垒建构、个体层次的“美国梦”机会开放等进程,完成了种族等级制的历史性建构。他强调,美国在种族问题上负债累累、劣迹斑斑,反映出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制度性、结构性缺陷,揭示了“美式人权”的虚伪性。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郭敏认为,在种族矛盾突出的美国,“算法种族主义”已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得种族偏见在决策过程中隐蔽地加剧。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皮特·赫尔曼在会议总结时指出,个体依赖集体并被集体塑造,反之亦然,一方面,要认识到种族主义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种族主义是社会构建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个体在结构性种族歧视中的困难处境。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