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人权》杂志

推动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综述

来源:《人权》2023年第1期作者:杨盈龙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内容提要:2022年11月8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与会人士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权道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当代中国人权学说”“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文明新形态”“中国人权方案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与构建人权话语体系”等议题开展研讨,达成广泛共识,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权文明新形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中国人权研究会于2022年11月8日在京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权研究会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人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有关实务部门代表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与会人士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权道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当代中国人权学说”“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文明新形态”“中国人权方案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与构建人权话语体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一、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政治优势、核心理念和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权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与会人士一致表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鲜明地宣示了救国救民、争取人权的主张。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他指出,党的二十大鲜明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样的人权旗帜、走什么样的人权道路、担负什么样的人权使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我党一以贯之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宣言。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表示,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

  与会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政治优势,要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大对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权威性引领。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傅云强调,党的领导是筑牢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应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指出,从人权保障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指导我们继续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人权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于中国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奉行人民至上的人权理念,将生存权与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提出一系列基于本国国情、反映中国时代特点、体现创新精神的人权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白玛赤林会长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等建设,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权利需求。蒋建国表示,坚持人民至上,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灵魂和总纲领,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教授鲁广锦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人权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权充分发展的最高理想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系列关于人权的新范畴新概念新表述,奠定了走好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坚实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在迈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开辟出一条经过实践检验、成效显著的人权道路。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谈到,我们应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向和从经济发展的视野中探索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认为应在经济发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人权的主要内容,成功开辟了一条民生带动民主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逐步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鲁广锦表示,在人权领导体制和制度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鲜明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权的根本制度基础,构成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根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崔小涛认为,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国可以迅速聚焦现阶段国家人权发展上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治体制的巨大优势。

  与会人士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权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制胜法宝。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齐延平指出,使命型政党的政治引领机制、政府的统筹促进机制、社会的积极推动机制、宪法法理的保障救济机制,共同支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南大学人权研究院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特征经验、政治属性,深刻归纳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集中揭示了实现中国人权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经验,是理解当今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二、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作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底色,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与理论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论断,为中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与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作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与会人士表示,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内涵,立足中国人权实际,提炼出能够体现中国人权理论的新思想与新学说,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中国认识和观察人权问题的立论基础和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时代化是从历史的视角、理论的高度、发展的空间聚焦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学术视野。白玛赤林表示,党的二十大内容十分丰富,政治上的高瞻远瞩、理论上的深邃思考、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把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增强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从本质上而言,是以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为什么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行。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韩庆祥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由“一个行”拓展到“两个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行在中国的逻辑延伸,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就为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更为深刻和具体的答案,把对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这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又一内涵。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卿立新认为,应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讲清楚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理念,讲清楚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讲清楚依法保障人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让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更加深入人心。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杨博超认为,应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进程,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权因子产生新的觉醒和转化,进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实践逻辑,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权发展道路。

  (二)当代中国人权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

  当代中国人权观基于中国现实国情,以全体中国人的人权为基本出发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际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平等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中国式现代化共同作用的产物。白玛赤林表示,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蒋建国同样表示,从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生成背景来看,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生成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与中国人权事业的成功经验。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与中国社会政治条件与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

  中国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人权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在对比中西方人权理念优劣之后,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中国人权理念无论是在制定国家基本国策和外交方针,还是规划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党和政府都始终坚持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一切都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坚持人民性不仅是我国人权事业的基本准则,更是以实际成效赋予当代中国人权观特殊优势的源泉。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徐爽从中国的人权理念出发认为,马克思的人权批判和中国传统民本—民权思想,为当代中国人权理念的形成与确立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李超群指出,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中国人权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性论和人民观念的守正创新,其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从人的根本属性和现实属性出发,准确表述了人民的主体形象和主体地位。

  三、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当代中国人权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质,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中国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重要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丰富与发展,是基于中国国情做出的客观判断。深刻理解和正确领会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人权内涵,厘清其传承与发展,为当代中国人权理论的实践开辟新境界与新形态。

  (一)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体现

  与会人士表示,深刻理解当代中国人权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联系,必须准确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性,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组成的新型文明体系。蒋建国说,当代中国人权观所彰显的理念、道路、制度、实践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权文明形态,开辟了人权文明新境界。付子堂强调,就人权保障而言,中国式人权道路创造了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理念与实践,充分体现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人民、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之间和谐共生关系,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新探索成果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国为全人类贡献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体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朱林方提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原创性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一些新概念、新观点,而是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革命意义的新的人权世界观和人权方法论,谱写了人权文明的新篇章,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化国宇表示,中国人权的发展逻辑表明,人权实践没有止境,人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没有固定不变的人权模式,中国人权的实践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人权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人权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深刻的人权思想,彰显出中国特色人权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立足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问题,诠释中国人权立场与观念,蕴含中国优秀文明与先进理论,开创出中国人权文明新形态。鲁广锦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权谱系中,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的全面发展和全面保障。在国家实际发展中,中国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各项人权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创造了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高级法官李晓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与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高度契合,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实现路径。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走向一定是一种彰显中国特色的文明新形态,文明的中国形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塑造一种彰显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起人权学说新法理

  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起人权法治新保障,为中国人权法治社会建设开辟了新高度。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人权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与会人士认为,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重要体现。鲁广锦表示,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构建起新时代人权新法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权是历史的发展的科学逻辑,是对各种传统人权法理的一次历史性超越,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一致的全新人权法理。马怀德认为,聚焦“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系统研究谋划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实践方案,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也是部署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与任务。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雪斌以人权法治保障为视角,解读了如何在法治环节尊重与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权发展道路,促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权法治化保障。

  四、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权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重大任务。与会人士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就一定要讲好中国人权的故事。努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传播中国人权声音,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凝聚中国人权正能量,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权新形象,这不仅是世界对中国的期许,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

  (一)立足工作实际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

  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要立足本职工作和岗位,以学术话语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的故事。与会人士表示,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的塑造与传播,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努力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人权理念,增强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自信自强。白玛赤林表示,要聚焦党的二十大重大论断和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人权理论研究支撑,着眼国际前沿、结合中国实际,挖掘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增强中国人权理论的主体性、原创性与竞争力。福建省委宣传部巡视员陈钦灿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人权文明新篇章。因此,我们要主动传播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情况,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故事,努力实现中国人权话语导向从被动回应转变为主动引领,从“我说你听”到“我听你说”转变,拓宽媒体传播渠道,提升有效传播到达率。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宋江涛指出,在传播中国人权理念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握战略主动,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方式,着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中央广播电视台记者孔琳琳结合自己在英国、印度等国的驻外经历谈到,西方国家善于利用重复性的谎言,借助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来进行虚假信息战,我们的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应该在应对西方反华虚假信息战上,主动宣传中国人权状况,揭穿西方对中国的不实指责,加大舆论的反击力度。

  (二)向世界讲述好中国人权发展成就

  提升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应当让世界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让世界知道中国为世界人权作出的巨大贡献,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的中国人权理念。与会人士表示,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权发展的巨大成就,必须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思想力量、真理力量、感召力量与实践力量。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卿立新强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握战略主动,讲好当代中国人权观,讲好中国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的故事,讲好全球人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助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何云江以贵州省为案例,讲述了作为曾经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贵州近千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故事。他认为中国贵州减贫奇迹的篇章,开创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举,是对中国当代人权观的最生动诠释。新疆师范大学涉疆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玉春教授同样表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疆深入贯彻当代中国人权观,推动新疆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与感召力。

  (三)推动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取得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与会人士认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从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视角,塑造中国人权新形象与新面貌。福建省委宣传部巡视员陈钦灿表示,提升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传播能力,需要在精准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加强对话,办好“走读中国”等活动,请外国人实地感受、客观评价、主动传播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巡视员时坚东认为,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和思想对话,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消除偏见,促进理解和友谊。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清华大学爱波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史安斌等学者从数字人权保护的角度提出,推进数字人权的融合发展,优化中国人权跨文化传播思路,构建人权国际传播体系,深度塑造与传播新时代的中国人权形象,增强中国人权话语的传播能力。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李红勃认为,要从“挖掘传统资源、总结当代实践、借鉴域外经验”等方面入手,逐步发展出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李超群认为,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持续发展,充分展现我国人权成就和中国特色人权理念,必须构建起一套与中国自身人权实践相匹配的人权话语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权主体观,对于构建人权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五、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搭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与会人士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用实际行动推动国际人权治理,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要理念与诸多举措,为国际人权保障工作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为全球人权合作治理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与广泛认可。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方案与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表明了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和平合作、天下大同的思想,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提出的方案与目标。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教授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主张全球人权合作治理应坚持对照执行的共同目标,这不仅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也已经受到各国普遍认可。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是经实践检验与理论锤炼的理论结晶,对国际人权事业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与会人士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实现世界人权和平发展的最佳方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罗艳华认为当前全球人权治理的“赤字”非常严重,地区冲突、全球贫困等问题对全球人权治理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提出了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和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借此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发展、民主与自由的全球人权治理秩序。肖君拥指出,在全球动荡与变革的当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全人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困境。面对诸多挑战,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繁荣与长治久安的目标。外交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爱宁教授认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在脱贫、抗疫、粮食安全等方面为全球人权治理作出努力

  当前全世界面临新的国际局势,全球人权状况遭遇巨大挑战。中国始终立足本国基本国情,在扶贫脱贫、抗疫卫生、防病减灾等多方面为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诸多成绩。与会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减贫取得的成就占全球减贫贡献的70%以上,提前10年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三年抗疫过程中推进国际抗疫合作,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在防病减灾方面,中国携手各方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表示,中国正在有力推动世界人权领域的进步,催化中国人权方案与世界人权工作的统一。他认为,中国不仅助力参与建设“全球发展与南南合作中心”和“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同时还与各方携手搭建了在农业、教育、抗疫、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网络,将中国与世界的人权发展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会专家谈到,粮食安全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国际人权领域中的焦点议题,中国一直以来努力为加强世界粮食安全事务治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与新倡议,为推进粮食安全治理的现代化、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力量。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红从食物权视野下的粮食安全保障出发,认为全球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严重粮食不安全人数激增。2021年有近1.93亿人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的状态,有47个国家列入低收入缺粮国家名单。从政治问题的角度来看,尽管国际社会一直试图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事实上20世纪死于饥荒的人数远大于死于战争的人数。中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了全国彻底贫困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作出了中国努力。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国际人权理念和规范构建提供中国智慧,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凝聚和完善作出积极贡献,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杨盈龙,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Abstract:On November 8,2022,the Symposium on“Thoroughly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Follow a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n Beijing.Focusing on“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human rights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Chinese human rights solutions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making a better China's story of advancing human rights and constructing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and other topics,participants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after discussion,and the symposium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Keywords: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责任编辑  叶传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