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国际交流

与会嘉宾在“分论坛三: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上的发言摘编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

2023-06-18 16:39:17来源:中国人权网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主办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主题,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共话全球人权治理。

  以下为与会嘉宾在“分论坛三: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上的发言摘编:

  全球安全倡议(GSI)旨在创建一个解决冲突和保障安全的新途径。它寻求促进对话而不是对抗,促进伙伴关系而不是联盟,但更重要的是,它寻求鼓励双赢局面而不是零和游戏的解决方案。
  没有一个社会是没有分歧的;但我们选择如何解决这些分歧,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文明和原始人之间的区别。全球倡议只是再次确认在国际关系中拒绝使用武力,并在《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民享有和平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在这个世界上,片面追求“改善”世界各地的人权状况,在许多情况下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饥饿状况的恶化和恐怖主义的兴起,正确的做法是停止、重新思考并改变方向。中国不仅提出了方法,而且还在分享其经验,它正在引领潮流,和平地扭转局势。它使发展权得以实现。许多国家现在有了一种新的乐观情绪——如果中国能做到,那么其他国家都能做到。
  全球安全倡议(GSI)是一个面向行动的架构。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前国际人权体系规范框架的不足。它已经实际表明,通过和平手段可以实现全球和平。因此,全球倡议必须迅速但和平地与传统空间和新空间相结合,以重新平衡全球政治和安全架构,从竞争到合作。这需要一个坚定的实践团体来广泛和紧急地提供实施机制。

  ——乌干达人权委员会委员克里斯潘·卡赫卢《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

  东西方的人权观念不一,导致了西方国家对于尊重与保障人权以及中国人权观的误解。所谓的西方人权理论只是人权概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情况下的具体产物,不能代表全人类对人权问题理解的普遍概念。西方人权理论建基于“自然人权”之上,在对“自然人权”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与批评基础上,东方人权理论形成。中国政府继续严格坚持发展的理念,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继续从各方面促进劳动人民的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伙伴国的人民创造繁荣。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目标和艰苦努力表明,中国是一个将人民置于“人民地位”的国家,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视人权的政府的真正价值。中国消除国内、地区和全球贫困的努力,是中国在履行其人权责任,同时履行基本人权的努力。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韦珍玉《和平发展与人权保障》

  目前,世界发现自己处于前所未有的局面,根本过渡的时期,巨大动荡的时期。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在近十年里,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舞台上输出自己的影响力和理念。西方国家对这些建议的反应一点也不受欢迎。他们更担心的是对世界国家日益失去的控制,反而瞄准了中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发展,并诋毁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任何人都不应该被这些被西方谎言媒体唆使的廉价手段所愚弄。中国在保护公民人权方面的作用值得高度赞扬。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除非我们现在采取行动,平息战争的狂热和仇恨,并找到所有国家都可以团结起来的巨大的共同利益,即和平、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利益。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威廉·琼斯《一个动荡的世界必须找到一个新的范式》

  中国一直以来是支持对话调节解决全球一些军事上的冲突。美国在俄乌战争中扮演了一个供火的角色,但是中国扮演了和平的角色,中国也派了一些特使协助俄乌之间的和平进展、和平谈判,中国采取的方式是尊重各国主权。但是美国相反,他们通过一些胁迫、制裁给俄乌战争加火。

  ——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联席主编、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领导力量》

  从维护和平与安全来保护、促进人权的角度来看,全球安全倡议通过弥补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助力联合国人权发展议程,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国际安全领域人权保护的学理探索,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全球安全倡议蕴含着一系列新安全理念和原则,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人权保护和促进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念基础、价值指引和范式启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小涛《全球安全倡议对保护和促进人权的现实、学理意义初探》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下,各国政府有义务在2030年前消除极端贫困并将其他形式的贫困减半。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前景并不乐观。在SDGs中存在着四种竞争性的贫困概念: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收入贫困)、能力贫困以及多维贫困。结果是造成了分裂。低收入国家被设定了更具挑战性的目标,而高收入国家则可以自由选择较为宽松的目标。这些竞争性概念可以得到调和,并且未来应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一种单一的贫困衡量指标,以针对性地了解制约基本自由的多个维度。不论是哪种概念,贫困都源于不公平的资源初次和二次分配。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贫困通过市场力量每天都在被不断再生产,而政府和国际组织未能充分改变收入的初次分配。要充分解决贫困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来支持全球治理,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这需要改革全球机构,包括最终实现联合国的民主化,确保负责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国际组织不再主要服务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在进行改革之前,迫切需要在世界贫穷国家实施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

  ——牛津大学格林坦普顿学院名誉教授和名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罗伯特·沃克《确保发展权和摆脱贫困的权利》

  人类社会是一个风险共同体。不论是文明的冲突还是自然的灾难,都迫使人们思考人类的历史责任,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何去何从,如何推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有人权伦理意义,也有实践合理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峰《人权逻辑与国际义务》

  要被历史打败的意识形态引导的政治干预来解决。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可持我们所经历的国际秩序危机不能通过武器来解决,也不能通过由注定续发展不仅创造经济增长,而且公平分配其利益的发展;是再生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的发展;是赋予人民权力而不是使他们边缘化的发展......和平议程和发展议程最终必须结合起来。没有和平,可能就没有发展。但没有发展,和平就会受到威胁。

  ——意大利民主与促进中心联合主席米凯拉·阿里卡莱《将全球安全概念化:从人的安全观到以人为本安全观》

  虽然世界仍然致力于维护保护人权的原则,但这种普遍神圣的人类价值一直受到当前全球治理的严峻考验。以西方为中心的人权叙述一再被证明与全球南方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迫切需求无关。任何一个国家或权威都不应该仅仅基于自己的想法和幻想或观点,为世界人权树立基准,因为全球的文化规范和优先事项从来都不是同质的。事实上,全球人权治理现在正令人失望地陷入混乱。不断升级的好战修辞,加上具有冷战思想的大国对战争机器的加强,只会引导世界走向最终的自毁灭。中国GSI的及时推出填补了一个可行的全球安全架构的空白,它同时解决了传统和非常规的安全问题。GSI呼吁“共同的、全面的、合作的和可持续的”安全,植根于“不可分割的安全”的原则,没有国家可以为加强自己的安全而牺牲他人。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翁诗杰《全球安全倡议:人权治理的福音》

  全球安全倡议所蕴含的价值观超越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藩篱,是对人类文明共同价值观的维护。在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应做到:一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独自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二坚持全面促进和保护各类人权;三推进国际间人权对话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践行全球安全倡议 改进全球人权治理》

  三点观察:第一,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应对变乱交织的世界提出的安全治理之道。第二,保障人的安全,与实现全球人权善治是各个国家共同的目标,也是中国现在努力的目标。第三,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从国家、国际、地区和全球安全四个层面为全球人权善治创造条件,在全球人权治理方面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积极践行《维也纳宣言和共同行动纲领》,不断推动自身人权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维护全球安全是保障“人的安全”与推动全球人权善治的前提条件》

  科学的进步应该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人类有权共享科学进步和其所带来的益处,享受科学和其应用的好处,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从科学当中获益。

  ——玻利维亚安第斯科技之路组织主席马尔克·卡贝罗《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的权利》

  切切伊巴耶夫·艾尔梅克·卡纳托维奇表示,全球安全倡议完全符合最新的全球趋势,并且可以成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基础和概念框架,这项倡议的基本原则,激励各国努力确保全球的稳定和发展。要实现全球全面可持续的安全,有必要遵循相互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分歧,充分关注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以及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采取全面的措施来应对。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国家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切切伊巴耶夫·艾尔梅克·卡纳托维奇《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护》

  从全球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的安全四个层面谈中国的安全理念和实践。建议在尊重和保障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前提下,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李昌林《提升人民安全感的中国实践》

  中国西南边境地区迅速发展,给整个地区的安全与人权保障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在协调地区共同发展方面提供了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中国的周边国家现在也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与他们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丁刚《中国西南部发展对促进 Zomia 地区人权保障的作用——一个中国记者的考察及思考》

  美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分裂势力是西藏人权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应还原事实,粉碎谣言是我们认识或者促进西藏人权进步的非常重要的保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云《美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分裂势力是西藏人权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

  中国新疆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探索反对“东突”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的有效方法。新疆先后实施打击恐怖犯罪,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去极端化等多项措施,抵御“东突”恐怖主义和极端化的蔓延。不少措施具有创新意义和中国特点,设立教培中心、开展教培工作就是其中的典型。目前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需总结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完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的人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许建英《消除贫困是维护人权的重要内容》

  全球安全局势所透露出的繁杂性、复合性以及突发性特征,对人权促进与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各国必须紧密合作,通力协调,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持全球多样性的基础上谋求共同目标,为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全球连带国际关系共同努力。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全球和平、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个体的脆弱性和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人类个体的脆弱性使我们不断探索人权保障的基本涵义,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让我们不断寻求国际的和平稳定。只有各国积极行动起来,吸收地区、民族融合发展的有益经验,顺应时代发展背景,寻找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以共建公正、包容、安宁的全球安全环境为己任,才能真正促进世界人权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财经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佴澎《全球安全倡议背景下的人权促进与保障——基于“共同体”的理念与经验》

  当前世界,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也正在经历着罕见的风险挑战。能源短缺等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危险交织叠加,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也是有增无减,整个世界正呈现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安全倡议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全球安全的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在处理全球安全问题的方法与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存在本质不同;全球安全倡议是以保障全球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全球安全话语体系,安全是发展的保障。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乔巴生

  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弘扬全球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充分彰显了致力世界和平安宁的 “中国智慧”“中国担当”。“全球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既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指导思想,也是应对地区热点的治本之策,展现了中国对国际安全话语权的积极拓展,引领了当今国际安全理念革故鼎新。
  新时代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倡导“全球安全观”有助于从安全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关系复杂现状的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对国际社会的引领担当和对国际秩序的主动塑造,明显优越于美西方自我中心的强权思维与霸权话语。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向阳《全球安全倡议彰显中国引领人类安全共同体》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