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 | 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是对人权的最好保障

2023-07-06 17:37:25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编者按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于6月19日至7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会前,中国人权研究会向大会提交5篇书面发言,主题涉及新时代中国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实践与经验、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效、从多方面看当今西藏宗教发展现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现代化发展、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是对人权的最好保障等。今天继续登载发言,以飨读者。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恐怖主义行为、手段和做法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是旨在摧毁人权、基本自由和民主的活动。当前,以宗教极端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恐怖主义浪潮远未衰退,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给全球人权带来持续性的现实威胁。根据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2023》报告,2022年全球恐怖袭击数量和死亡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袭击致命性在五年来首次上升。恐怖主义出现了新的思想特征。华盛顿智库“新美国”统计报告显示,从“9·11”事件后至2022年5月,美国极右翼分子袭击致死人数已超过了“圣战”分子袭击致死人数,基督城清真寺枪击案、德国哈瑙枪击案等极端民族主义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给全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现代恐怖主义的新一轮浪潮已在蓄势。

  多年来,全世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在制度上、行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欧盟成立欧洲反恐中心(ECTC),发布《欧盟反恐议程》,通过“欧盟逮捕令”(EAW)和“欧盟调查令”(EIO)开展司法协作,加强金融监管、加强边境管理。上合组织通过签订系列反恐合作文件,加强网络反恐协作,联合反恐演习,形成高度协调的反恐配合机制,助推阿富汗变局后的中亚安全秩序重建,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沙特阿拉伯致力于开展去极端化行动,成立了多个去极端化特别机构,推行“柔性反恐战略”,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与十多个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反恐合作,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主张打击恐怖主义必须摒弃双重标准,致力于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除恐怖主义祸患。中国以防风险为基础,强化极端思想源头管理,以法治化为重点,打响反恐人民战争,已连续6年未发生暴恐袭击,极大维护了社会安全与人民安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恐怖主义的新变化给人权保障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挑战,反恐工作对国际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恐怖组织的经济链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和加密货币使得恐怖组织资金产生跨国性流动,更破坏了当地金融环境。恐怖活动更加“超国界”,互联网时代使得恐怖组织可以通过无国界的社交媒体、网络游戏、视频软件等来宣传极端思想、招募成员,甚至威胁当地的社会安全。恐怖分子的威胁更为扩散,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跨国恐怖主义组织,其“外籍军团”的“回流”风险威胁着各国民众的生命安全。涉恐犯罪与跨国性犯罪活动交织愈加紧密,和洗钱、毒品、走私、贩卖人口等犯罪深度捆绑,取证、打击、预防等单凭一国之力难以解决。反恐更加挑战单个国家力量,非洲、中东、中亚等国际反恐前沿地区,仅依靠个别国家自身反恐能力难以应对地域性恐怖威胁,极易形成“反恐洼地”,辐射影响周边地区民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福祉。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恐迫切需要国际通力合作的今天,各国对该定义仍存在多重分歧和不同立场,迄今为止并未形成全球共识。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反恐怖的逻辑起点,个别国家把反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采取双重标准或选择性反恐,这本身就是对他国人权保护的阻碍,将使部分国家或地区成为恐怖主义的牺牲品。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各国命运与共、团结合作、依法打击恐怖活动是对人权的最根本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诚恳呼吁各国进一步凝聚反恐合作的政治意愿,以促进和保护人权作为人类共同事业,摒弃双重标准,抛开地缘政治考量和意识形态偏见,让人人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