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解决一切人权问题的关键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
中国人权研究会
编者按
2023年9月11日至10月1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作为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具有特别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中国人权研究会向会议提交了5篇书面发言,涉及发展权、妇女权益保障、残疾人权益保障、依法治藏和保障新疆各族群众的劳动就业权利等主题和内容。
发展是联合国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1986年联大第41/128号决议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明确指出:“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可以说,发展的问题若没有在全球得以解决,就谈不上人权得到充分保障,和平与安全也就难以实现。正因如此,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才会在2015年一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弥补人权与发展之间的鸿沟。同样是因为清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才会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次会议上提交“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的决议,并获得大会通过。
在“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这一决议的实践方面,中国是享有话语权的,这不仅体现在中国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的减贫目标,还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感知中。中国人的钱包鼓起来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98元,处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中国人的住房更加宽敞,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中国人的出行更加便利,截至2022年底,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600万公里,建设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世界级港口群;中国人的生活环境更加绿色整洁,作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
中国的发展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得以享有更为充分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它还让我们的政治权利实现更为便捷。自2020年初以来,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一场世纪疫情。如何既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又能让公民的意见建议顺利抵达政府各部门?这是中国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2022年10月,《立法法》修正草案首次审议后,向全国征求意见,共收到近千条公众通过互联网提出的意见,在充分吸收了这些意见后,《立法法》修正草案二审稿得以完成,并再次向公众征求意见,最终于今年3月通过。除了参与国家立法这样的大事外,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建议也有渠道提出,通过建立12345热线,这些建议的提出方式更加便民,反馈更加及时,“有事就打12345”成了新的时髦语言。
通过发展,中国人权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为全球人权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原因之一。要帮助其他国家解决人权问题,关键还是发展。为此,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倡议,并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中国的“菌草”技术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国家人民解决生存权问题,中老铁路的贯通让老挝的铁路里程从3.5公里变成422公里,“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中国俗语,即将有它的老挝语版本。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助力当地居民的自身发展。今年8月,一条由中哈共建的哈萨克斯坦国家级公路即将竣工,在中企承建的一段公路项目上,有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女工,名叫“古丽”。古丽刚到工地时,尽管工资已经超过当地平均水平了,但每月也才20万坚戈(约3240元人民币),用她自己的话说,“中国企业培养我成长”。现在的古丽已经熟知各种办公技能,收入也涨到了35万坚戈(约5667元人民币),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古丽以及无数人的经验表明,个体人权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长久发展,又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但当前的世界环境远谈不上和平安宁,因战乱动荡、贫困饥饿、气候变化等诸多新老问题叠加,全球发展仍不充分,人类发展指数三十年来首次持续两年下降,部分国家公民的生存权都因粮食不安全状况加剧而难以保障,全球超过十分之一人口面临饥饿威胁。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今天,如何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正向发展显然是道难题。
在此,我们呼吁各国应在联合国框架内重温《发展权利宣言》之精神,以按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目标为己任,通过发展以促进人权,进而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合作的环境。这条道路我们已经踏上,并将沿着这条大道通途阔步向前,未来,定有更多的同路者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