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国际交流

达璐: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权发展模式

——在2023·中欧人权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3-09-25 11:21:28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作者:达璐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2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2023·中欧人权研讨会”在意大利罗马举办。本届研讨会以"现代化与人权文明多样性"为主题,下设"文明交流互鉴与现代人权理念的发展""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时代的人权文明演进"3个分议题。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达璐在“分议题二: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权发展模式》的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权发展模式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达璐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断表明,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现代化将是中国发展的一个主题词,它既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也是我们需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一、从“自强”到“自立”再到“自主”——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三个阶段

  一般认为,现代化这一概念源自欧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起来的,以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为起点。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自清末以来,现代化便是我们迫切希望达成的目标,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以“救亡图存”为目标,以“自强”为口号,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现代化实践,但这些运动显然没有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面临外来侵略及政府腐朽等内忧外患,如何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通过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开始进入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又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就这样,在动荡中,中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了局部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经过70余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取得的成果也更为丰硕。中国政府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方式。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其发展轨迹往往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职业分工专业化、教育水平日趋提高等特征,因此我们在考量一国的现代化程度时,不能只盯着一两项指标,而应综合考虑。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现代化报告2020》的报告,这份报告对现代化国家的定性做了划分,六项标准分别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以及人的现代化,其中又以先进生产力、社会公平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关键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报告得出截至2017年,世界上只有20个国家达到了现代化国家的标准,其中绝大多数在欧洲。

  根据上述报告所划分的现代化国家标准,我们选取了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衡量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示中国人权事业的长足进步。

  具体而言,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5698元,按当前汇率达到了将近11000欧元,按世界银行标准,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十年不低于4%,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政治方面,民主是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西方基于“一人一票”及党派竞选方式的国家民主政治模式不同,中国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期克服西方选举民主中选民的民主权利只在投票时被唤起,大选后便进入休眠的民主困境。为实现人民参与、监督落实到各环节的民主,中国在法律规定、制度安排、日常治理等各方面发力。首先,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根本上肯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次,在制度安排上,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国家权力在人民手中,同时也兼顾实际,让国家维持高效运转;最后,在日常治理方面,公民具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监督权,通过建立信访制度,实施《信访工作条例》,公民权益更有保障。

  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进步举世瞩目。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中叶的8.6%,增长到了24.02%,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主动承诺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从理念落实为现实,自今年起,每年的8月15日都是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突出。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本质,其主要表现是人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各领域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做到发展现代化是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当前中国所推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关键就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唯有此,这条路才能走得通、行得稳。

  综合上述各标准来看,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目前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行。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权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两者所服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那就是中国人民。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超越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

  中国式现代化并非空穴来风,既吸收了西方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优秀经验,又立足于本国实际,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固然是基于中国实际而形成的,但也为其他尚未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发展路径,以克服西方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权困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发展困境,事实上丰富人权的发展模式。

  其一是现代化带来的普惠性问题。当前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仍只有20余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式现代化正在让14亿人迈入现代化,这将极大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一方面,现代化的成果将有更多人共享,另一方面,中国的经验也可供其他人口众多国家发展现代化提供借鉴。

  其二是现代化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现代化最早在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追逐资本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富人占据越来越多的财富,穷人生活每况日下,阶级固化等现象被解释为人的禀赋差异。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每一个人都能被看见,都是现代化的目标。

  其三是现代化带来的精神空虚问题。现代化给现代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应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导致了精神匮乏、拜物主义盛行的弊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富裕的同时,也要富足精神,为其他尚未实现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其四是现代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英国、美国、日本等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民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不能一味追求发展而放弃环境。为此,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扶持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

  其五是现代化带来的和平问题。和平安宁的环境是现代化发展、人权实现的必要条件。早期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侵略压迫的血腥之路,以牺牲本国劳动人民以及他国为代价。这样的道路与联合国宪章背道而驰,不具有可复制性,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才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给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宏伟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条发展道路的起点是人民,依靠的是人民,终点也是人民。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的人权事业也必将取得更大成就。相较于先前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普惠、均等、均衡、可持续、和平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它不仅拓宽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更在事实上丰富了人权的发展模式。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