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研究会12月4日在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精神、影响意义和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丰富世界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12月4日在京举行。图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钱晓燕作大会发言。(刘健 摄)
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钱晓燕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取得的成就及相关国际交流情况作简要介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社会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推动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促进机制持续健全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年均新增超过1300万人。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过乡村,2022年底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2.6%。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平稳。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持续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持续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四是农民工就业渠道更加畅通。畅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推动农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全国农民工总量由2012年的2.63亿人增加到2022年底的2.96亿人。五是困难人员就业得到有效帮扶。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对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六是女性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实施的六种就业歧视行为,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联合约谈、司法救济等保障机制。七是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日益完善。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明确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强社会保障可及性。将更多的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亿人、13.5亿人、2.4亿人、2.9亿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二是增强社会保障可靠性。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发展,推动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等第三支柱建设,对第一支柱进行有效补充。三是增强社会保障可持续性。不断强化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目前,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8万亿元。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委托投资合同规模约1.6万亿元,年金基金资产规模超过5.2万亿元。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基金权益约2.7万亿元。四是增强社会保障兜底性。发挥社会政策托底功能。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养老保险费。今年上半年,1555万人员享受了这一政策。五是增强社会保障便捷性。制定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规范经办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有力保障了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实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持卡人数达13.7亿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社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以服务整体外交大局、服务人社中心工作为目标,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相关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以国际劳工组织为核心,以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多边机制为重点,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分享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发展成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普惠包容的人社领域全球治理体系。今年6月,我部王晓萍部长在瑞士日内瓦出席第111届国际劳工大会并发言,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以及人社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发挥的重要作用。7月和9月,我部领导分别赴印度和南非出席二十国集团劳工就业部长会议和金砖国家劳工就业部长会议,在国际劳工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二是努力拓展双边合作。以高层互访引领就业与社保领域双边合作顶层设计,构建涵盖人社业务各板块、全面均衡的双边合作关系框架。我部领导多次出席中德政府间磋商、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中英财金对话等机制性活动,以及与俄罗斯、瑞士、法国等国对口部门的高级别对话,目前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同时与德国、法国、新加坡签署了青年实习交流计划协议,促进青年实习交流,巩固双边友好关系。
三是不断加强技术合作。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重大外交倡议,以技术合作项目为抓手,传播中国理念,服务中心工作。多渠道争取资源开展对外援助,推动实现“民心相通”。2012年以来,我部与国际劳工组织签署了7份合作文件,向该组织“南南技术合作基金”等捐款1040万美元,持续在东盟等地区开展就业和技能领域南南合作项目。同时,用好外援资金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人社领域改革发展。组织实施中美集体协商、中欧社会保障、中加调解仲裁等技术合作项目,对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等起到积极作用。
未来,我们将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对人社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塑造新时代人社国际合作新亮点,为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推动全球社会正义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取得的成就及相关国际交流情况作简要介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社会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推动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促进机制持续健全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年均新增超过1300万人。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过乡村,2022年底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2.6%。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平稳。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持续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持续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四是农民工就业渠道更加畅通。畅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推动农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全国农民工总量由2012年的2.63亿人增加到2022年底的2.96亿人。五是困难人员就业得到有效帮扶。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对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六是女性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实施的六种就业歧视行为,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联合约谈、司法救济等保障机制。七是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日益完善。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明确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强社会保障可及性。将更多的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亿人、13.5亿人、2.4亿人、2.9亿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二是增强社会保障可靠性。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发展,推动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等第三支柱建设,对第一支柱进行有效补充。三是增强社会保障可持续性。不断强化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目前,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8万亿元。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委托投资合同规模约1.6万亿元,年金基金资产规模超过5.2万亿元。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基金权益约2.7万亿元。四是增强社会保障兜底性。发挥社会政策托底功能。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养老保险费。今年上半年,1555万人员享受了这一政策。五是增强社会保障便捷性。制定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规范经办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有力保障了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实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持卡人数达13.7亿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社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以服务整体外交大局、服务人社中心工作为目标,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相关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以国际劳工组织为核心,以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多边机制为重点,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分享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发展成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普惠包容的人社领域全球治理体系。今年6月,我部王晓萍部长在瑞士日内瓦出席第111届国际劳工大会并发言,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以及人社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发挥的重要作用。7月和9月,我部领导分别赴印度和南非出席二十国集团劳工就业部长会议和金砖国家劳工就业部长会议,在国际劳工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二是努力拓展双边合作。以高层互访引领就业与社保领域双边合作顶层设计,构建涵盖人社业务各板块、全面均衡的双边合作关系框架。我部领导多次出席中德政府间磋商、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中英财金对话等机制性活动,以及与俄罗斯、瑞士、法国等国对口部门的高级别对话,目前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同时与德国、法国、新加坡签署了青年实习交流计划协议,促进青年实习交流,巩固双边友好关系。
三是不断加强技术合作。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重大外交倡议,以技术合作项目为抓手,传播中国理念,服务中心工作。多渠道争取资源开展对外援助,推动实现“民心相通”。2012年以来,我部与国际劳工组织签署了7份合作文件,向该组织“南南技术合作基金”等捐款1040万美元,持续在东盟等地区开展就业和技能领域南南合作项目。同时,用好外援资金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人社领域改革发展。组织实施中美集体协商、中欧社会保障、中加调解仲裁等技术合作项目,对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等起到积极作用。
未来,我们将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对人社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塑造新时代人社国际合作新亮点,为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推动全球社会正义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