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2024-01-04 11:16:36来源:人权蓝皮书(2023)作者:李云龙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李云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巨大飞跃。此后,如何保持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大规模返贫和新的贫困现象的产生,成为中国人权保障的新课题。

  2020年12月,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后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依然是艰巨任务,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决定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设立5年过渡期,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及时进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稳定性返贫底线。在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党委政府及脱贫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脱贫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切实巩固。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2021年5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其他严重困难家庭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状况、收入支出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点关注那些有大病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家庭。国务院扶贫办指导脱贫地区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目前已全面建立。按照这个监测机制,纳入监测范围的主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扶贫标准1.5倍以下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支出剧增、收入大减的家庭。监测对象的数量一般占建档立卡人口的5%左右,深度贫困地区可以放宽一些,但原则上不超过10%。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采取多种监测方式,主要有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以及基层干部排查等。在接到风险预警信息后,首先由乡镇组织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等入户核查,采集基本信息,获得农户承诺授权,确定疑似风险户。其次,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对拟纳入监测对象的基础信息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反馈给乡村。乡村根据入户核查、信息比对情况,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扩大会议,围绕拟纳入监测对象家庭状况、风险困难情况、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等,开展综合研判和民主评议,并进行公示。最后由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监测对象确定后,村级组织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并向乡、县申报,然后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监测对象返贫风险消除后,经过村级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和公示,最后由县级部门批准退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有效实现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目标。到2021年9月,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识别出的526万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员,近70%已经消除返贫风险。

  帮扶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壮大脱贫地区有优势的特色产业,让脱贫人口稳定增加收入。各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稳定和加强产业扶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规划,支持革命老区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革命20个老区重点城市与20个东部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引导东部城市社会资本到老区投资兴业。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中国科协合作,为每个脱贫县配备一个产业顾问组。产业顾问组由中国科协从全国学会等有关单位中遴选10名左右科技工作者,与脱贫县建立对接关系,根据脱贫县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情况,提供科技服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全国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的部分占到55%以上。全国832个脱贫县都培育出了2—3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东西部地区产业协作蓬勃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截至2022年11月底,东部省份共引导2633家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实际到位投资1354.2亿元,共建产业园区701个。2022年,东西部协作地区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单位采购和帮助销售1115.6亿元脱贫地区农产品,比2021年增加419.4亿元。

  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就业是脱贫的基本途径。脱贫靠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要靠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人社协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省内劳务协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等途径,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实现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3000万人的目标。2022年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视频会,要求深化省际和省内劳务协作,着力发展大量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特色产业和帮扶车间,开发面向脱贫人员的以工代赈和乡村公益岗位。2022年7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发展,确保完成稳定就业帮扶车间数量的年度目标。2022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达到3277.9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了132.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帮扶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但是,原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脱贫人口规模大、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不少困难。为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中国政府决定在西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脱贫摘帽县中选择一批脱贫摘帽时间晚、返贫风险大、低收入人口在农业人口中占比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原深度贫困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集中支持。中国政府调动大量资源,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国家在财政上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同时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智力支持。中央组织部等为每个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派遣农业产业等科技人才组团帮扶。国家乡村振兴局同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的专项工作,动员引导民营企业对接重点帮扶县,帮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创业,开展消费帮扶。2022年前4个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160个重点帮扶县发放204.94亿元贷款,同比增加28.9%。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重点帮扶县172亿元,比2021年增加15.2亿元,县均2.8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国工商联已动员3677家民营企业与重点帮扶县建立对接关系,累计已到位资金344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549个。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扎实巩固和拓展。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进一步增加到1650亿元,东部省份向脱贫地区提供220多亿元财政援助资金,选派1.4万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脱贫地区工作。在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的努力下,脱贫地区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脱贫群众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的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2022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1元,同比增长7.5%。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42元,同比增长14.3%。脱贫人口生活持续改善。

  作者简介:李云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权和国际关系。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