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人权意义
张立哲 鲍钰
摘要: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体现了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归宿的主客观因素在国土空间聚合关联,契合了人权作为宪法性权利的公共属性,呈现出了人权保障的规范、稳定与共识特征。成都作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重点单位,探索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路径,并通过结合地方实际,将人权理念融入示范区绿色、宜居、共享等政策规范、法律规范和发展规划中,实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化、形象化、规范化。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公园城市示范区 人权
公园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党和国家在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实质指向了人权的实现,蕴含着发展性、公共性指向和增进人民福祉的理论特点。示范区建设中包含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等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路径。
一、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制度规范与人权保障
公园城市建设与人权保障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公园城市建设的制度规范体现了人权保障实施的创新性、自主性以及地方性。总体来看,现有关于公园城市建设规范性文本中人权实现的规范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规范文本中确认人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在规范文本中确认特殊群体的人权。三是通过专项立法或者规划的专门部分体现人权保护内容,包括生态文明、文化、教育等权利条款。
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保障人权的实践经验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就是要追求建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整体和谐发展,推动和保障人权的实现。成都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新路径,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公园城市实体探索,在保障人权方面积累了有效经验。
(一)强化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权利保障水平
(二)贯彻开放发展提升政治权利保障水平
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从政治建设角度强调保障公民参与权,确立了“政府引导、居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服务”的民主议事制度,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现代治理水平。
(三)落实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权利保障水平
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保障人民享有美好生活环境的权利。以生态价值为导向,通过推动新时代城市绿色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城市功能与绿色发展的统一,形成“绿色+”新发展框架。以“两山”“两水”生态骨架为基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发展与环境的权利兼顾。
(四)促进协调发展提升文化权利保障水平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通过强化文化内涵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协调发展,提升文化权利保障水平,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更新和发展,注重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实现优质文化生活与天府文化的有机融合。
(五)实现共享发展提升社会权利保障水平
公园城市示范区坚持共享发展,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保障公平享有发展成果。成都通过优化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带动了城市的均衡发展,通过政府、社会、老百姓共谋共建共治,实现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共福利全民均衡共享。
三、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促进人权保障的对策建议
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促进人权保障,要从经济、政治、生态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理念促进经济权利发展:完善公园城市示范区经济增长路径
创新发展意味着要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一是要进一步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优势产业。加快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生态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二是要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引领能源、技术和产业低碳革命,推动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加速引导能源消费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自觉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三是进一步坚持创新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依托,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在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
(二)开放理念促进政治权利发展:完善公园城市示范区治理现代化路径
坚持开放理念,坚持和深化开放治理,努力建设全面开放公园城市,是公园城市示范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形成一核多元的共治格局。二是要进一步用好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建设智慧公园城市。加大全域网络基站建设,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逐渐形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法治社会建设,切实提升公园城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法治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共识和基本原则。
(三)绿色理念促进生态权利发展:完善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网络体系
建设好公园城市,要将绿色思想根植于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网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保护并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做好对原有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的修复、保护和加强工作,推动生态修复自然化、科学化。二是要进一步科学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客观地了解和评估公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识别出生态环境问题亟须解决的区域,分级分类做好保护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构建联通城市内外的生态网络体系。充分整合城市内外绿色资源,合理布局公园城市绿地,将城市内部绿地建设与外围资源串联融合,形成立体的生态网络体系。
(四)协调理念促进文化权利发展:完善公园城市示范区文化管理机制
为推动公园城市文化发展,需要建立适用的新机制,包括加强制度创新和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明确居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吸纳民众需求,形成特色文化,以提升公园城市的文化建设的生命力,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形成数字文化集群生态。
(五)共享理念促进社会权利发展:完善公园城市示范区民生服务体系
共享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倡导社会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在完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民生服务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要素,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做好城区配套平衡和运行管理的规划布局,构建好如公园一般的居住环境。其次,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顺应公园城市肌理整体推进老城区成片更新,既要高标准建设更新,又要高标准常态化管理。最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要增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
作者简介:张立哲(1984—),法学博士,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宪法和行政法、国家治理;鲍钰(1998—),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