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戴瑞君
2023年10月23日-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成功举办。会上,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戴瑞君发表以下观点:
我来自于中国社科院,非常荣幸应邀参加这个盛大的活动。我先说一个《联合国宪章》的关键词“人权”,这也是联合国三大支柱之一。之后,我想探讨一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不是有一些可以共同合作的契合点。
人权方面,很多人都以为发达国家基于来自西方文明的规范,但并不完全如此。我们都知道,《世界人权宣言》是1948年通过,到今年75周年了。《宣言》确实被当成是国际人权法的一个基石,也代表着全球对于人权形成的共识,它的起草者来自于西方和东方,也包括中国。中国的代表张彭春博士是起草委员会的副主席。还有另外一位重要人物——罗忠恕,他也对国际人权法的诞生作出了贡献。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40年代做过调查,他的理念获得了积极响应,他把中国的理念引入到《宣言》当中。
国际人权法确实是基于各种各样的文明,但西方对于人权的看法仅仅是本土的一种话语。其实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可以看到有共同的标准,这是让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民都能够实现的标准。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次会议刚刚结束。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一起提出一个决议,就是管理好、保护好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会议一致通过这个决议。这一点为什么特别呢?因为这个决议是一致通过的,而不是表决通过的。这在人权理事会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在过去经常有中国提出的决议或者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决议,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有英国会反对,最终把它转向否决。但这个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决议是大家一致通过的。欧盟和美国表达他们愿意加入这样的共识,这也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冲突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取得共识。
再谈到契合点,不仅仅在气候变化领域,在人权领域的话题,包括平等、非歧视、保护脆弱群体、在数字时代不让任何人掉队等等,这些一定是我们可以寻找到契合点的领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