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于润田|中国人权教育:创造人人享有人权的美好未来

2024-02-26 09:53:29来源:仁之言作者:于润田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人权教育是培养人们发展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所应拥有的权利,尊重并维护自身以及他人的权利的途径。其内核在于传递尊重人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人享有人权的价值观和信念。
1991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强调人权教育的重要性。此后,国内多所高校成立了人权研究机构,自主开展人权研究活动,人权的教育与研究自此蓬勃发展。

  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4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每一期行动计划都将人权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人权教育与中国人权保障实践相互促进、稳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权教育是促进人人追求幸福发展、推动我国新阶段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规划人权教育的方向,社会各界的人权实践不断深入拓展,人权纳入课程体系、专题纪录片讲述中国人权故事、开展人权主题培训等。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实,我国的人权教育持续迈向新台阶。

  我国人权教育的开展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教育各阶段开设人权课程,促进人权知识的普及;第二,面向社会各部门开展人权培训,促进人权价值的落实;第三,真实展现人权保障实践,促进对人权实践的正确认识。

  将人权贯穿教育各阶段,播撒下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火种。在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开设了“道德与法治”等专题课程,成为全民人权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课程将人权意识和对基本权利的尊重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故事场景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尊重人权的意识。此外,高等院校中的人权教育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人权法、人权原理、人权国内保障等课程被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2023年9月,吉林大学建立全国首个人权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从人权学科到人权学,标志着我国的人权研究与实践已拥有丰厚的成果积淀,人权教育跃上新台阶。将人权教育融入高校培养体系,有助于加强人权普适性教育,深化人权理论与实践,培养担当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拓展人权社会培训,促进人权价值观念在社会各界得到落实和弘扬。行动胜于雄辩,当每一次校园活动都尊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权利,当每一个司法案件的程序都尊崇法律、尊重人权,当每一篇报道都体现对人的关怀,当日常生活的每一处都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人权的价值自然就能深入人心。我国第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指出:“在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权知识培训,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职场文化。” 不仅为教师、公职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举办人权教育活动,还将人权培训进一步拓宽至媒体专业人员和新闻工作者,让尊重与保障人权的价值观念蔚然成风。

  讲述人权保障故事,促进人们对中国人权保障实践的正确认识。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对于实践的正确认识是开展人权教育,将保障人权落在实处的关键。人权是普遍的,但保障人权、实现人权的路径却需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将真实的中国人权实践展现给更多的人,就是对误解或抹黑中国人权状况者最好的回应与纠正。当前,越来越多的报道和纪录片都在讲述着中国脱贫攻坚、推进人权法治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实践。媒体对人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促进传播中国人权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媒介,以展现中国实践的方式开展人权教育,让那些生动的中国人权保障实践得到更广泛地凝练、传播与发展。

  30余年来,从人权研究的萌芽,到设立人权学一级学科,人权教育的卓著成效源自众多人权学者的扎实努力,更源自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人权实践已经为开展人权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权教育的稳步推进也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擘划了美好蓝图。我们可以乐观展望人权教育的发展前景,同时应当积极推进人权教育的普及与纵深,向人人享有人权的美好未来持续努力。

  (作者:于润田,吉林大学法学院直博生)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