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魏南枝:化解发展赤字 实现发展权利

2024-03-28 15:40:13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作者:魏南枝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化解发展赤字 实现发展权利

(中国)魏南枝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上述挑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该倡议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从人权保障角度看,这是中国提供的人权治理新理念,是针对发展赤字如下三个主要方面所提出的中国方案,有利于推动各国各地区人民实现发展权利。

一、不同国家与地区发展失衡所形成的发展赤字

今天的人类社会创造与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经济和物质条件的不平衡不仅存在于国家与地区内部、还存在于国家与地区之间,并且发展失衡所产生的贫富悬殊还在日益扩大。

人权具有不可分割性。美国利用霸权地位,特别是将军事霸权、金融霸权和话语霸权等相结合,打着人权的旗号,根据自己的需要肆意分割人权内容,在世界各地制造人权危机。其结果是,南北差距正在持续扩大,“边缘”国家和地区进一步被“边缘化”甚至呈现国家破产、军事冲突和暴力失控等局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普通民众深陷经济危机、政治动荡和治安混乱等困境之中,甚至生命安全难于得到保障。

例如,美国用美元向全世界购买商品,然后每隔10到15年通过潮汐来收割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让美元再回流美国,这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经济社会权利的压制甚至剥夺;又如,美国以维护人权为名滥用军事霸权,使伊拉克等文明古国饱受战争摧残,目前有200万伊拉克儿童无法上学,剥夺当地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再如,美国滥用话语霸权,以维护人权为名策动颜色革命,在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等地以人权为名挑动分裂骚乱,以维护当地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名,行地缘政治之实,限制当地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人权进行了分割或片面利用。

事实证明,失衡的国际经济格局与全球治理体系以及“以邻为壑”的发展理念难于产生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千年来,不同人类文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和实体经济。例如,60年来,中国医疗队大爱无疆书写了中非友谊的动人篇章;又如,中国正在伊拉克建造至少1000所学校;再如,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跨境物流运输网已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所推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旨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全面参与的更加均衡的全球化模式,通过开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等活动,缩小和消除在政治、经济和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差异和分歧。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国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构建既具有多元性又具有包容性的平等世界秩序:这种“平等”不是同质性的排他性的平等,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平等;不是形式上的、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也不仅是简单的分配意义上的平等,而是发展机会与发展权利的平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理解平等、解释平等和实现平等,这是消除发展赤字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中国为推动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发展赤字挑战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二、社会内部贫富两极分化产生的发展赤字

人权之本在于人,人人生而平等。人的发展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改善,是以人作为主体、以人的福祉作为出发点的。人类社会所能自行支配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必须服务于包含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长期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短期利益,也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地区)还是发达国家(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都存在着利益受损者,并且受损者往往是那些无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普通民众,例如缺乏技术的蓝领工人。全球范围内的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内部个人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导致的两极分化加剧。占据了绝大部分资源的极少部分人追求财富的不断膨胀,一部分劳动力被要求透支工作,一部分劳动力被长期排斥在就业市场之外。“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消费者-穷人”分化加剧,资本逻辑产生人的异化、分化和原子化,穷人处于巨大的生存困境,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正在不断萎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开幕式上表示,全球贫困和饥饿状况几十年来首次加剧,2023年全球共有3.39亿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较2022年增加了25%。世界不再前进,而在倒退。构成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赤字挑战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要通过发展来化解发展赤字,就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即“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为此,在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过程中,要“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处理劳动和资本关系过程中,要“倡导勤劳俭朴、努力奋进的社会风气,让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在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过程中,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也就是说,要让不同社会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共赢共享”式发展之中,不被强权逻辑和资本逻辑所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大多数民众。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源自于中国经验,例如,中国劳动者的全面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和各民族的大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成为劳动模范,他们不仅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的模范带头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重要的干部培养来源,或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极大地增强了出身普通家庭的中国人进行政治参与和政治领导的机会与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的人民性和民主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保障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普遍的政治经济社会参与。

又如,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举,是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的中国特色人权观的最生动诠释,更是世界人权史上的发展奇迹。

再如,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建国之初,全国5.4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小学实际入学率不到20%,受传统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禁锢以及很多因家庭贫困无力上学等多方面影响,全国妇女人口中的文盲率在90%以上。今天,与我国的人口比例呈现为"男多女少"的现象相反,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女生的总占比已经超过了半数,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女性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进步。

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发展赤字

“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以追求物质财富和资本增殖为逻辑起点,其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一条军事征服、经济掠夺、文化殖民之路。该道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挖掘与使用,对环境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资本逻辑之下,工业化、城市化浪潮滋养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经济全球化带动满足个人欲望的各种消费日益膨胀。但是,有限的地球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无力支撑无限制的生产和消费,例如,气候全球性变化和土壤受杀虫剂、化肥等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情况凸显了这一不可持续性,形成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发展赤字挑战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人类需求的无限制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张力,客观上要求人类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球发展倡议提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推动发展观从“为了发展而发展”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必须处理好“无限扩张的生产”、“无度刺激的消费”与“有限储藏的资源”三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处理好当前经济发展目标与未来经济增长潜能、当下人民福祉与造福子孙后代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要从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两个维度来化解发展赤字问题。

绿色发展观所带来的发展理念革命,是在总结数千年中华文明所积淀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发展理念和近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为寻求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之路而提出的。该发展观要求有放眼全局和造福人类未来的使命感,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逐渐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转向以满足未来需要为前提对当前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与合理使用,对能源进行可再生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与有机运行。

绿色发展观不仅仅体现为通过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体现为广大民众多渠道参与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以推动实现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体现出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与经济等的融合发展的特点,实现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观突破了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二元对立关系的陈旧框架,而是强调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在于探索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都得到持续发展的方式,既能获得保持其赖以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供给,又能避免潜在的环境公害;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扩大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要保护“青山绿水”、将美好的环境视为可贵的财富和重要的民生问题、将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视为人类最好的储蓄。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不仅都享有发展权利,而且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化解发展赤字,就应当从形成当前世界发展赤字的原因去进行反思;化解发展赤字,就要求各国、各地区和个人都应当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以损害其他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利益作为发展自身的代价。因此,为了化解发展赤字,应当推动共赢共享式发展,释放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潜能和加强发展大联动,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来促使大多数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作者魏南枝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