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2024年

2024-06-14 16:59:09来源:《人权》杂志作者:李聃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1月

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这部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条例聚焦突出问题,重点规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及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月4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引诱、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月9日,新疆大学发布《国际人权法视野下新疆南疆四地州教育中的人权保障》研究独立报告(中英文版)。报告基于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国际法规范基础、国内法制度构建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南疆四地州免费教育中的未成年人人权保障情况,指出普及15年免费教育为新疆南疆四地州未成年人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教育权利保障,有助于南疆四地州进而整个新疆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

1月11日,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2023年,全国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3万处,提升1.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0%。

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从卫生健康部门行业管理转向多系统多部门的综合治理,从关注单个机构的发展转向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发展,优化资源整合和下沉,拓展服务模式和内容,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让百姓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抓前端、治未病”,要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审判职能,特别是将工作重心放在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案件,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要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办好教育、就业、医疗、安居、养老、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要能动用好法律和司法政策,切实解决好一些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所急所盼,把工作做在平时,努力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

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有关情况。《意见》近日正式以国办名义印发实施,具体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完善,恐怖活动认定清晰、处罚规范,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规范权力运行,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有力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

1月23日,中国在瑞士日内瓦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会。在审议中,120多个国家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进展,充分肯定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参加了审议。1月2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第45届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参加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

2月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多个,全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湿地生态旅游、湿地自然教育等蓬勃兴起,良好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发表主旨讲话并接受现场提问,驳斥了所谓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的谬论。王毅说,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一些国家的不适焦虑,他们编织涉疆谎言的目的是要搞乱新疆,进而阻止中国的发展振兴。中国也有发展的权利。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将为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助力全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旨在通过司法裁判规范养老服务内容,引导养老机构健康运营,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助力老年人放心养老、安心养老。养老机构作为经营场所,对入住的老年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养老机构作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经营场所,应当对其场所和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服务。

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甘肃省陇南市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设立五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是五年过渡期的第四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新的变化,要集中更多资源力量支持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区域发展,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2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引导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健全用工管理制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2月27日,国家民委在京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座谈会。概论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使用,对于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导青年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案例制度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解决案例指导不规范、不及时、不系统、不一致和难检索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截至目前,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达3,711件。其中,刑事案例1,453件、民事案例1,643件、行政案例405件、国家赔偿案例23件、执行案例187件。

3月

3月7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外妇女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致辞,向中外妇女致以节日问候。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推动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加速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共同推进全球性别平等议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3月11日至20日,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会议。参会期间,代表团专家就中国对隐私权的保障、中国保障残疾人权利实践等主题多次作大会发言。代表团还于14日和18日分别举办“现代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以中国西藏和新疆为例”主题边会和“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主题讲座。

3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举措的汇报。会议强调,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3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关于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管理,严格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相关政策。通知明确,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合理设定并明示收费标准,鼓励其减免收费。依法打击向残疾人违规收费或克扣工资等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行为,营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3月14日,外交部网站发布《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事实真相》。报告用大量事实,揭露了美国所说的“言论自由”到底是什么样的言论自由;美国在国际上到处声称“言论自由”,但实际上干了些什么,真实目的是什么。报告指出,美国长期标榜言论自由,也长期奉行双重标准,用所谓“言论自由”的空洞政治口号和虚伪道德面具来掩盖政治操控和社会不公。在美国国内,政治斗争践踏言论自由,新闻干预威胁言论自由,社交媒体侵犯言论自由。在国际上,美国幻想继续“一言堂”,用霸权霸道霸凌阻碍国际关系民主化,用诬蔑造谣抹黑破坏国际舆论环境,用自我粉饰的道貌岸然形象和冠冕堂皇的说辞蛊惑国际社会。

3月1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系列指引指南,引导企业进一步依法合规用工,更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引导劳动者依法合理维权,进一步畅通劳动者权益维护渠道。

3月20日,第三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在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00余名嘉宾围绕“民主与治理现代化”“数字时代的民主与法治”“人工智能与民主的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民主与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商民主真谛和互鉴之道。

3月21日,中国老龄协会在北京发布2023年度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有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再就业和争取孙子女探视权的民事案件,也有侵害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的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3月22日至4月18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的“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走进新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北京、上海、河南、山东的医疗专家团队,深入新疆,设置41个筛查点开展先心病患儿筛查,并为往年救助的患儿进行复查,预计覆盖约8,000名儿童。

3月27日,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司法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对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作出部署。“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重点面向农村妇女及其子女和家庭,围绕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树立家庭新风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在全国开展,重点覆盖西部10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西藏、新疆各县(市、区)。

4月

4月8日至10日,中国18位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陆续向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起诉日本政府,这是中国慰安妇群体对日申诉32年来,首次在中国法院起诉日本政府。早在1992年,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诉,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妇受害者公开道歉并赔偿。1995年至2007年,日本法院经过几十次开庭最终判决:承认历史事实,不对受害者公开道歉,不予经济赔偿。

4月9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国家媒体负责人研讨班”在新疆启动,来自21个国家的26位外国媒体人在一周时间里先后赴乌鲁木齐、巴州、喀什等地参访采访,与专家学者研讨交流。该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承办。

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情况。近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

4月18日,“幸福西藏沧桑巨变”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拉萨召开。65年来,拉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0.4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834.79亿元,年均增长11.1%。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半程马拉松、跨喜马拉雅自行车挑战赛等精品赛事知名度不断提升。

4月21日,2024年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在广东科学中心开幕。论坛以“我们爱科学”为主题,搭建各国少年儿童组织、少年儿童代表友好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来自40个国家的190余名少年儿童代表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代表、少年儿童组织负责人、少年儿童出版机构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等参加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组织、机构的交往合作,推动中外少年儿童友好交流。

4月22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这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损害领域发布的首项国家标准,可从制度上巩固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态势,从法治角度解决农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长期存在的“鉴定难”等问题,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针对美国国务院于4月22日发布的2023年“国别人权报告”,汪文斌表示,美方年复一年炮制所谓“人权报告”,涉华内容充斥着政治谎言和意识形态偏见,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美国假人权、真霸权的面目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美方应该做的是反躬自省,首先解决好自身问题,停止以“人权教师爷”自居,停止对他国人权状况指指点点,停止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权,对外输出冲突动乱。

4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介绍,目前全国共确定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市131个,开通上线工伤医疗、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机构共398家。工伤职工按规定完成备案,持社保卡或电子社保卡可以到试点城市的协议机构直接结算相关费用。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解决工伤职工“就医垫资高、报销往返跑”等痛点堵点问题的重要举措。

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以“激发她活力,创造新动能”为主题,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教师事务与规划院长妮娜·齐普瑟作主旨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来寄语。论坛还启动了春蕾科技女孩新周期项目。

4月28日,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王红霞等20位青年女科学家、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设计及验证团队等5个团队获奖。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活动并颁奖,她希望广大女科学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勇攀科技高峰,矢志科技报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巾帼力量。“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设立,至今共有204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4月29日,全国妇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京共同为“全球妇女发展合作交流培训基地”揭牌。该培训基地旨在为发展中国家量身打造妇女能力建设、高端访学、援外培训等项目,支持“春蕾计划”等品牌项目“走出去”,打造赋能女性成长的平台、促进女性发展的平台、女性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培训基地将依托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开展系列活动。该学院自2013年起,通过开展长短期项目、承办“女性领导力与社会发展”国际硕士研究生项目等,共培训来自100个国家近1,300名学员。

5月

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9.70%,已经非常接近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的目标。

5月7日,由联合国妇女署与长沙市妇联举办的“预防与消除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婚家关系”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双方互换为期两年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引入“齐心协力,消除暴力(2023-2026)”项目试点落户长沙,探索形成实现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的优秀经验,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办纪念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委员长肖捷,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5月27日,在公安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介绍,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数、查处治安案件数较2019年同比分别下降12.9%和9.7%,其中爆炸、杀人等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数下降10.7%,每十万人命案发生数为0.46起。我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5月29日,第五届“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此次会议聚焦边疆社会治理、人权与非传统安全、国际安全等领域,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日本、菲律宾、瑞士、泰国、阿联酋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5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3,286人,提起公诉67,103人,同比分别上升35.3%、14.9%。其中,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侵害未成年人16,972人,同比上升24.9%,占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25.3%。

6月

6月4日,第二届中国-巴西减贫与乡村振兴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巴西社会发展部部长迪亚斯、农村发展部部长特谢拉以及双方政府、地方、高校等相关农业领域代表100余人参会。

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审理了一批标志性典型性案件。截至2023年底,全国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800多个,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6月13日,中国-东南亚职业与成人教育转型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多位专家学者交流了本国在职业与成人教育领域的治理经验,探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月13日至17日,中国同欧盟在华举行新一轮人权对话。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在北京会见欧方代表团团长、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副总司长帕姆帕罗尼。外交部国际司司长申博与帕姆帕罗尼在重庆共同主持中欧人权对话,中方立法、司法、民族、妇女等部门代表参加。中方全面阐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理念和成就以及关于全球人权治理的立场主张,对欧盟近期发布2023年欧盟全球人权和民主年度报告涉华内容、年度涉港涉澳报告提出严正交涉,强调新疆、西藏、香港事务和司法个案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干涉,要求欧方切实尊重事实和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停止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6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情况。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截至目前,我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搭建了我国网络法治的“四梁八柱”,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6月15日至23日,来自瑞士、加拿大、瑞典、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16个国家的媒体人赴乌鲁木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等地深入采访,与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多国媒体人在参观、采访后普遍表示,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多彩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新疆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多国媒体人感受到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6月22日至23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凯蒂·范德海登一行到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考察与中国合作实施的有关项目。范德海登表示,考虑到全球高温、洪水、干旱等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影响,与中国的合作将是未来几年应对气候挑战、确保儿童生存发展的关键。

6月25日,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对常态下防范传染病跨境传播的制度措施进一步予以完善,明确规定海关履行国境卫生检疫职责,应当依法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得侵犯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国境卫生检疫法于1987年施行,并分别于2007年、2009年和2018年作出部分修改。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以及产业政策等扶持措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7月

7月4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在座谈会上讲话。

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行政检察与民同行,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介绍,全国检察机关加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最高检会同全国妇联发布维护农村妇女涉土地合法权益行政检察典型案例,促进保障“外嫁女”在宅基地使用、征收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7月8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制定该指引,旨在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

7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甘肃调研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7月11日,2024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幼有善育”关乎万家幸福,更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政策层面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7月21日,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

7月25日至8月1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率人权交流团赴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双边交流,会见塔吉克斯坦人权事务专员博博佐达、司法部长阿舒里约恩、外交部副部长沙里夫佐达,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第一副议长、国家人权中心主任赛义多夫,以及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内务部、信息与大众传媒署等部门负责人。交流期间,我方向塔方和乌方深入宣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的重要部署,解读中国当代人权观及其成就和经验,表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7月31日,《西藏蓝皮书—中国西藏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会暨“十五五”时期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圆桌会在拉萨举行。此次活动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各专家学者参加了线下会议,西藏各市地相关单位线上同步参加会议。

8月

8月1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制定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施行。该规定设置了全方位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明确受到网络暴力后的救济措施。该规定进一步建立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制度体系,有力提升网络暴力治理效能。

8月7日至20日,2024年“一带一路”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在北京与内蒙古举行。来自阿富汗、缅甸、尼加拉瓜等国的代表19日到国家民委座谈交流,分享了各自国家民族情况和民族政策,表示世界多民族国家治理可以从中国的民族工作经验中寻得借鉴。本届研修班共有来自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42名从事民族工作的官员和学者参与。

8月8日,我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今年主题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美团、壹基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冠军家乡公益专项”,旨在携手优秀运动员回馈家乡,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乡村幼儿体育教育发展。

8月15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大唐集团共同主办的“环境、发展与人权: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树春表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守护人类美好家园,必须坚持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习近平指出,在巴黎奥运会上,你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他表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弘扬了体育道德风尚,赢得了广泛尊重认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在此次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

8月21日,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残联康复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为进一步推动《行动计划》的落实,中国残联、中央网信办等7部门决定联合开展第八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

8月28日,以“筑牢网络保护防线 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分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年度报告2024》。《报告》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

8月28日,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对外开放启幕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行。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一周年前夕,这座旨在展示中国无障碍建设发展情况的展览馆正式亮相。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是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中馆”,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共创共建。展览以无障碍“小切口”展现国家“大情怀”,宣传普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展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成就,弘扬无障碍人文理念,倡导无障碍文明意识,传播无障碍科技知识。

9月

9月2-10日,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率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智利和巴西。代表团分别向三国有关方面深入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以及当代中国人权观。三国相关人士高度赞赏中国人权发展理念、道路和成就,表示愿意学习借鉴人权发展经验,希望共同增进人权领域交流合作。

9月3日,由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等2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公布。根据行动方案,到2026年,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更加优化健全,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重点领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儿童信息台账更加精准,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牢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到2035年,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关爱保护体系全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等优质,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9月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国卫生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布。指导意见明确了健康乡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9月5日,第六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在西藏大学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与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基地)承办。来自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以及北京、上海、内蒙古、辽宁等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拉萨,就藏文古籍的保护与传承、藏文古籍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9月10日,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这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首次开展人权领域机制性交流研讨活动。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在会上发表致辞。超过120位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共同就人权发展合作展开讨论。

9月11日,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在山东青岛启幕。本届论坛,聚焦“数字赋能与妇女参与经济”开展交流分享,深化妇女领域国际合作。150余名中外嘉宾与会研讨。

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研讨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源头预防、分级矫治、依法惩处、综合治理入手,全面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惩治工作。

9月19日,外交部发布《中国出席联合国未来峰会和第79届联合国大会立场文件》,全面阐述中方对和平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权保障、文明交流、科技创新、全球治理改革等立场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月2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座谈会。人权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相关负责人,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媒体和高校师生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士高度评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既是进一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综合路线图,也是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行动宣言书。

9月24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上,100多个国家以共同发言、单独发言等不同方式,支持中方的正义立场,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古巴代表近80个国家作共同发言,强调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的内政,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代表“对话合作促人权之友小组”成员国作共同发言,呼吁人权理事会为各国通过对话交流积累信任,推进合作发挥应有作用。乌干达代表不结盟运动、委内瑞拉代表“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冈比亚代表非洲组等发言支持中国立场。

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发布,自2024年9月27日起施行。解释共26条,聚焦民法典实施后社会广泛关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9月27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重庆召开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会议。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达到3,295.3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276.1万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28-2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式现代化与妇女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妇女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京召开。5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女性参与高质量发展、女性参与协商民主、中国性别统计工作、人口高质量发展中的家庭建设、更好地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促进性别数字福祉均等、完善生育假期成本分担机制、新型婚育文化、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中国性别平等良好实践及国际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10月

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10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3)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第十六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通篇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系统反映了202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报告包括了关于人权法治保障的专题内容。

10月14日,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在京会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拉塞尔。谌贻琴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关怀指引下,中国大力发展儿童事业,积极履行《儿童权利公约》,不断提升儿童福祉,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中方愿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基础教育、卫生保健、乡村振兴、关爱保护等领域深化合作,为全球儿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拉塞尔高度评价中国在儿童发展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愿同中方保持紧密关系,开展更深入合作。

10月14日,在越南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强与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发表中越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确认,双方同意推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理念和倡议框架下合作;双方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就人权问题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加强人权领域国际对话与合作,坚决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和双重标准,坚决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10月17日,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在京会见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第一副主任米尔扎提罗·提拉巴耶夫一行。双方就中乌人权合作、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等议题交换了意见。蒋建国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理念和着力点,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做法和经验。提拉巴耶夫分享了近期在中国内地的参访见闻,高度赞赏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认为乌中应进一步开展人权交流合作,共同为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人权话语权作出更大贡献。

10月17日,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在众多业界专家的联合支持下牵头编写的《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京发布。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

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进一步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优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方式,提升监测帮扶工作效能,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当地时间10月22日,“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承办,德国明斯特大学、国际哲学学会合作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来自16个国家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平等与社会权利、数字技术与人权、气候变化与人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0月2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代表观点相近国家在联大第三委员会就单边强制措施作共同发言,重申反对单边强制措施,并呼吁有关国家立即彻底予以取消。傅聪表示,世界正面临相互交织的全球性挑战,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团结合作,坚持真正、有效的多边主义。

10月26日,以“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的第二届新疆人权事业发展论坛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新疆保护、传承和创新各民族文化的真实感受,充分展现了新疆各族群众享有平等文化权益的事实。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这份文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文件从四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一是强化生育服务支持,二是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四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10月29日,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明确我国将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统筹考虑提标和扩面,让更多学生享受资助政策调整红利。本次学生资助政策调整是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关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更大力度奖优助困、更多覆盖学生群体,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10月30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德人权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地区冲突中的人权保障”为主题,研讨交流中德两国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理念与实践,契合了当前严峻的形势,体现了中德两国专家学者对冲突地区人民苦难的高度关切。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