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刘炫麟: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

2024-08-20 16:16:57来源:新湘评论(2024年第16期)作者:刘炫麟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持续完善人权救济机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推动我国人权法治保障工作取得新成就。

立法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基石。人权保障的首要环节在于立法。立法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的过程,又是确立人权保障理念、原则和制度的主要抓手。当前,人权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问题,各国纷纷通过立法确认和保障人权。人权作为一项维护人的尊严所必需的权利,不仅被国际法所承认,而且几乎被所有国家的国内法或司法实践所认可。2024年是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写入国家宪法20周年,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等部门法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人权保障的内容和措施,初步建立起现代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执法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执法机关通过行使法定职权,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使得人权保障条款得以有效落实。我们既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管,又要畅通监督渠道鼓励公民、媒体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监督。例如,2024年4月26日,国家安全部公布《国家安全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个部门规章,就是旨在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进一步保障人权。执法机关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公正、文明。

司法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法院通过审理案件、作出裁决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权威性和终局性。公正司法是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法院应当加大对人权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力度,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获得及时有效救济。2024年是《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据统计,全国法院共审理国家赔偿案件31.8万件,其中司法赔偿案件9.9万件,决定赔偿金额75.35亿元,以法治平冤理直,以正义抚慰人心,不断加强对人权的保护。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司法救济渠道,旨在为公民提供全面、有效、便捷的人权保障路径。

守法是人权保障的公民基础。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只有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的公民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等方式,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同时,公民还应积极参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共同助力中国人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