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说人权》>报道

肖君拥:数字时代,人权保障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2024-10-29 11:44:29来源:中国人权网作者:贾璞玉 石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数字时代,人权保障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专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大步迈入数字时代。这一变革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为人权保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10月22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在德国柏林共同举办“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

  会议期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围绕新兴权利保障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接受了中国人权网专访。

  中国人权网: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权保障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同时,又使人权保障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肖君拥: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人权的内涵得到了显著的扩展与丰富。数字技术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开放的机会,促进了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保障了个体的受教育权。数字技术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使提供了新途径。公民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事务的动态,还能够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意见表达和政策参与,增强了民主治理的透明度和互动性。

  各国逐渐认识到数字人权的重要性,开始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例如,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数据隐私和保护设立了严格的标准,强调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权。

  技术的进步使得人权保护更加高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权机构可以更加方便地共享数据和信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人权挑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和任何其他影响深远的技术突破一样,新一代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个人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的风险不断增加。例如,网络黑客可能会利用技术手段窃取个人敏感信息。一些企业或机构可能会滥用个人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侵犯个人权益。

  网络暴力和信息操控现象在数字时代日益严重,对公民的表达自由和知情权造成了侵害。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或恶意攻击他人,导致网络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

  “数字鸿沟”使部分群体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方面存在障碍。一些地区或群体可能由于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因素,无法充分接触和使用数字技术,导致他们在获取信息、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权保障。

  算法歧视和自动化决策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招聘、信贷等领域,算法可能会因为历史数据中的偏见而排斥某些群体,造成不公平的结果。这种算法歧视不仅侵犯了个人权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中国人权网:近年来,网上对个人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权利的侵犯屡见不鲜,我们该如何应对?

  肖君拥:首先,对于人格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包括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行为,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如果行为人拒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这些权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对用户上传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中国人权网: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延伸到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我们国家是通过哪些举措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

  肖君拥:“数字弱势群体”通常指的是在信息社会中因技术获取、使用能力、资源不足或信息鸿沟而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其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获得或使用互联网及其他数字工具和服务。这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偏远地区居民、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4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远程实时无障碍信息服务。这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使弱势群体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数字弱势群体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有助于弱势群体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获取信息和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针对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在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的困难,政府推动平台App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更加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流程。这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政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鼓励弱势群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