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挑战以及不确定性是我们是否能够联合东西方不同的声音,团结起来,构建合作的桥梁。”22日,在柏林出席“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的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中欧开展人权交流的思考。
当天是研讨会开幕的日子,会议先后进行了一场主旨发言和两场平行论坛。会期虽然只有一天,却汇集了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位中欧人权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平等与社会权利、数字技术与人权、气候变化与人权等多个有关新兴权利保障的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建湘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深化中欧人权机构和学者间合作交流,能够为新兴权利的理论研究与保障实践注入新智慧。”
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监事会主席阿克塞尔·黑格维恩在闭幕词中表示:“柏林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也是东西相接历史相连的地方。在这里学习人权、讨论人权就意味着要交流、要互鉴,要有观点的冲撞。”9年时间,从2015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首届中欧人权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结出累累果实,建立了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对于中欧达成人权领域共识、架起文明共荣之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权是全球性议题,应通过全球合作来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更加广泛而热烈的响应。本届会议期间,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体权利、文明多样性等中国概念成为高频“热词”,给研讨会增添了底色和亮色。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谐的生活”
中欧两大文明在人权保障的传统上各具特色,但在面对新兴权利挑战时,应该携手合作,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机制,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安迈尔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理解为“和谐的生活”,即“我们要和平的生活,要有发展、有工作的权利,我们想要有足够的食物、有消费品、有医疗的权利,也希望在绿色的环境中生活。”
在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看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将我们带离分裂主义极端化的危险,拥护这一精神,是我们推进中欧双边关系的重要做法之一。”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经管及社科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系副教授艾菲·坎·顾坎儿认为,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合作方式,这种方式超越国界,通过全球参与积极投身全球环境治理。
“面对全球范围的冲突与战争,跨文化交流是解决冲突的当务之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呼吁不同文化相互尊重,为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创造前提。”德国联邦州黑森州欧洲与国际事务部门前负责人博喜文表示。
“集体权利比个人权利具有更高优先级”
德国经济学家、国际物流专家乌韦·贝伦斯在中国工作20多年,目睹了中国脱贫成就,他认为,“中国所有人都能享有安全的食物、穿得暖、有住房、享受医疗和社会保障,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人权。为了维护这一人权,集体权利比个人的权利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尽管欧洲宗教哲学学院院长、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汉斯-彼得·格罗汉斯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和自我发展,但他也承认,“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同样去履行我们对于群体的义务,这在德国也是如此。在德国的立法当中,个体也需要争取去满足整个大社会的要求。”
艾菲·坎·顾坎儿认为,中国为理解人权的唯物主义和集体主义内涵提供了一个全面框架。该框架与全球对环境权的认可相吻合,并有助于将环境权重新设定为对世界各国具有约束力的集体人权。
保加利亚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玛丽安娜·田认为,中国更加推崇以国家、社会、个人这样一个权利的优先顺序,来保证人民最根本的权利,中国的相关论述既维护了自身发展模式的权利,也凸显了西方制度的不足。
“承认所有文明和文化的丰富多样”
中国和欧洲对人权问题有不同看法,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差异。中德和中欧之间都保持着在政府间、民间智库和专家学者层面就人权问题的经常性交流。对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对方,而不是相互指责,搞冲突对抗。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曾琪也表示,美国近年来通过了一些针对性的限制措施,针对一些产品,比如棉花的进出口,通过了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破坏了多边国际贸易法的秩序,削弱了国际贸易法框架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违背了公平和透明原则。
德国联邦州黑森州欧洲与国际事务部前负责人博喜文表示,“人权被美帝国主义滥用,被作为他们帝国主义行径的保护伞,这是我们应该强烈谴责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智库就已经发展出一套理念,准备如果中国经济进一步高速发展的话,就用‘人权的手段’来孤立中国。”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促进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独立专家阿尔弗雷德-莫里斯·德萨亚斯认为,所有国家都应该互相尊重,避免干涉别国内政,承认所有文明和文化的丰富多样。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安迈尔强调,对抗无济于事,各国应互相交流学习,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开展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采取集体行动应对共同挑战,展望和平、包容和繁荣的世界。
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已经圆满结束,“在这么一个美好的会议上,革命正在发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德国智库席勒研究院院长黑尔佳·策普-拉鲁什的会议点评无疑也是本届中欧人权研讨会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