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说人权》>报道

“北京遇见柏林” 中欧共话新兴权利保障未来之路

2024-10-30 10:38:26来源:中国人权网作者:石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新兴权利的保障不仅是当代人权议题的延伸,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承诺。中欧两大文明在人权保障的传统上各具特色,但在面对新兴权利挑战时,我们应该携手合作,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机制,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先生在“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开幕式上表示。

柏林是一座文化多元、开放又包容的欧洲名城,在欧洲人权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0月22日,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柏林,围绕“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新兴权利保障的未来方向。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人的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催生了许多新的权利,也给传统人权赋予了新的数字化形态。如何保障新兴权利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中的新课题,也成为中欧两大文明的共同关切。

如何回应时代关切,马怀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人类优先”作为新兴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二是以真正多边主义,避免全球新兴权利治理失衡。三是以开放公正凝聚共识,探索提出中欧新兴权利保护合作方案。

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公使曾凡华认为,中欧开展人权研讨的目的,是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交流,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对方,而不是搞冲突对抗。尤其反对个别国家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甚至炮制谎言,攻击抹黑,干涉他国内政。

“捍卫人权,中国的成就无可比拟。”德国智库席勒研究院院长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赞扬中国在扶贫脱贫上的成就——在截至2020年的短短30多年里,使8.5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而且通过“一带一路”支持了150多个国家为此努力。她强调“生存权是我们最根本的权利,没有生存权一切都免谈。然而,目前德国还有15.8%的人口受贫困影响,美国有7500万人。”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建湘认为,虽然中国和欧洲各国具体国情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权理念和实践也不同,但是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保护新兴权利是当前中欧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际哲学学会和国际科学哲学院主席、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哲学教授尤雷·佐夫科呼吁要开展文明对话,在对话中相互学习,从人权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保护人类和人类生存条件这一深刻问题。

阿尔弗雷德-莫里斯·德萨亚斯作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促进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独立专家,他强调,所有国家都应互相尊重,承认所有文明和文化的丰富多样。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有助于中欧双方在新兴权利的保障方面达成共识,搭起政府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并结下深厚友谊。

欧洲宗教哲学学院院长、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汉斯-彼得·格罗汉斯表示,跨文化讨论人权非常重要。几十年来,德国和中国始终坚持开展人权对话,中欧人权研讨会已经成为中欧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这有助于中国和欧洲从不同视角出发理解彼此。

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于2015年,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对于中欧达成人权领域共识、架起文明共荣之桥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第九届,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承办,德国明斯特大学、国际哲学学会合作举办,围绕“社会权利与经济不平等”“数字技术与人权的交集”“可持续性——平衡个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权利”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