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史海回眸 | 渗透劳工阶层,拉美裔不断提供政治新视角

2024-12-18 11:09:55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尤旭东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编者的话:目前美国拉美裔人口约有652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9.4%,是除白人外的第一大少数族裔。虽然占据“地理优势”与“人数优势”,但拉美裔一度难以融入美国社会。不过他们没有因此退却,特别是大量进入劳工阶层的拉美裔,用自己的双手拼出一片天地,并通过政治、法律不断抗争,成为构建美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首位拉美裔参议员“为原住民而战”

拉美裔,又称拉丁裔,是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尽管拉美裔的很多族群肤色接近白人,但仍被美国白人视为有色人种,被区别对待。

奥克塔维亚诺

不同于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以及非裔、亚裔等移民,拉美裔美国人不全是移民——早在美国边疆向西南推移之前,就有不少墨西哥人生活在现在美国的版图上。

19世纪的美墨战争中,墨西哥战败,于是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等地被纳入美国。墨西哥“原住民”看着“国境线”退到了自己身后,他们就这样成了“美国人”。

因为地理位置相邻,除了被纳入美国的“原住民”,还有很多墨西哥人到美国发展,在“新大陆”寻找机遇,美国首位拉美裔参议员就来自墨西哥。

1859年,奥克塔维亚诺·安布罗休·拉拉佐洛出生在墨西哥奇瓦瓦州。他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童年受到良好教育。奈何战乱无情,1862年,法军入侵墨西哥,奥克塔维亚诺的家乡受到波及。幸得父辈友人相助,年幼的奥克塔维亚诺被带到美国照顾,以躲避战乱。

成年后的奥克塔维亚诺移居得克萨斯州,并于1884年加入美国籍,在得克萨斯州登记为民主党党员。因为口才出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奥克塔维亚诺逐渐成长为一名律师及演说家。他还逐渐踏足政界,1890年,他成功当选为得克萨斯州的一名地区检察官,并于1892年获得连任。第二个任期后,奥克塔维亚诺移居新墨西哥州,在那里开设了律师事务所,还赢得了“迷人演讲者”的称号。

奥克塔维亚诺的政治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1900年、1906年和1908年,他3次竞选美国国会领土代表,均未成功。少数族裔本就受到白人指摘,在当时拉美裔普遍倾向共和党的背景下,奥克塔维亚诺作为民主党代表显得更为“另类”。

1910年,民主党拒绝派出拉美裔代表参加新墨西哥州制宪会议,且对保障拉美裔公民权利的条款表示反对。奥克塔维亚诺坚决维护自己族裔的利益,与民主党决裂,他说:“我不认为一个公民必须将自己的心交给固定的一群人,或政党。”

奥克塔维亚诺精通英语和西班牙语,经常为家乡的各家报纸撰稿。他在文章中强调完善拉美裔的教育设施,还提倡双语教育,他在拉美裔社会的影响力日渐提高。

1918年,奥克塔维亚诺获得新墨西哥州共和党提名,被选为州长。任内,他成功应对旱灾,平息煤矿工人罢工,并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限制童工、保障孩童教育、提高教师工资等,还赦免了一些被指控杀害美国公民的墨西哥士兵,当时有媒体评论道:“新墨西哥州似乎被墨西哥收回了。”

1928年,奥克塔维亚诺赢得竞选,正式成为美国第一位拉美裔参议员。尽管由于身体原因,奥克塔维亚诺在任内并无很多建树,但他始终以“土著人民的杰出拥护者”形象激励着后辈,如首位进入美国国会的古巴裔女性伊利安娜·罗斯·莱赫蒂宁等。在目前的国会中,共有40多名拉美裔众议员。

1942-1964,400万墨西哥合同工进入美国

19世纪中叶,加州等地的淘金热催生了第一次拉美裔移民潮。此后几十年,墨西哥、加勒比地区的动荡及美国用工需求进一步促使大量拉美裔前往美国,直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1930年,美国墨西哥裔已超过160万人。

事实上,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跨国流动基本不受阻碍。墨西哥移民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走亲访友,寻找工作机会。彼时,美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采矿业和农业蓬勃发展,当局与企业主乐见廉价劳动力的到来,矿场煤站、铁路工地、种植园中满是墨西哥移民。

墨西哥工人前往美国务工。

然而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美国社会开始谴责墨西哥移民,称他们是造成大萧条的元凶。此后,美国政府开始大量遣返拉美裔工人。

不过美国加入二战后,国内工人大量进入军队和军工企业,劳动力需求急剧增加,美国政府又开始迎回拉美裔工人,尤其是地理上方便的墨西哥工人。在美国政府和墨西哥当局的协商下,墨西哥农工计划启动,1942年至1964年间,400多万墨西哥合同工经美墨边境进入美国,投身到美国农业、铁路、肉类加工、钢铁加工、金属铸造、汽车制造等行业,从事低端工作。

自始至终,拉美裔的薪水都低于白人,墨西哥人从事的工作一度成为最糟糕工作的代名词,这是一种建立在种族不平等和压迫基础上的劳动关系。压迫伴随着反抗,虽然被本地工会排斥,但拉美裔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人组织,实施抗争。

1917年,亚利桑那州发生了墨西哥铜矿工人罢工。1935年,罗斯福签署《瓦格纳法案》,拉美裔开始加入产业工会联合会等工会中,并参与到“人民阵线”运动中。二战之后,拉美裔劳工工会运动成为更广泛的民权运动的一部分,直至今日,拉美裔工人的斗争仍没有停止。

“湿背行动”,美国史上规模最大驱逐事件

拉美裔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不少挫折。20世纪30年代,一种宽松套装的装束在少数族裔年轻人之间悄然流行,被称为“佐特服”。拉美裔青年将这种服装穿出了自己的风格,扁平的帽子、垂下的表链,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符号。

然而在二战中,“佐特服”变为少数族裔的原罪。由于战时资源短缺,一些美国人认为,穿这种超大服装是一种资源浪费,是公然不爱国的行为,一时间,拉美裔受到强烈指责。1943年5月,美国士兵与洛杉矶街头的墨西哥青年发生冲突,一名水兵遭到殴打。几天后,约50名美国水兵手持棍棒,冲进洛杉矶市中心,对穿着“佐特服”的少数族裔进行无差别攻击。

1943年,“佐特服”青年被逮捕。

这次的骚乱引发大规模种族冲突,随后一段时间里,部分偏激的美国军人走上街头,开始袭击拉美裔,扒下拉美裔的衣服,殴打他们,当地的警察也袖手旁观,甚至逮捕受害者。有媒体对此报道称:“洛杉矶暴力事件激增,‘佐特装’成犯罪标志。”

爱国不过是暴徒的遮羞布,针对拉美裔的种族歧视从墨西哥领土划入美国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白人始终认为少数族裔不是自己人,而且抢走了自己的工作,即使后者本就在美国出生,也会被白人打上懒惰、愚蠢和不值得信任的标签。白人要求企业不得录用拉美裔员工,要求政府赶走他们。

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启动了针对墨西哥移民的驱逐行动,打出口号“美国工作属于真正的美国人”。这鼓动了一系列歧视性行为——警察疯狂逮捕公共场所的拉美裔,将其扔进火车和汽车运出边境。就这样,100多万拉美裔美国人被逐出美国,家庭破碎。一位“遣返”受害者直言:“他们还不如把我们送到火星上去。”

或是出于寻找工作,或是寻求家人团聚,美墨边境的非法入境行为很多。“湿背”本指渡河者,却成了非法游过河流入境美国者的代名词,并最终变为贬低所有拉美裔劳工的代称。

1954年,美国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驱逐移民行动——“湿背行动”。随后几年间,近百万拉美裔被驱离美国,投放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本身是否合法入境一概不论。有媒体报道记录:1955年7月,88名被驱逐的工人在44℃的高温下被晒死。

面对种种不公与歧视,拉美裔也逐渐学会抗争。早在1945年,拉美裔就发起了对所在学区教育不公的集体诉讼——拉美裔所在的学区学校长期拒绝拉美裔儿童入学。在法庭上,学校竟声称拉美裔学生不卫生,有传染病,还不会讲英语,没有资格上英语学校。有拉美裔女孩出庭作证,案件以拉美裔获胜告终。

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案》,终结针对拉美裔美国人的歧视政策。1965年,美国通过《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出台拉美裔合法入境的政策。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