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性别统计制度与性别平等保障
张晗
摘要:分性别统计制度对促进性别平等、培养社会性别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积极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分性别统计制度取得了较大进展:在顶层规划上,分性别统计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层面都更加受到重视,各地正积极探索分性别统计的制度创新;在工作机制上,分性别统计机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尤其是在多部门协调联动、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统计数据的公开性上更加突显;在具体指标上,分性别统计指标逐步完善,并更具可量化性。然而,我国的分性别统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仍需在未来进一步增强统计指标的全面性、健全统计工作机制、加强统计信息公开,真正发挥分性别统计制度对促进性别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性别统计 人权 性别平等 妇女 统计指标
分性别统计工作对促进性别平等、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只有加强分性别统计工作,才能消除对妇女的歧视与偏见,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
一、分性别统计的必要性及其对人权保障的意义
分性别统计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了男女两性的现实差异和不同需求。而这种差异和不同需求通过准确、科学、系统的统计资料和发展状况呈现,同时这些数据统计也是对国家促进男女平等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的监测和评估。
首先,从观念层面,培养社会性别意识。传统的统计只考虑男女两性的生理性别差异,这往往导致某些重要的统计指标被严重忽视。因此,分性别统计是在观念层面将性别问题作为主流纳入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助于培养社会性别意识,使国家、社会和公众更加关注性别平等和两性协调发展。
其次,在内容层面,重点关注妇女权益。分性别统计是从单一的、横向的男女两性扩展到纵向的不同阶段的男女两性的对比差异,重点关注妇女的社会属性和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目标。
再次,在功能层面,纠正政策法律中的性别盲点。在这个意义上,分性别统计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数据看到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认清性别差异和影响性别差异的陈规陋习,矫正国家法律、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性别盲点和缺陷。
最后,从国际层面,认真履行国际人权承诺。一方面,开展分性别统计是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承诺,积极履行国际人权义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以分性别统计数据来体现我国在推动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协调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分性别统计制度的最新进展
鉴于分性别统计制度的重要性,我国的分性别统计制度在顶层规划、工作机制、统计指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具体而言:
第一,分性别统计制度更加受到重视。在国家层面而言,从“性别统计”到“分性别统计”体现了国家对男女平等理念在具体领域的举措,既发展了有针对性的妇女政策和措施,也对不同政策主体的性别意识、男女平等观念提出较高要求,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性别不平等状况。在地方层面而言,当前分性别统计已在部分省级规划和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中得到明确规定。从地方层面确立了分性别统计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包括制度建设、指标体系、数据发布、监督评估等,进一步推动分性别统计制度落到实处。
第二,分性别统计机制更加规范。在工作机制方面,我国的分性别统计工作公正、规范,并且严格根据专业考量来确定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公布,更加具有规范性、专业性,具体表现为:其一,建立了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机制;其二,统计工作更加专业;其三,统计数据更加公开。
第三,统计指标更加科学化、具体化。一方面,分性别统计指标逐步完善。分性别统计指标的增减变化意味着对妇女权益保障的重视,为女性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在具体领域再次重点强调分性别统计。另一方面,分性别统计指标更具可量化性。用数据对男女两性生存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的差距进行监测,指标量化是最好的监测评估方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8个妇女发展领域,并在每个发展指标项下明确了可量化指标(见表1)。而在地方层面,以《深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为例,深圳市提出了妇女发展的8个发展领域和主要指标,其可量化指标相较之前更为明确、精准(见表2)。这些目标与可量化指标在内容上与社会现实接轨,能及时反映当前的社会状况;在操作上,更便于政府用数据“说话”,制定更加符合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分性别统计制度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性别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文明的起点。分性别统计制度关系到我国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的分性别统计制度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首先,要增强统计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虽然我国的分性别统计指标基本涵盖了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等方面的发展内容,但整体而言,仍缺乏相对系统、专业、标准的统计指标划分,也未能及时回应当前的两性发展现状。例如,2023年江苏省统计局在答复《关于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性别统计监测制度的建议》时也指出,性别统计的内容和指标虽然逐年增多,但尚未覆盖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亟需制定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相对统一的标准化监测体系。
其次,要健全分性别统计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消除信息壁垒,推进分性别统计信息部门共享。相关部门由于协同配合不够,信息相互封闭,给统计工作的汇总、管理、共享带来协调上的困难,导致统计数据相互矛盾。二是要培养专业化的统计人才队伍。当前,我国单设分性别统计机构的部门较少,统计监测工作主要交由妇儿工委办公室或其他机构承担,并由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统计力量薄弱、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三是要增强对统计数据的审核、更新、解读。当前,分性别统计资料的应用仅限于妇联系统或妇女问题研究机构,从性别角度研究社会问题尚未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分析方法,未能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应有的监督和纠正作用。
最后,要加强分性别统计信息公开。虽然我国大部分省市以统计信息网或是“统计数据一览”等方式对外发布,但仍有部分省市将分性别统计数据作为内部资料使用,不对外公布。这就导致分性别统计报告的社会知晓度仍然有限,分性别统计数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此,统计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一步完善分性别数据资料的公开和传播机制,让“数据”真正发挥改变世界的力量,推动新时代妇女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张晗,法学博士,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讲师
来源:《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