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发展画卷

2024-12-23 09:46:59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发展画卷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共同繁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关键一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在县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杜志雄表示,要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强化县乡村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力度,因地制宜补短板,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

  县域强不强,关键看产业。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覆盖1227个县(市、区),220个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72万亿元。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优势特色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

  “产业兴则县域兴,县域要因地制宜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胡向东认为,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利用特色产业的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把特色资源真正转化成为富民产业;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品牌体系,大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有特征标识、有产地身份、有影响力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杜志雄表示,有关部门应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发展环境、金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增速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由2013年的2.81∶1下降到2023年的2.39∶1,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然不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杜志雄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除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更多农民能就地就近就业并增加收入,还要强化产销衔接,把更多农产品卖出农村、卖出县域,卖上更好的价钱。同时,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要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补贴等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胡向东说。谈到“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要求,胡向东认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在胡向东看来,这一举措肯定了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户的贡献,让主产区抓粮不吃亏、有积极性。

  此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将把农业企业的联农带农成效与政策支持挂钩,引导各类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

  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生活差距也逐步缩小。在浙江,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村(居)委会为圆心,在“城市步行15分钟、乡村骑行15分钟”服务半径范围内,老百姓就能享受到看病、养老、上学等公共服务。

  “各地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摸清农民需求,统筹整合资金项目,集中投向农民群众急需急盼的民生领域。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难点,提高‘老有所养’水平,解决好‘幼有所育’燃眉之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强调。

  专家指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4年以来,共有1.5亿农业转移人口平稳有序进城落户。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专家表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聚焦重点、聚合力量,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办法,确保改革有力有效推进。

  “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引擎功能,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更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杜志雄说,要抓住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这个核心任务,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

  今年,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在安徽、湖南、广西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国农民合作社超22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明年要推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要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刮风,不能一刀切,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联结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决守牢政策底线。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