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首页>出版物

2024人权蓝皮书 | 化国宇 包佳涵:数字政府建设与公民的权利保障

2024-12-24 09:49:48来源:仁之言作者:化国宇 包佳涵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数字政府建设与公民的权利保障

化国宇 包佳涵

  摘要:2023年,中央和地方持续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出台本地建设规划,通过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透明安全的数字政务、推动数字政府无障碍建设弥合“数字鸿沟”,积极回应当前人民群众对数字政府与数字权利保障的新期待新需求。在取得一系列新成效新进展的同时,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不足。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民权利保障法律依据,推动数字包容进程以保障数字弱势群体的公民权利,同时要加强公共数据全方位安全防护以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关键词:数字政府  公民权利  数字包容  数据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动党的领导手段和政府治理手段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公民权利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有力支撑。

  一、国家和地方部署规划

  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制定修改与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共8部,围绕加强新兴领域立法、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粮食安全保障、航空器飞行安全、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等领域数字支持保障力度作出规定,夯实建设数字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的法治基础。

  2023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聚焦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化生态资源保护、数字交通运输等领域颁布制定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法规120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生态、数字文旅、数字教育、数字健康等领域的高品质转型和多样化升级,开创了数字时代政务服务和公民权利保障新局面。

  2023年,全国各省(区、市)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完善“苏服办”“智桂通”“随申办”“海易办”“山东通”“甘快办”“蒙速办”“湘易办”“渝快办”“数跑龙江”等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更智能高效的政务服务模式,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水平,不断创新数字时代保障公民权利新模式。

  二、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传统数字化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总量达11.1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196万公里,各类域名、IPv4地址、移动电话基站总量分别达到3024万、39207万、1129万个,各类网站和可监测活跃APP总量分别达到383万、260万,数字惠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

  发展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2023年,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5G共建共享基站超173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超过1.6万个,5G应用深刻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2023年,我国以8个国家算力枢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为抓手,全面、深入、立体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云网强基”行动,弥合区域“数字鸿沟”。

  三、构建高效透明安全的数字政务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提升公民权利保障效度。《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2023年,各省(区、市)着力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让人民群众更加实际地享受数字便利。

  让政务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政府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决策、执行、管理、结果等进一步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公信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近年来,我国持续提升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监管能力,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应用等领域的数据安全执法,进一步筑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屏障,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

  四、推动数字政府无障碍建设弥合“数字鸿沟”

  2023年,国务院多部门颁布出台《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多措并举开展“智慧助老”“智慧助残”行动,推动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移动应用改造和智能化终端产品研发,加快构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发展培育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残疾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截至2023年10月20日,我国已有1924家老年人常用网站和APP、超1.4亿台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完成适老化改造升级,信息无障碍建设持续推进。

  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难题,2019年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526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497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9件。切实以公益诉讼之名,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行政机关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管职能衔接的同时,把新建项目的无障碍环境影响评价列为必备事项。

  五、未来趋势展望

  (一)完善数字政府建设中公民权利保障的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立法法》为引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为框架,各类有关数字政府建设与公民权利保障具体条款为内容的较为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但在数字技术使用规范、数字化行政执法规范、相对人权利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立法滞后或者粗疏的现象。因此,建议系统研判数字时代公民权利面临的风险问题和解决路径,有计划、有目标地补充细化公民权利保障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健全完善数字政府建设与公民权利保障法治体系,让人民群众更有保障地享受数字化发展红利。

  (二)更加重视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数字包容”问题

  “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公民权利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一方面,公民数字生活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得到充分保障,实现“数字赋权”;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可异化性、发展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部分公民的“权利流失”和“权利萎缩”。因此,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开展数字技能和素养培训,充分保障数字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数字接入权。在大力推行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保留必要的线下政务服务窗口,不断优化提升线下政务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残疾人等数字弱势群体能够便捷地享受到数字政府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无障碍”。

  (三)防范公共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对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公共数据“与国家数据安全密切相关,颗粒度较细的公共数据也往往涉及民众的各类隐私”等风险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公共数据全方位安全防护,进一步落实数据存储传输加密、数据水印等安全防护措施,强化数据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落实数据安全部门监管责任和平台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侵害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升保障公共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简介:化国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包佳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24)》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