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瞧,十八洞村“长大了”!

2025-01-13 09:39:59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谢文 禹爱华 赵嘉伟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

开栏的话

  这确实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不为饥馑所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才终于成了现实!

  青石板路通到了屋舍俨然的苗寨,篝火摇曳、歌舞翩跹醉了八方游客。你能想象,这是那个被行路难困了四百多年的山尖尖上的十八洞村吗?

  一家家比肩而立的农家乐,笑语喧喧;一棵棵劲挺的修篁阻遏了西风、招来了祥云。这就是那个藏在井冈山褶皱里的神山村?红旗漫卷,山河妖娆;休谓无名,昆裔竞翱!

  川塬上稻花飘香,山坳里牛羊成群,那个穿戴得比城里人还时髦的放羊老汉羊鞭儿一甩、信天游一唱,峁峁墚墚都漾着笑意!你知道吗?这里就是左宗棠哀叹的“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

  那些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想必你和我们一样想去触摸。

  新岁伊始,光明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撒向大江南北各个角落,去体察山乡的巨变,聆听时代的足音。

  编辑部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一头扎下去,脚下有泥土,笔尖有温度,务求一句一读均是“原生态”。

  我们做到了吗?读者是“阅卷人”。

  暮色四合时,记者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毛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一群苗族阿公阿婆蹲坐在露天直播间前,脚下摆的,满满的都是山货:土蜂蜜、萝卜、红薯……

  “家人们,鸡蛋好不好,抓抓就知道。看,这蛋清黏黏的,是真正的柴鸡蛋……”手机镜头前,十八洞村的团支部书记施康熟练地敲开一个鸡蛋,给网友演示着。

  十八洞村和毛坪村是山靠山的邻居。

  只一眨眼工夫,毛坪村村民隆志保背来的小半篓土鸡蛋就都卖光了。刚刚还忐忑不安的隆志保,眉眼眯成了一条线,搓着骨节粗大的手连声说:“要得,要得,这个要得!”

  “我们十八洞村的直播团队,每晚都会来附近村子帮着村民带货。”搂着隆志保的肩膀,施康开心地对记者说。

  其实,除了直播带货,富起来的十八洞村帮扶周边村子的法子多嘞!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与乡亲们促膝谈心,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我们按照总书记指示,精准施策,2016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这几年,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快,以前村集体账上一分钱也没有,2024年,增长到了620多万元!”广场的灯光,将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那张黧黑的脸映得很有神采。

  “不过,一家好还不够,大家好才更好!”施金通并不满足,理了理稍显稀疏的头发对记者说,“这几年,我们一直盘算着,怎么把我们村的发展经验与十里八乡共享,把周边村子的经济也带动起来。”

  十八洞村的想法,得到了湘西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州里统筹指导下,十八洞村与周边的张刀、双龙、排碧、板栗、马鞍、毛坪、红英7个村联手,制定了“1+7”片区发展计划,共同打造“十八洞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片区均衡发展,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就拿旅游来讲,十八洞村‘火了’,但只能接待咯么多,把客人分流到周边村子,大家不就都挣到钱了嘛!”在不远处张罗直播的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科走过来说。

  真没想到,到十八洞村采访还能遇上雪。一场大雪,让十八洞村竹子寨银装素裹,可通往张刀村的马路,却黑得发亮。

  “唰——唰——”,循着这声音,在马路的拐弯处,记者见到了正在挥舞扫帚的张刀村村民龙金海。

  “这新修的马路,正派得很嘞!有了这条路,这一片村子就连了起来。”龙金海憨厚一笑,“不把雪扫干净会冻成冰坨坨,我可舍不得!”

  张刀村的村民都知道,为了这条路,十八洞村的乡亲们付出有多大。

  张刀村,是隐没在十八洞村“背后”的小村子,进出都要穿过十八洞村。以前,只有一条窄窄的小道,稍大一点的货车都过不去。村里一直琢磨着修一条新路。不过,修新路,就得占用十八洞村的地。

  张刀村村支书麻寿富对记者坦言:“刚开始,心里打鼓嘞!又冇得补偿,人家愿意吗?”

  十八洞村竹子寨施艳琴家的山地正好处在新修的路上。麻寿富和十八洞村的村干部硬着头皮上门做工作。没想到,施艳琴答应得很干脆:“我们村富了,不能对周边村不管不顾!”

  和施艳琴家一样,为了修通这条路,十八洞村其他19户村民也都让出了自家的地!

  “人家帮着把路都修好了,我也得下狠劲。买辆车,也搞个事情做!”扫完路上的积雪,龙金海抖了抖扫帚,“眼看着十八洞村把周边的产业都带起来了,啷个弟兄心里不痒痒唦?!”

  夜色渐深,循着这条“宝贝路”,记者又来到了十八洞村梨子寨广场。此时的游客,较白天稀疏了不少。一个摊前,拥着几位游客,村民正邀请他们品尝“十八洞猕猴桃”呢。

  施金通递给记者一颗。剥开,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软糯香甜。

  “这颗猕猴桃,来自30公里外的紫霞村。只要有‘十八洞猕猴桃’认证,品质肯定差不了!”施金通眉毛向上一挑,“‘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这叫‘飞地经济’。”

  “我们的品牌共享计划,不限于猕猴桃。未来,周边村寨可以一起制腊肉、种油茶、养黄牛……统一标准、统一质量……”施金通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

  老施意犹未尽:“愿不愿意去看看我们的苗绣基地?这时候,绣娘们该正忙着呢!”

  记者随施金通来到十八洞村“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一间古色古香的木头房子里,十几位绣娘围坐一圈,或穿针引线,或低头刺绣。电取暖器让房间温暖如春,绣娘们边干活边互相打趣,笑声使静静的山村冬夜充满了生趣。

  “你看这,漏了片叶子,得补起;这,针脚还要再密一点……”坐在毛坪村“实习绣娘”龙海萍身边,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顺莲耐心指导着。

  苗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对十八洞村的妇女来说,是平日里的“拿手活”。借助精准扶贫,十八洞村把苗绣做成了产业,变成了国礼。

  但十八洞村的绣娘也没忘了其他村的姐妹。“平绣、挑花绣、贴花绣……我们手把手地教,学成后,她们就能靠着苗绣赚钱啦!”石顺莲拈起一枚蓝色蝴蝶胸花,向记者展示道。

打印|
返回顶部